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评说治国理政这三年

2016-04-29 21:39邓亚君
畅谈 2016年6期
关键词:领导人经济

邓亚君

三月的北京,始有暖风相伴,仿佛一夕问进入了春日。在明媚的阳光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委员抵达这里,最重要的年度政治议程启幕——北京,进入两会时间。

“当近3000名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全世界都将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北京。”外媒如是评述中国两会。

事实上,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不仅仅是两会本身,本届中国政府过去三年来的工作,时时刻刻都在被外界仔细审视和观察着。

在云集梅地亚新闻中心的外国记者眼中,两会是观察中国的最佳窗口。三年前,中国刚刚在两会上完成了十年里最大规模的高层人事交替。此后,治国理政、布局“十三五”……新领导集体改革与施政的方向逐步清晰。

中国的发展冷国际社会羡慕

事实上,如果先把目光追溯到2013年,中国新领导集体在这三年中面临的压力有几分相似。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2015年经济增速6.9%。由此,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路线。彼时外媒就曾分析认为,中国领导人秉持的核心理念即是以经济短痛换取长利,短期容忍GDP增长率下滑,透过改革红利,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近两年来,外界“唱空”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包括美国的“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在内的一些媒体则发现:“一年又一年,这个国家总是让唱空者落空,而继续着其比大多数预测更为迅速的非凡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长放缓非但不是许多人曾预言的那种毫无秩序的‘硬着陆,反而似乎正以一种总体受到控制和管理的方式展开”。

上述观察写于2014年9月。至一年半后、今年两会前,日本《读卖新闻》则肯定地说道:“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被拿破仑称为‘沉睡的雄狮的中国正在苏醒。”

外媒的信心也源于中国领导人新近提出的方向:“供给侧改革”。去年12月,在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承诺要在“供给侧”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方面发力,要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促进经济增长。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供给侧改革”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一次重要回归。而三年来,中共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之后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力促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创新以培育新动力等举措,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从“四个全面”到“十三五”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曾总结认为,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功之处在于,改革举措更多着眼的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四个全面”的提出,就是显著一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领导人从2012年十八大到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期间陆续提出的。

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四个全面”,都被认为是为中国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进行的布局。奥地利《趋势》杂志解读道:“北京已经为道路通往何处规划好了蓝图。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最低工资制度将得到改进,养老和医疗保险将被扩大。环保和改善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这样的问题也将更受重视。”

这是过于乐观的估计吗?

并非如此。英国学者马丁·吉尔伯特今年在中国参加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撰文分析说,“人们需要把目光投向股市以外来寻找解释其原因的线索,中国的消费者支出仍是引擎;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应对经济放缓的打击;以及,中国的决策者仍然有足够的可支配工具来避免经济灾难”。马丁认为,“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数十年”。

“反腐的气魄令人惊叹”

自中国新领导集体上台以来,“反腐”的力度持续加强并进入了常态化。去年两会前,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奢华宴请没有了,送礼活动有所收敛。昂贵的干邑白兰地和名表的销售业绩下滑。澳门赌场的收入也减少了”。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也注意到,今年1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提及法治之下没有“丹书铁券”和“铁帽子王”。对此文章解释道:“中共曾表示,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就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而且反腐永远在路上。”

有关对中国反腐力度的称赞不胜枚举,比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就曾表示,“中国反腐的气魄令人惊叹。”一个个“大老虎”落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反腐的决心,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国外交政策变得巧妙”

今年两会开幕前夕,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演讲中表示,“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中国外交的目标之一是为中国实现发展目标提供更加稳定、良好、友善的外部环境。

事实上三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一系列的施政举措中,外交政策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一些西方记者和学者都认为,中国新领导人的外交政策变得更为巧妙。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克里·布朗梳理2014年的中国外交时表示:“中国领导人一马当先地展开外交攻势,访问了拉美、南亚,2014年11月又去布里斯班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在布鲁塞尔,中国提出要和欧盟做‘文明伙伴,还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中国拥抱因乌克兰问题遭到欧美排斥的俄罗斯。在中东,中国迅速变成一股关键力量,尽管它努力避免卷入当地变幻莫测的政治中……”

去年3月,墨西哥前总统阿尔瓦雷斯在评价中国新领导人治国理政思路时曾说:“我坚信,未来是光明的,中国有能力建设令国际社会羡慕的和谐社会。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理解之路、发展之道。”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日前解读说,中国秉持“以和为贵”、“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理念如今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这就是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值得被仔细研读的原因。”

塔夫罗夫斯基还称赞了“一带一路”的巨大意义,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能帮助完善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额,促进技术发展,创造数百万个新就业岗位,最终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地区带来人民安康和社会发展,也会极大降低地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资料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领导人经济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夏朝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经济
传印巴领导人今日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