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真的会欲绝心脏骤停如何救?

2016-04-29 00:00:00肖春芳
科学导报 2016年59期

据报道,8月19日,山东临沂准大一新生徐玉玉因遭电信诈骗,被骗走上大学的9900元,最终伤心欲绝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于21日遗憾地离开了人世。而就在徐玉玉尸骨未寒之时,8月23日凌晨,来自山东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逝者已矣,令人惋惜,不少专家表示,应从电信监管、公安、教育、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反思,严惩电信诈骗行为。除此之外,“心脏骤停”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关注!为此,笔者特意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刘兆平副主任医师。

心脏骤停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将会立刻失去生命。

心脏骤停早期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没有大动脉搏动和心音。一般心脏停搏3~5秒,病人会头晕和黑朦;停搏5~10秒由于脑部缺氧而引起晕阙,即意识丧失;停搏10~15秒可发生阿-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20~30秒呼吸断续或停止,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停搏60秒出现瞳孔散大;如停搏超过4~5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心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那么,心脏骤停应如何施救?

首先要辨别是不是心脏骤停,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脏骤停的诊断。

一旦确定是心脏骤停,就需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不过,首先要做的是用力喊出“来人呀!救命啊!”,并指挥他人打急救电话。打电话的人要镇静,不要慌张。简洁地描述病人所处的位置,以便让医护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

接下来就是心肺复苏三部曲“CAB”,指的是复苏的三个环节: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即心脏按压;A(Airway)——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即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

目前,在一些公共场所如机场配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当判断患者发生了心跳骤停,如果能够及时使用,会有助于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应当对大众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遇到心脏骤停,不要惊慌,马上采取必要的手段,不放弃地重复以上的复苏动作,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为患者保留最后的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