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慧强
近几个月来,WHO发布了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Zika”一词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寨卡病毒离我们有多远?还能不能去巴西看奥运会……一时间寨卡病毒引得地球村人心惶惶。
Q1:寨卡病毒感染离我们有多远?
A:2015年12月1日,WHO发布了关于寨卡(Zika)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第一次正式承认,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并建议孕妇要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先前已经在巴西、智利的复活节岛、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拉圭、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地发现了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近期,巴西疫情情况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已经有寨卡病毒感染的输入性病例报告。
Q2:什么是寨卡病毒?
A: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和黄病毒科内的其他病毒(如黄热病、登革热及丙肝病毒)一样,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RNA病毒。在人类中,它会导致寨卡病毒感染,又称为寨卡热。
Q3:寨卡病毒是最近才发现的吗?
A:不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并于1968年首次在尼日利亚从人类身体上分离出来。从1951年到1981年,在一些非洲国家,如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及等国以及亚洲部分国家,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
2007年4月,在非洲和亚洲以外,寨卡病毒第一次爆发发生在加罗林群岛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确诊49例病例,预后良好,无死亡。美国自2007年起,也有接近30例寨卡病毒报告。
2014年到2015年,该病毒到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现在被认为正处在大流行阶段。2015年,巴西出现多例寨卡病毒感染。2016年1月,美国出现首例与寨卡病毒关联的新生儿小头症。
Q41:寨卡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A: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寨卡病毒。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在伊蚊体内的外在潜伏期约为10天。该病毒的脊椎动物宿主主要是猴子和人类,是人畜共病。目前,该病毒的发病机制还并不十分明确。
Q5:寨卡病毒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A:感染该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斑丘疹,发热、全身乏力、关节痛和结膜炎。开始时,会有轻度头痛,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并逐渐发展到斑丘疹、发烧、背部疼痛等。两天之内,皮疹消退,并在三天内发烧结束,但皮疹依然存在。
Q6:如何治疗寨卡病毒感染?
A:一般认为寨卡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为轻症。应尽早确诊,确诊后首先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多饮水,常进菜汤、果汁等流质及半流质食物,使大小便通,保护皮肤、眼部及口腔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其次为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用退热药和镇痛药物控制发热和疼痛等。
Q7:权威部门有哪些建议?
A:考虑到近期甚至未来数月中,寨卡病毒可能呈现出大爆发的感染传播模式,中美等国对来往出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国务院网站日前发布通知称,鉴于中国同美洲国家的劳务合作密切,人员货物往来频繁,检验检疫部门将加强口岸防控,同时提醒出国旅行的个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同时,因为该病毒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做好室内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通过清理积水、垃圾等,可以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空间,可能帮助减少寨卡病毒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安全警告,建议民众暂停前往包括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墨西哥在内的14个国家,同时提醒已怀孕或备孕的女性,如果必须前往上述地区,应先咨询医生意见,在当地做好防蚊虫准备。
Q8:个人还要了解哪些知识?
A:1尽量避免进入寨卡病毒感染流行地区,如果需要前往,要做好防蚊等个人防护工作,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驱蚊液,避免在公园和景区树荫下长时间逗留,防止蚊虫叮咬。
2前往疫区居住应做好居住环境防蚊灭蚊措施,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需要时,使用蚊香、蚊帐、高效低毒灭蚊药等防蚊用品。
3在疫区期间,防止蚊虫叮咬,当出现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4来自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等有病例报告国家的人员,如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者,出入境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入境后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