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雾霭沉沉的青春悲歌

2016-04-29 00:44梦桐疏影
牡丹 2016年10期
关键词:悲歌默尔痛苦

梦桐疏影

5月,重庆的天气已蹿至30余摄氏度。安静的夜依旧带着几分燥热,当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两万多字的小说,端起手边一杯冷水狠狠灌下去。是的,我是想用冷水来浇灭小说中青春熊熊燃烧的暗火。故事里,青春之门关闭,年轻人深陷其中,在迷茫的黑夜挣扎、战栗、痛苦、绝望,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自始至终,小说被一片雾霭重重笼罩着,读者被裹挟在浓黑的迷雾里举步维艰,难以穿行。安德烈耶夫本人对爱与死亡有着极度敏锐、纤细、近乎病态的深切体验,作品充斥着悲观、压抑的气息和宿命感。 《在雾霭中》是作者倾其心血写就的关于爱与死亡的小说,它冷静而残酷地书写了一曲雾霭沉沉的青春悲歌。少年帕维尔爱上可爱女孩卡佳·赖默尔,爱得热烈又凄凉,他无法表达,只能将这份纯真的爱隐藏在心里,默默承受煎熬和折磨,他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脱,只好放纵自己,把纯洁的身体和美好的初吻献给一个放荡无耻的女人,没想到一不小心却染上了肮脏的病,又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在自闭状态下烦恼、痛苦,一点点消解青春的活力和气息,最后忧郁升级,失落加重,在探索自我的道路上不断否定自我,他觉得十八岁的自己“已经是老头了”,是“好色之徒”,肮脏不堪,甚至绝望地想:“我今天要见见卡佳·赖默尔,然后就开枪自杀。”在无聊和苦痛中,他晃荡出去,偶遇落魄无助的妓女马涅契卡。在混沌与争执中,帕维尔杀死了马涅契卡,而后自杀身亡。两个年轻人在就这样倒在冰冷的黑夜。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未懂得爱和被爱。帕维尔始终是一个懵懂无知而又深陷绝望的人,不满十八岁的他不可能对爱、对人生、对社会现实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当然他也从未真正品尝过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只是在朦胧中憧憬着,幻想着。他青春的世界,大雾弥漫,冷彻骨髓。帕维尔通过结束生命来达成了意志里彻底摧毁自己的愿望。小说最后这样写道:“就在那一夜,直到天明,冷冰冰的城市一直在铅灰色的雾霭中喘不过气来。它那伸向远处没有尽头的街道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在秋天那荒芜的花园里,那些孤零零的、令人伤感的花朵在被折断的花枝上悄悄地死去。”两朵青春的孤独花朵就这样被活活地折断在花枝上,让人扼腕叹息,久久不能释怀。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超前预见性和恒久的生命力。这个故事,即使隔了100年的时光去读,依旧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小说贯穿始终的是安德烈耶夫的悲观主义哲学观念——生的恐慌、爱的无奈、死的决绝。作者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凸显。所以,小说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这沉闷而骚动、惨烈而血腥的青春故事,今天读来,依旧让人震撼和痛心。从艺术手法上来说,整个小说叙述的节奏是冷静而缓慢的,大量的心理描写并没有给读者带来过度的干扰,作者将主人公的内在意志一点点解开,在顺叙的基础上加进了插叙和补叙,在他痛苦迷乱的青春之路上,一点点拨开了其心灵的雾霾,精细幽微,完整而流畅,让小说达到了入情入理入心的艺术效果,最后完成了对青春悲歌的痛苦低吟,让人回味反思。责任编辑 婧 婷

猜你喜欢
悲歌默尔痛苦
千古悲歌霸王祠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速战速决经济战
痛苦力
海豹的悲歌
曼胡默尔:曼牌和昊业再度携手亮相
论局外人默尔索的局外感
曼胡默尔全面升级中国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