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助力习作教学

2016-04-27 15:37高德胜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红柿习作同学

高德胜

一、 展示生活舞台,说写结合

习作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说出浓浓的乡情。农村的学生生活在广袤淳朴的乡土中,与热闹、繁华的城市相比,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他们整天与泥土打交道,身上带着泥土的气息,纯洁而腼腆。其实呀,如果你与同学们打交道,他们有许多心里话要向你诉说:美丽的草原上有着洁白的羊群,赶着羊儿在咩咩的叫声中放飞理想;落日余晖,炊烟袅袅,他们在母亲的召唤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小溪里,小伙伴们在一起戏水、打闹,用酒瓶子装着小鱼、小虾,满载而归。田野中,他们的小脸晒得紫红,挎着小筐儿,挖野菜、采蘑菇,一路走来一路歌。农田里,用父亲亲手制作的小锄头、小镰刀,和家人一起劳作,什么割谷子、扒玉米、打葵花籽这些活,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农村学生来说“小菜一碟”。

初夏,农村没有什么水果,同学们用背心装了“一肚子”青沙果到学校吃;在杏熟时,他们怎么也不会忘记给左邻右舍送去一些。淘气的他们用柳条拧成“笛子”,骑在驴背上演奏自己的乐曲,身后的书包里背着烧熟的玉米棒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他们的所做、所看、所听、所感,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发生着。这些都是他们说写的好材料,谈起这些,同学们情思飞扬,滔滔不绝。他们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和周明朗到东山放马时,到周老根儿家玉米地里偷了两根玉米,万万没想到却被周老根儿给抓住了……”“大姑来我家请我们吃猪肉,可爸爸已经被人请走了,妈妈又不肯去。老师,您可知道,请妈妈吃饭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说:‘大姑,您这个面子,妈妈不给,我可得给呀!说完,我就到大姑家吃肉去了。”虽然有时用词不太恰当,但是他们表达得非常自然和朴实,无拘无束。

作为教师,就是要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倾听他们内心的苦与乐,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不失时机地去激发他们说的愿望,使他们敢说、敢写。在教学第五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我结合农村水土流失严重、牧场超载、乱砍滥伐现象,引导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他们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写出了一封封感情真挚的呼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不要再砍树了,为了我们,为了后代想想吧,给我们留下一点儿资源,给我们留下一片蓝天吧……”他们用语言文字表达了真情实感。学习第六册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他们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捡土豆,累得我直流汗水。这时我想:以后我再也不能乱花钱了,这钱挣得也太不容易了。”小小年纪的他们能做饭、做菜、喂猪、喂鸡……在父母伴着灯光锄地归来时,他们已经在收拾好的饭桌旁睡着了。“我梦见妈妈正在吃着我做的香喷喷的米饭,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朴实的语言,就像是一首动听的诗。

二、 感受生活,积累语言

我鼓励同学们用日记记录精彩生活的每一瞬间。一年四季,我与他们共同记录着多彩的日子。春天,我带领学生欣赏那贵如油的春雨、轻纱一样的雾,描写那飞舞的柳絮、飘落的榆树钱,观察爸爸怎样整理套绳的框、妈妈怎样缝补破了的麻袋。夏天,我们一起去野外采野花,嘴里嚼着酸溜溜的酸巴浆;到小溪里捉鱼虾,抠一大块黄泥拿回来,捏各种各样的玩具。秋天,到我们村头的果园里参观,像玛瑙一般的山楂、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到田野里观察熟透了的玉米棒子、沉下腰去的高粱、荡起层层金波的稻谷。同学们记录下与家长扒玉米、捡土豆、割谷子、打豆子后的劳动感受,身体肥胖的土豆、火红火红的辣椒,嫩绿嫩绿的豆角、清香可口的秋黄瓜和饭桌上摆的小米稀饭、大葱、煎饼,描述得是那样具体、鲜明。冬天,穿得像棉花包似的他们,在北风呼啸声中打雪仗、滑冰车……所有这些镜头,都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记录。

三、 激发兴趣,抒写童心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他们的习作积极性、主动性,就要捕捉生活的浪花,从身边事写起,激发他们的童心。今年春天雨水调匀,农民正在地里春播。我不失时机地把他们带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伯伯去交谈,亲自动手做一做,想一想,悟一悟。有的同学跟农民伯伯交谈起来,有的跟着播种,有的坐在拖拉机中学开车,从他们神采飞扬的神色中,我看到了农村的希望与未来。回到课堂后,我相机引导,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练说。有位同学写道:“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煦,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学校前边的地头与农民伯伯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同学们甭提有多高兴啦,有的帮着点种,有的施肥……我开始帮着浇水,但过了一会儿便觉得没意思了。我开车最拿手了,便与开车的小华哥哥换活干。当我坐在四轮农用车上,望着远方,我想到了未来……”他们在习作中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愿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乡。有的同学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改变农村的生活面貌。

农村的生活比较清苦,赶不上城市的富足。但他们以苦为乐,珍爱生命。几乎每家都是几代同堂住在一起,虽然很苦很累,但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份真情,那么,怎么让他们表达出亲情的可贵呢?我让他们选自己家庭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怎样关怀老人,关心兄弟姐妹……如刘洋同学写道:“奶奶七十多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爸爸妈妈出去干活,家务活就落在奶奶身上。奶奶无论多忙,总在爸爸妈妈回来时把饭做好。每当放学回来,我都要喂鸡、喂鸭,减轻奶奶的负担……瞧,我是不是有个幸福的家?”学生自己动笔练写、互改,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写作深化了大家心中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在农村瓜果梨桃丰收的季节里,红里透黄的沙果在树上高高悬挂,灯笼似的西红柿在雨雾中欢笑着。同学们兜里面各式各样的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时,我引导学生介绍水果的颜色、味道等,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增加对家乡的热爱。刘艳秋同学在习作中写道:“七月间,西红柿秧上挂满了又圆又青的小西红柿,在阳光的照耀下,那婀娜多姿的小西红柿仿佛在微笑。过了一段日子,西红柿成熟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软乎乎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西红柿,因为它伴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

四、 以教材为例,活学活用

在教材中,具有农村气息的佳作很多。例如:第六册的《杏熟了》《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五册的《古井》,第八册的《峨眉道上》……这些文章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利用教材去教学生谋篇布局、披文入情呢?例如《杏熟了》这篇课文,讲了“果子熟了,大家吃才香甜”。类似这样主题明确的文章,我站在农村的角度深入挖掘,加以指点,模仿名家的写作手法,学生的习作不乏新意。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小学)

猜你喜欢
西红柿习作同学
西红柿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习作展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