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说从上一部电影《夜·店》到《火锅英雄》之间的很多年被荒废了,怎么理解这个“荒废”?
生命本来就是荒废嘛,活着就是荒废,你以为自己做了一番事业最后还不是荒废,但我觉得荒废也有它自己的意义在。特别是搞艺术的人,还是应该更与众不同的去看待这种荒废,没有荒废哪里能长出东西来呢?
02“荒废”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就是做什么什么不成啊,没有让做的东西得以面世。我觉得面世本身比面世以后的结果要重要。你会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审美认知上达不到,能力又不足以去让自己没那么纠结。要做一个作品出来,你自己得是比较通透的,现在很多作品一看就是纠结拧巴的。
03 你喜欢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非常喜欢市井的东西,喜欢人间的烟火气息,我就喜欢拍这种。个人的趣味审美都来自于成长的经历,我都把它放到故事里面了。它可以成为被讲述出来的故事是更重要的,而不是你自己所谓的亲身经历的事情。每个导演都在拍那些东西啊,拍与自己年轻时有关的、感兴趣的一些东西。马丁·斯科西斯小时候肯定跟那些意大利黑帮混过,这就足以他拍一辈子的黑帮片;斯皮尔伯格小时候肯定是一个死宅,在花园里玩没有小伙伴的那种,所以就幻想那些外星人、怪兽啊,他一辈子都可以拍这个。这些经历带给创作者的东西是永恒的。
04 似乎整部电影的角色都是失败者?
我觉得失败者挺有魅力的,大多数成功的人会粉饰自己,失败者不会。失败者反而有一种光芒,我可能骨子里就是喜欢这些吧。
05 曾经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
会有那样的瞬间,因为在创作面前会无数次地被打败。几个月写不出来那种痛苦简直就是……但你一旦突破了,写出来的那种快感比那种所谓的成功要爽得多。
06 如何去处理个人化创作和商业资本的关系?
他们会怎么包装、怎么卖我的电影跟我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矛盾的,创作是开放的,你希望是探索未知的,是更广袤的,但到了商业贩卖环节,它希望是明确简单的、有针对性的,这是一个矛盾。但所有的事情落实到每个创作者身上都是个体的选择,其实跟市场没什么关系。投资电影是你的职责所在,我交出电影来是我的职责所在,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交换,什么时代艺术家跟商人之间都会有这样的交换,跟卖一幅画是一样的。
07 七年时间出了两部作品,之后会快一点吗?
我不知道,还是得找到我感兴趣的东西,纯粹的快的话,那我怎么也快不过香港人。
08 什么是你过去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东西?
以前觉得中国电影会发展出自己的工业化,现在觉得未必,现在觉得个性化、个体化也挺好的。当然这是从创作的角度讲,以前会觉得将自我纳入到某个组织体系里去会促使某种改变,但现在慢慢觉得,还是自我更重要。
09 这几年来,哪些事情的变化让你感到惊诧?
还是生活中的变化吧,结婚生子,这些会促使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庭。它们也会影响到创作,你会进一步发现某一个原来不曾看到的角度,本身就是一种认知上的提高。
10 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什么?
前一段时间看了本《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那本书讲的是人类的史前文明其实就是从外星整个移民过来的,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