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眼

2016-04-29 00:00:00
智族GQ 2016年6期

备战时装周

当你看到这期杂志时,欧洲2017春夏时装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当然,《智族GQ》时装组成员也披起了羽毛,像候鸟般如约飞赴到伦敦、佛罗伦萨、米兰与巴黎。

说“备战”,如果你看过了太多无谓的时装影视剧,大概会脑补一群时装精在策划时装周行头的画面?一边说着“这是一年中最需要铆尽全力的时节”,一边购入当季的大牌爆款、独立设计师的抢眼设计,为行程的每一天搭配好日夜行头,甚至像几年前的个别杂志同行,向品牌公关提出越界要求,借来最新款的手袋或时装样品披搭到了自己身上,在秀场内外接受摄影机、闪光灯的洗礼?

很可惜,这些脑补出的华丽画面不太可能会在GQ里出现,对,wardrobe allowance的申请主编也不会签。在编辑部里的实情是,我们备战的不是街拍镜头前的光鲜靓丽,而是手机屏幕后的荷枪实弹。

这战场大概是追随着微信公众号这玩意儿而升温的。我们自信月刊上产生的作品依然是市面上所能找到的最精耕细作的内容,但同时也感受到像时装周这种即时内容的必要加入,以及把社交媒体内容做得更为充分——不,充分这个词还不足够。做出不比杂志差的专业与深度,但更突出社交媒体的轻松有趣,这个标准才能解释当我们听到“时装周要来了哦”时所吸的那口凉气。早前在巴西出差期间恰好遇上我们针对这季时装周的策划会议,也只能从晚上10点开始待在酒店房间中,与北京的大家开会至早上7点半,从策划各城市的主题、每天的推送内容,到如何与品牌深度合作、发掘独家视角。

当在圣保罗时装周上相遇巴西版GQ的主编和编辑部主任时,交谈后我惊叹他们inhouse编辑的数量比想象中还要少。当全球期刊出版业遭遇小寒,中国这乘着火箭上升的智能手机热潮,对杂志编辑来说是幸也是不幸,现在,我们整个时装组团队联动GQLab,用过去不敢想像的、几乎即时的速度,把原创视频等融入到时装内容的多媒体报道里。某一季我们会觉得内容太“硬”了,可以轻巧一点儿,某一季,我们觉得打闹成分也许有点儿多,但恰好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我们也在浪潮里翻滚、探索。

在每天策划与制作内容的压力下,也许时装周不再是一个可以让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地方了,不不,即便身处欧洲也不行。但是,唉,如果没办法享受一场时装秀,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当秀场灯光亮、音乐起,就把真实世界调到飞行模式,专心呷下眼前这碗用心熬了几个月的时装靓汤吧。十米T台,对设计师和品牌来说是个决一胜负的战场,但对本质上都只是些时装爱好者的编辑与买手来说,是片乐土。

那些当天推送的秀评、马上进行的复杂拍摄、精密策划的大咖采访,都暂且先抛到脑后去吧。

The Setai:新旧两个世界的分水岭

甫一进The Setai的大门我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青砖铺地,墙上画中是中国女子的背影和毛笔与墨迹。而打开房门我就感觉更相熟了:这不是安缦的感觉吗?简单大方的暖色木装饰了大半个房间,墙上摸一摸是自然织物,就连衣柜中也放着可供客人带走的藤草编织手袋。我突然意识到,The Setai不就是安缦姐妹品牌GHM的一家吗。

如果说安缦是个性格孤僻、喜欢偏安一隅的大姐,GHM就是一个大隐隐于市,更爱些热闹的小妹。酒店业的传奇人物AdrianZecha创立安缦不久又创立了GHM,比起位于世外桃源的安缦,GHM可以开在城市内,而且也有更多房间。不过Adrian总有办法将酒店开在一些“匪夷所思”的地方:安缦进入不丹时居然是在可口可乐之前该国的首家外企,而GHM竟然能把酒店(The Ananti)开到朝鲜的金刚山!理想总难维持,安缦在一场残酷的争夺战中被俄国大亨买下,从东京开始就要把安缦开到纽约、巴黎、伦敦等喧嚣的世界大都会,规模也要动辄上百间,这对死忠的Amanjunkies来说就好像拉扯着出世多年的大姐还俗一样让人不忍。而GHM也支离破碎,Adrian年事已高,酒店业的理想国不复存在。The Setai于是也这样独立出来,好在服务格调都不错。

The Setai的服务是在美国不多得的殷勤。你在池畔刚坐下,就有服务生马上给你来用毛巾铺床,还用竹编篮子装了几瓶水和带有清新香味的湿毛巾送上,甚至还有用来喷脸补充水分的小瓶子。大概为了忠于其亚洲风格内饰,抑或将亚洲特有的殷勤热情服务带入迈阿密。

The Setai的泳池设计得非常妙,三个一样大的泳池平行排列,其间的棕榈树和遮阳伞成为自然隔挡,给每个泳池带来私密性。三个泳池温度不一样,最暖的是给带小孩儿的父母的,另外两个温度稍低一些的都是成人池,成人也分深浅池。如果你是死心塌地真去游泳而非漂浮就去最后一个池子。就这样,三个水池隔开3个世界,3种心态。

世界真怕比较,The Setai房间基本被我粗略分为3种:在老Art Déco楼中的、新楼两侧看部分海景的和正面大海的。在Art Déco楼中已觉很好了,但当从新楼高层一侧望到壮观的迈阿密海滩风景线和大海的时候,我立即觉得没什么比这儿再棒了:有城景亦能看海岂不是更好?而当我步入完全冲海的房间,面对海天一线,立即觉得无比开阔、敞亮和宁静,就觉得再也回不去了。

The Setai的设计语言特别像我喜欢的上海璞丽酒店,结果一查,发现二者的设计师都是Java Ibrahirn。这位印尼设计巨匠去年离世,为了纪念他,The Setai干脆把正餐餐厅命名为Jaya,提供亚洲各地区的美食,甚至还有北京烤鸭。

The Setai是新老MiamiBeach的分界线,酒店向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An Deco建筑集中地(据说第二大在咱上海):1923年到1943年建造的数百座酒店等建筑在道路两旁一字排开,十分壮观,仿佛Art Deco的主题公园。酒店往北是一众高耸新酒店,一个比一个充满雄心。

The Setai有很多亚洲员工,我请一位泰国姐姐帮我拍照,她为了找角度单膝跪下,每拍一张就给我看一下,她距离我两三米怕我等,就从单膝跪变成小跑扑过来,我感动其细致殷勤又不好意思:因为她经常照虚,所以这样往返好几回,真怕哪次刹不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