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6-04-29 00:00:00刘敏慧
科学导报 2016年60期

作为一名科学家,严济慈深知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作为20世纪20年代出国学习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他也亲身体验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一真理。早在30年代,他就写下了誓言:“曾经发现指南针、火药、造纸与印刷术的中华民族,不久当能异军崛起,独树一帜,在各种科学上,占据它应有的地位。青年朋友们,大家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的科学。”抗日战争爆发时,前后已在法国学习、工作6年,当时正在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他,毅然回国抗日。1944年赴美前夕,他坚决反对在出国手续书上盖手印,表现了高尚的爱国气节。

在80高龄时,严济慈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在《青年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入党》的文章,其中写道:“解放以前,我曾怀有科学救国的志愿。从事科学研究是人的最崇高的事业,因此我不问政治,整天埋头科学,但是旧社会的现实使我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解放以后,由于社会性质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科研工作很快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作的实践,生活的比较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科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又离不开党的领导。在长期的斗争磨炼、比较中,我逐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因而产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严济慈字“慕光”,他一生追求真理和光明,80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知道,“科学之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大放光芒。中科

1927年8月,在一艘邮船上,留法归国的画家徐悲鸿向一个青年同胞大步走过去,热情地说:“您好,严济慈博士,我在《晨报》上看到过您的照片和大名,我叫徐悲鸿。”两人虽是初遇,却一见如故。途中,徐悲鸿为严济慈画了一张肖像素描,并题写了一行法文小字:“致我的朋友严济慈——科学之光,徐悲鸿”。这行题字既寓含着严济慈研究的光学以及他的字号慕光,又表达了徐悲鸿希望严济慈能成为祖国的“科学之光”,去照亮当时黑暗中国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