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涛
“新娘到家!团队辛苦了!我的通勤梦开始了……”中国“80后”创业者计兴卓在凌晨四点守候在天津运营基地,挥手迎接新交付的公务机——这架飞机是为着一个梦想而量身打造的,即将带着一个有关空中通勤的梦想飞进现实。
对于作为中国航空市场上新生力量的耀莱航空来说,这是公司创立以来“归队”的第15架公务机,也是肩负通勤航空使命而来的第一架飞机。它即将被投运于中国中部省份湖北,灵活穿梭于省会武汉与周边区域的神农架等主要景区机场。
“中国的天空需要高效、灵活且理性的航空出行工具。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个需求,准备利用公务机来打造属于中国的空中出租车和空中专车,不是奢侈品,而是交通工具。”耀莱航空董事长计兴卓说。
正当中国公务航空遭遇“爆发式”增长过后的增速放缓阶段,年轻的创业者和他的团队不仅在此时“闯入”这个极为专业化的市场,机队规模在今年上半年内即将超过20架。在航空这样典型性重资产的行业,一家新创的航空企业如何能以如此惊人速度扩展,其底气何在,又如何闯出自己的天地呢?
“我们就是要用好公务机交通工具的属性,让中小型飞机灵活地穿梭于非热点城市,补足公共航空里大航班飞机尚无法满足的更广大区域和人群。”计兴卓说,通勤飞机就相当于民航飞机和私人飞机的结合体,具备灵活与经济性的多重优势,非常适合幅员广阔的中国大地。
“量身打造中国的通勤飞机”
期盼着“新娘”的到来,计兴卓十几个小时没有合眼地监控着飞机从加拿大飞跃大洋而来,也悄悄地抽空做了个颇有仪式感的准备:理发更衣。这个年轻的航空创业者不仅亲自参与到飞机客舱布局的设计之中,还尽可能抽空赶去飞机改装厂跟踪进展,因为这架飞机对于他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中国创业,就要服务于中国市场的现实需求。在中国现实的航空市场的情况下,还不是每个城市之间都有时刻灵活的航班可以选择,但有着个性化需求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我们就是看中了这个需求迫切的市场。”计兴卓说,在飞机抵达前,已经有闻讯而来的客户带着业务主动上门了。
这架由庞巴迪CRJ-200支线喷气飞机改装而成通勤飞机来到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名字:耀莱829。飞机有着量身打造的三客舱布局,能容纳9位乘客的前两舱和公务机客舱相似——第一舱中有适合旅途休息的沙发床,中间商务舱则有着专为商务活动打造的舒适座位和桌子,其后是配置了20个座位的超值经济舱。
如此独特的布局源自耀莱航空对既有客户和市场调查的研究:在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中,既有商务出行的公司高管团队、球队和明星,也有对出行品质和个性服务有着更高要求的高端旅游客户。他们对空中出行却有着相似的需求,即私密、灵活、方便。在以往,一个球队、电影宣传团队或者大家庭集体出行时,由于购票等原因不得不分开行动,也着实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我们量身定制的通勤飞机上,既有公务机舒适私密空间,也有一定数量的座位满足随员同机抵达。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大家庭出游,都可以满足。”计兴卓说,在耀莱航空目前自有和托管的飞机中,即将有3架专门用于通勤航空,而这也只是开始。
“公务机就是交通工具,不要给它贴标签”
显然,年轻的创业者和他的公司已经决定闯入一个注定吸引人眼球的行业。等待他们的,除了行业对于安全性的永恒苛刻要求,还有中国社会对于公务机尚未解开的疑问甚至质疑。
“公务机本质上就是个交通工具,和汽车、火车、轮船一样的出行方式。如果说用于包机业务的公务机的确是服务于相对高端的群体,那么我们力推的通勤航空就是空中的出租车和专车,它不是奢侈品,”计兴卓说。
他说,每当有人问他说现在民航航班越来越多,公务机还有必要吗。他就会回问,20年前大家出门都坐公交车,为什么还出现了出租车呢?因为有人有需要,希望出门办事更快些,直达目的地。现在,又出现了普通人也坐得起的专车,那是因为有人希望出行更舒适、更个性化。
计兴卓并不讳言,耀莱航空目前主要的业务收入仍是来自相对传统的公务机包机业务,而通勤航空将是公司着力打开的市场。
他敏锐地捕捉到,在2015年下半年,公司包机业务有七成以上是来自高端旅游,其余的才是商务出行客户。在乘坐民航航班时,他也留意到,在飞往三亚等旅游目的地的飞机上,越来越多的头等舱座位上的乘客是陪着老人、孩子出行的女性乘客。
“国家在反腐,可不是反消费啊。”计兴卓说,越来越多的人在有意提高自己的出行质量,选择带着家人度假出行时选择更舒适、更私密的空中出行方式,这和大家现在使用专车一样可以理解。
“无论是传统的公务机业务,还是新推出的通勤航空,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人们更好的出行。”他说,看好中国航空的现实与未来。
“创业航空,因为爱与相信”
正是因为摸索进了一个中国从未有过的通勤航空之路,创业者计兴卓有着和绝大多数80后同龄人不同的生活,耀眼且艰辛——他经常会在朋友圈里晒出绕着地球飞来飞去的旅途经历,晒运营保障团队的兄弟们为了飞机安全运行而经历的一幕幕,也会和儿子一起扮机长在新飞机前“耍酷”。可是,他从来没说,这些笑容和成就感背后,自己曾一个人哭过。
“记得特别清楚,大哭两次,都是我一个人的时候。”计兴卓说。
其中一次在是在团队庆功宴后,他给团队每个人都夹好菜、道谢,然后开车去往医院。“没有人知道我熬夜太久,身体特别不舒服。”
4月的北京,温暖的阳光照进位于工体附近的耀莱中心,朝南的一间是计兴卓的办公室。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坐在落地窗边,却穿着里外两件衣服。“有人都穿短袖了,知道我为什么衬衫里还穿个衣服吗?因为睡眠不足,影响免疫力,一不小心就会过敏。”
“每天都很累,每天也都很有成就感。组建起一个专业可靠的团队,一起把一家航空公司做起来,看着机队一架架长到20多架,看着飞机安全地完成客户的任务,怎么可能停下来?”他说。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要等到机队的全部飞机平安落地后才睡觉。
有朋友关切地提醒他,机队一直在扩大,这么下去身体可吃不消。可是他发现,这场又难又累的创业,也让自己变得好像不是过去那个“怕累怕打拼”的人了。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觉得还真有点后悔。不是后悔创业,而是没有听人劝再早点起步。”计兴卓说,要不是耀莱集团的董事长綦建虹看好公务航空市场,用了一年时间坚持不懈地劝他,可能还发现不了自己原来也是个可以吃苦、能做成点事情的人。
曾经亲身感受过美国发达通用航空的计兴卓认同綦建虹的判断,也相信在国家政策和运营环境的不断完善进程中,中国的公务航空企业有可能凭借对于这个国家现实需求的把握,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市场在冷静,国家政策和运行环境在完善。我能看到希望,也看得到中国通勤航空的未来。”计兴卓说,好在年轻,好在坚持下来没把梦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