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安 美婷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每每想起小学课文里这段对翠鸟的描写,那种美丽就浮现在眼前了。
美丽的翠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多见于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水域。它们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翠鸟是夏留鸟,它的“落户”为黄河三角洲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黄河三角洲的翠鸟主要有三种:普通翠鸟、蓝翡翠、白胸翡翠。数量最多的是普通翠鸟,白胸翡翠极少,蓝翡翠更艳丽也更凶猛。
翠鸟天生丽质,虽说普通翠鸟只有麻雀大小,却是美艳动人。尤其是雄鸟全身斑斓的色彩已是非常炫目,加之那熠熠生辉的光泽,简直美得令人惊艳!每年5至8月是它们的繁殖期,求偶之时,雄鸟更是盛装款款,极尽展示;鲜美的小鱼小虾亦是殷勤地送到雌鸟的嘴边,终于博取了雌鸟的芳心,它便美滋滋地把“新娘”迎进自己精心打造的爱巢——一个圆形,呈隧道状,长约50至70厘米的洞穴。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它们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一般情况下,翠鸟一次可产卵5至7枚,孵化期20天左右。
翠鸟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而且还有高超的捕鱼本领,为此人们又叫它“钓鱼郎”。翠鸟喜欢单独活动。夏季,它常常停在水边的树桩上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一条小鱼刚刚露头,翠鸟便箭一般地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疾飞而去;有时它鼓动双翼悬浮于空中,仍能敏锐地观察水中的动静,并伺机而动,斩获而归。通常它将猎物带回栖息地,在树枝上或石头上反复摔打,待鱼死后,再整条吞食。它消化极快,不久那些骨头就被它弄成团儿吐了出来。冬季,它会利用人们凿出的冰窟窿,扎入水下捉鱼,挺过冬天而不迁徙。翠鸟有时一次能捕两三条鱼,鱼儿有被它长长的喙夹着的,也有被喙尖儿插着的,可谓满载而归。翠鸟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在水中潜游而不湿羽,入水瞬间,它能精确调节因光线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后,仍能保持极佳的视力。翠鸟捕鱼最精彩的是出水入水的瞬间,入水时它并拢翅膀,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似跳水运动员一般;出水时它叼着鱼,展着翅,飞溅的水花晶莹剔透,美极了。
藍翡翠的美在翠鸟中更是独树一帜。它鲜红的长嘴,宝石蓝的外套,红褐色的衬衣,黑色的马甲,洁白的围巾绕在脖子上,甚是夺目!它美丽的外表却掩饰不了它凶猛的本性。蓝翡翠体量更大,相当于两个普通翠鸟;觅食更广,飞虫、老鼠也一网打尽。它的眼睛能看清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远的动物,并根据其飞行速度、方向来调整自己,展开空中拦截,知了常常这样“中招”,成了蓝翡翠口中的美餐。而蓝翡翠捕鼠的一幕更是令人惊叹。它静静地守候在高高的树枝上,目不转睛地望着老鼠的洞穴,老鼠刚一出洞,它便闪电般飞至洞口,堵住退路,老鼠只好拼命逃窜,一阵“地空”对峙,老鼠还是成了蓝翡翠的“囊中之物”。
2012年5月2日,丁洪安先生拍摄风光归来,在黄河故道西岸树林的土坡断壁上,发现蓝翡翠正在筑巢,他按捺着心中的喜悦,等了20天后再去看,巢已做成,并已产卵孵化。他透过手电筒的弱光看见洞里有3只毛茸茸的小宝宝,于是利用周边的芦苇在干涸的沟里搭好掩体,探出镜头,距离四五米远,抓拍蓝翡翠的精彩瞬间。我起早贪黑进出掩体,15天时间里伴着清脆的叫声,美丽的身影,哒哒哒的快门声,忙碌并兴奋着。蓝翡翠往返捕食,喂养幼雏,很是勤劳。后来它不再喂食,并站在洞外的树枝上不停地叫,饥肠辘辘的宝宝们只好飞出洞穴,可它们第一次从洞里飞出来,没有方向,跌跌撞撞,不知坠落到哪里。雌鸟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宝宝们陆陆续续回应着……终于,宝宝们一个个集中起来,雌鸟又开始悉心喂食,并训练它们飞行、觅食等生存之道……
“一身金翠画不得”,翠鸟华丽的羽毛令人痴迷。我国古代,人们发展出“点翠”工艺,用翠鸟的鸟羽作装饰,历经漫漫岁月却不褪色,艳丽依旧。这令翠鸟的数量大减。如今人们提倡爱鸟护鸟,翠鸟在人类周围也能生活得很好。“巢芦有翠鸟,雄雌自相求”,在黄河三角洲,翠鸟繁衍生息,年复一年……愿它的美丽、灵动,永远是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