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
作家大江健三郎用木板在树上圈了一块地,他捧着本书坐在上面,第一次抬头时,太阳挂在东边扶桑树的树梢;再一抬头,太阳已经落到了西边若木树下。这样一天天下来,他不仅啃下了最难读的书,也养成了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与自己约定,找一个专心读书的地方,除了在卷帙浩繁中思考,其他的什么也不做。
这种读书法与图书馆,简直像可乐与薯条一样般配。自公元前2700年以来,图书馆就立志为人类提供专属于阅读的静谧港湾,用来与时钟竞走,与庸俗战斗。即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用焦虑,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那么图书馆是什么样子呢?
有人称,图书馆是“向所有人敞开大门,但只借不卖,其宗旨是知性、民主、实用、慷慨、方便、经济……”(《读书年代》)
你撇撇嘴,这么说,图书馆可一点美感都没有嘛!
或许,又像诗人吟咏的那样,图书馆是一片宁静的海洋,每一本书都是小小的海螺,可以从中听到海啸。(泰戈尔《图书馆》)
只是这太抽象,让人想象不到嘛!
又或许是“不少书摆在华丽的栗木的书架里,外面用绿色的幕布遮着,只要将那细线一拉,那绿色的幕布就牵拢在一方,露出三格书来。各种的书,排得很整齐,书脊上闪烁着金字的光。其中有故事、有旅行记、有诗集,还有书本。颜色配合得极好,远处望去很是美丽。譬如说,白的摆在红的旁边,黄的摆在黑的旁边,青的摆在白的旁边。”(《爱的教育》)
哈哈,点头的孩子们,这个段落描绘的可不是图书馆,而是一个孩子的书架。其实无论是宽敞还是狭小,公众还是私有,真正的图书馆只是一个能读书的地方,就像大江健三郎的树上之家一样,它唯一的特别之处,只是那个有勇气在冬日离开被窝,将手机远远放在一边,安静看书的你。
只是这样的你,找到了你的图书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