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华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历史地图属于“图像性”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揭示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环境及人们活动的本身,在一定程序上能反映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动态性,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幅地图都是无声之言,无言之文,有其中心内容,它与教材相得益彰、互相补充,起到了说文解字的工具作用。因此,历史课中能否巧妙地运用历史地图,往往成为能否上好一堂历史课的重要一环。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观察地图。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先要学会看历史地图。这就要引导学生首先要熟悉历史地图的各种图例符号。通过看图例,弄清历史地图的方向,了解国界、都城、政权、河流、湖泊等常用符号,了解表示历史专题要素的各种符号:比如表示进攻、退却、转移路线与方向的箭头符号,代表各种经济、文化标志的符号等。只有弄清了图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识图、析图,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看地图时与教材相联系。新教材不仅在课本中配以地图,而且还配有更详细的历史地图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看地图,而且要多看地图册,尤其是地图册中含有一些补充说明和综合说明的内容,对历史学习很有帮助。教材告诉我们历史的“时”的概念,而地图呈现给我们的是“空”的概念。只有图文结合才能形成时空结合的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立体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
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教材内容繁多,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面对这一问题,我尝试着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比如:记忆“战国七雄”时,我让学生尝试着按照地图的方位来记,即:按照东西南北再中间这个方法记。学生试了试,一会儿的功夫就上了口,还自发地比赛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学生居然还没忘。也使学生认识到:是地图帮了他们的忙,也在无意间,提高了学生识图的兴致。
三、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某些历史内容时往往感到困难、枯燥。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概念。历史的空间概念本来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历史所涉及的是大跨度的时间,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抽象的,但如果把一些历史地名、交通路线等等用地图来反映出来,那么也就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了,比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单靠语言陈述,很难把情况说清楚,而引导学生看地图,学生一下子就明确了西域的地理位置。而且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也很快找出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张骞出使西域一路的地形地貌,发挥想象: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什么凶险?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体会到读懂地图语言的快乐。接着再深入一步,让学生再根据地图归纳思索:张骞通西域后起到了什么作用?没想到以往学生感到枯燥的问题,居然通过观察地图,自己得出了答案。一切问题在轻松愉快中得到了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联系比较的能力。
联系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使用比较多的方法。联系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某一些历史事件或某一线索的事件,有时会延续很多年、或很多朝代,运用这些相关事件的地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纵向比较能力。例如:我在讲元朝的大运河时,引导学生看隋朝大运河图,然后合作讨论: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识图合作中认识到:原来相类似的事件也可以前后联系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从中学会纵向比较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同一时代,相关内容通过横向比较,可以使模糊、混乱的知识清晰起来。比如我在处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由于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过程较多,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为了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清线索,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地图,一幅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另一幅是:《金、西夏、南宋形势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地图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然后互相交流。使学生在识图交流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清了知识,使得难题迎刃而解。
五、运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内容。
地图与文字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想象、思索和发现的空间,它有时能告诉我们一些书上没有提到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去挖掘。比如,学生在观察《西汉疆域》图和《东汉疆域》图后问我:“老师,两图中黄河河道入海口怎么不一样呀?”我在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的精神之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思考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争论炸开了锅。后来学生经过争论、思索、寻找证据得出了答案:西汉末年,黄河下游水患严重,黄河不断改道造成的。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引导学生从地图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逐渐使学生养成爱看地图、研究地图、挖掘知识的好习惯。
六、巧设各种练习,培养学生识图的兴趣。
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的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印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引导学生看《三国鼎立形势图》时,我设计了“比眼力”的练习,即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错、改错,对学过内容进行融会贯通的复习和总结。另外,我还让学生做填图解释练习,填地名、路线或分界线等并要学生会解释;对一些重要的地图,培养学生做适当的画地图的练习,比如:让学生画《丝绸之路》路线图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一些抽象、乏味的知识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巩固了所学知识。
实践证明:运用历史地图教学,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美的享受,而且还能使他们通过想象、思维、分析和综合等活动,从中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并可通过图面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内在的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