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眼·崔丹
改变
Burberry合并男女发布会并实现即刻购买方式的宣称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时不时同事们还是拿出来讨论,毕竟这可能关乎产业命脉,也让我臆想了今后的时装圈:最先可能发生的便是消费环境,男装与女装出现在商场的同一层楼面,当然,我们也会以辨识属于自己的服装尺码的新方式去替代原本的性别时装定义,这多少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却是游戏的开始。今后的时装周会变得更加繁忙与拥挤,一个巴黎大皇宫或许并不能一次容得下所有到场的男女装编辑与买手,可却为生活在四大时装首都的居民添了整整两个月清静。或许明日的杂志会更加具有两性观念,甚至同—媒体集团的男女杂志合并为厚厚的合刊,多元化现象虽然会为杂志添加更加有趣的内容是不可置疑的,但也需要与读者群体有着一定的强烈磨合。不久,我们城市周围环绕的则是一张张男女混合的集体照,不会再以独立性别的形式落单了,时装品牌会让你觉得过去强调的“自我”形象并没有什么了不起,groupies才是消费者真正热爱的。
其实,以上我对于未来的推测早已在时装产业中做出了实验,大多也部在市场营销部分取得了相对的成功。比如当年让无数少男少女痴迷的CKOne香水,欧洲一本本定焦当下青年文化的无性别杂志。可这并没有在产业内得到任何的消极反应,可见,造成大家震惊的缘由并非性别概念,而是它的对象指向了这个长达一个世纪的时装框架。虽然时装充满迷恋于执着的态度,但如果一座高楼的地基发生了变动,我们做的或许并不是任由自我的贪欲而继续扩建,因为那样的执迷不悔只能绽放一刻的繁华。
就像当年Yves Saint Laurent所坚信的道理一样,时装必须回应时代的诉求。但这真理并没有投射在当下的高级时装圈,相反,走普罗大众消费的高街市场早已迎合了大众的胃口,早已销售起了无季节和性别概念,这将整个时装体系凸显得像一座雍容但冷漠的孤岛。这多少和为这场游戏挤上润滑油的社交网络有关,仔细算下来时装品牌要向大众传播6场时装秀,再加上若干个私下出入的商业系列,大量的生产与设计虽然娱乐自我,但也让大量的货品囤积在都市郊外的折扣店。高级时装走入了与群众对话的民主梦境,但也为自己搽上了一抹平庸的色彩。那么当未来的时装从业者回首我们当下的时代又能体会与学习到什么呢?此刻,Burberry抛出了争议性对话,虽然圈内大半数并未跟从,但也算是乱世中罕见的君子吧。
编辑眼·孙赛赛
夏天旅行倒计时
4月刚来,温度就感觉像夏天了。你开始—件件脱下冬衣的同时,是否也想着五一或夏天假期该去哪儿呢?你大概已经晚了(把“大概”划掉)。无论好游轮热门航线的好舱位还是地中海热门度假地好酒店的有景房都已经没了。现在,可能是你抓住夏天好假期的最后一刻。
●游轮(看情况,提前1年):有个原则你可以记住,是我自己10年旅游经验和各种专家采访总结的:游轮>飞机≥酒店。这个是指预订的提前富余量。大多数游轮都是提前1年半到两年就可以开始预订了。订游轮你可以看两个维度:船和目的地。船可以选豪华的中小型品牌(Princess、Silversea、Celebrity等),也可以选特别新、有看点、新奇的大船(比如皇家加勒比最新的“Quantum of the Seas”)。目的地是要看你想在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夏天肯定全球人都想去地中海,而冬天阿拉斯加停航,所以你想去也去不了,加勒比海终年都不错,但也有季节优良之分(这有很多讲究,这次说不完,以后慢慢来)。为什么要提前那么久?有阳台又价格适中的好房型大多被最先卖光(当然有时最便宜和最快的也会被抢),尤其是这些房间有时分散在几层,越高层视野越好也越先售罄,所以你提前下手最好。有时,游轮公司会在你订后降价促销,怎么办?有些公司提供低价保证,比如Carnival的Early Saver项目就可以让你获得最低价,以鼓励你提前预订。
●Amalfi海岸(提前6个月):意大利的精髓尽在Amalfi海岸,从那不勒斯一路靠海开个把小时就到了Amalfi海岸。这里有DolceGabanna广告中描绘的Capri岛,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庞贝古城,还有像Positano这样依山傍水的小镇。这里美得惊人又朴实:风景都让人难忘,风土人情却市井真实。我几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时惊讶地发现,原来欧洲也有类似国内五一人挤人的海滩,而Capri岛也一样人头攒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涌到Amalfi海岸度假。而Amalfi海岸最好的酒店就只有那几家,这些酒店不仅自身出落得好,还都占据绝佳位置,让你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而在你想到是否该预订夏天酒店的时候,玩儿了几辈子的欧洲人早把当地最好的几家酒店订空了。我查了下(以7月8日-11日3晚为例),Capri Palace和Le Sirenuse(分别是Capri和Positano最好的酒店)都没房了。所以要想霸占Amafi海岸较好的山头,需要至少提前半年。
●埃菲尔铁塔(提前1个月):很多著名景点也是一样,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如果你不想在铁塔下面跟全球游客一起排长队买票,不断被卖钥匙链、小商品的游贩骚扰,就应该提前上官网预订登高门票。不过,通常,1个月之内的门票会被卖光。(www.toureiftEl.paris)
编辑眼·练自强
为什么我们都不再信任微信和朋友圈了
因为无论从下面哪一个方面考虑,它都在破坏所谓的朋友关系。当然,也正是下面这些事让我们坚信:你把任何一个人添加到你的朋友圈里,或者有时候你发布一条朋友圈,不再是分享真实的感受。你只是想让某些极其特定的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1.朋友圈让你真正的朋友圈更加分化,例如所有人都喜欢吐槽朋友圈里那个喜欢晒小孩的姑娘。但当你想表达对她的负面评价时,总不能在她的照片下面回复,因此创建一个小群真是再好不过了。(然而并不好。)
2.你设置了可见名单。也许你就是那个喜欢晒小孩或者晒旅行照片的人,而你同样担心被人厌恶,紧接着你设置了可见名单——你天真地认为,在这份可见名单里,都是你的亲生朋友,同时屏蔽其他人。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屏蔽的人包括了自己的上司和同事,甚至包括父母。也就是说,这些人被你隔离在你认为最值得分享的事情之外。
3.你对发语音的人恨之入骨。很早以前我并没有想过,为什么一条语音会成为破坏两个人之间关系的罪魁祸首。直到因为工作的原因,添加微信好友的人越来越多。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一个陌生人上来就给你发来两条60秒的语音信息,会被认为十分无理,我是不会听完的。这就导致有可能当面建立起来的关系,被两条我甚至都不知道说了什么的语音破坏了。
4.你受够了他们总是换头像。(举手:我就是这样的人。)更换头像看上去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但有时这件事只是为了增加你在别人眼中的存在感。很多人可能半年没有说上—句话,却由于频繁更换头像、用户名,让你无法确认对方是谁。
5.你的工作变成了7乘12小时制。这是糟糕的!因为通信变得非常便利,我们再也不用在公司里完成所有的工作交流。有时,我们下了班,坐在出租车上,微信里突然弹出一条信息,那是你同事发给你的PPT。(我想请问一下微信团队你们为什么要在微信里面添加那么多功能?)当然,这种事情可能会在微信推出企业版之后愈演愈烈。除非你们开通了“每天晚上8点之后系统无法使用”的功能,否则我会恨死你们的。
6.你的朋友开始卖面膜和韩国化妆品。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你可能会发现回复的人越来越少,那并不是说,大家看不到——他们都看到了,只不过就像在第一条里说的那样,他们聚在了一起,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谈论这款面膜。
7.他跟你讨厌的那个人互动频繁。这种事情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实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当我发现朋友圈里那个最讨厌的人和我非常欣赏的人成为了好朋友,并且在朋友圈的评论区频繁互动,就会突然陷入两难的境地。
8.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你会看到你的朋友对政治、娱乐、经济、文学、旅行甚至午餐的看法,你会发现自己好像从未了解对方。认真地说,这才是最糟糕的。
我们和很多人当朋友,或者确立相对信任的关系,是因为我们一开始接受了对方好的那一面。但是,我们从来不要求对方主动呈现出糟糕的那一面——是朋友圈诱发了他们的主动分享。我们之间的问题,其实不是不够了解对方,而是了解得太多,也太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