据说,资本市场的冬天又来了。于是,咖啡馆的生意更好了。从CBD到望京SOHO再到中关村,甚至连远在北六环外的回龙观,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里都充斥着各种各样花钱和要钱的年轻人。
据说,北京以前最流行的谈融资的地点就是各五星酒店大堂和首都国际机场的VIP候机室,无缝对接,穿越来去,简直是一条关于金钱流动的空中走廊。那时候,最受欢迎的是昆仑饭店大堂吧、中国大饭店的酒廊以及翠微饭店的茶馆。遇到资本市场好的时候,创业者强势,位于中关村的翠微生意可能就好点儿。遇到资本市场不那么好的时候,投资机构的钱花得更紧点儿,创业者可能就要多想办法,往CBD的大堂多跑跑。
后来,大概是三四年前,不少创业公司开始从中关村往望京搬。此消彼长,宇宙中心的办公室租金越来越贵,望京则有越来越多的廉价或分时出租办公室。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创业地理转移。以前,望京的办公楼大多是摩托罗拉、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公司、外企和电信业务服务商,现在,很多空置的办公室都住进了移动互联网的O2O新人。不知道O2O热潮过去之后,下一个搬进新家的会是谁。
新近的热门聚会地点是北京东三环边上的瑰丽酒店大堂。这是一家新开张的高级酒店,前身是京广中心的老大厦。不过,在经过重新装修之后,这里的厅堂、沙发和服务生开始有英国式的精致和优雅,不仅有大面积的落地窗玻璃、良好的自然光和通风、点到为止的下午茶套餐,就连沙发的白色亚麻布都还没来得及被茶渍弄脏呢。它大概抢了不少老酒店的客人,因为就连我这样的边缘人,都已经连着在这里见过好几回人了。
风继续吹,而创业的机会则一再下沉。以前,大家要么一出手就要做BAT级别的平台,至少也要做个什么“端”,但机会越来越多,未被满足的需求越来越野,在更多、更细致的“屌丝”领域,也有人在做梦。
这种情况下,类似星巴克、COSTA、漫咖啡、咖啡陪你这样的空间也越来越多。它们真的不是咖啡馆了,实实在在是谈买卖的地方。估值上亿的项目要去东三环的瑰丽,我就要100万,那恐怕约在望京的韩国连锁咖啡店就可以了。也有更多拿到钱的项目,在还没租到固定的办公室之前,在这些更平价的咖啡馆里面试人、谈产品、侃商业模式、吹牛、忽悠人、签合同、发呆、着急和较劲。
在这个众创大时代,我的个人生活空间已经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上个周末,我又一次领教到了这一点。我拿了一本书,打算去回龙观的COSTA咖啡消磨一个下午。我已经非常好心地退守到了昌平境内,把那些热闹留给热钱们,但我仍然过于天真。
两百平米的咖啡馆,坐了有将近一百个人吧。有人抱着AIR在写PPT,有人坐在他后面讨论转基因和生态农业,也有人在聊企业级服务的大风口。如果有人带着摄像机,一定能录下来刺刺啦啦冒火星的电磁波,它们在天花板下面窜来窜去,蓬勃,热烈,叫人汗如雨下。电流最后汇集在一起,有个声音排众而出,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简直快要有回音了:竞品分析……分析……析;投资回报率……回报率……率;用户连接……连接……接……
这位大哥,我知道你在创业,嘘——可不可以小点儿声?我今天虽然穿了皮草和高跟鞋,看起来不太像个好女生,但我仍然需要安静地一个人喝杯咖啡。
他愣了一下,然后把自己的开关关掉了。电磁波戛然而止,世界偶尔需要恢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