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2016-04-26 16:11何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职改革

何勇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入手,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中职语文教学更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一、加强语文教学内涵建设

一要重视及时改进教材,与时俱进,注重贴近生活实际,注入现代意识,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以赛代练,以练促学,通过普通话比赛、主题写作比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比赛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三是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等活动,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选择,这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三、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须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四、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尝试模块化教学

中职学校授课内容注重实用性,基础课时普遍偏少,学生素质较差,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学可以尝试模块化教学。即打破目前教材的编排体例,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单独设置“模块”教学。比如,可设置常用字、书写、口语、应用文写作、文言文阅读、文学鉴赏、作文几大模块。前面几项实用性较强,应熟练掌握,后面几项注重培养文学修养,可酌情实施教学。内容设置,可以每个学期都设置几大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也可每个学期完成其中几个模块,直至语文课结课,模块完成。

五、利用多种手段,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投影、电脑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环境背景,这样有助于将所学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性的小故事,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在媒体的配合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机、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际运用的场景。这种形式改进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同时多媒体网络突破了信息的时空限制,提供真实的实用场景,生动直观地培养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语言运用能力。

六、围绕学法,加强指导,培养中职生学习习惯

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决定了中职教育应从基础知识、基本习惯抓起。目前,各中职学校对中职生应具备的文化知识是用“够用”、“过关”来描述。但对大部分中职生来说,中职毕业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的结束,同时我们也无法预测中职生未来的职业和岗位,更无法预知哪些“过关”知识是“够用”的。因此,培养中职生具有掌握“够用”、“过关”知识的能力就成为最可行的做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必须进行终身学习,最主要的是自主学习。语文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主要方面,也应顺应潮流,从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提高中职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七、以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内的人文因素

实施人文教学,就要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多元反应。在课程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以教师的真心话,换得学生的心里话,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体现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在中职语文教材当中,包含了古今圣贤、仁人志士的诸多典范,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因素。语文教师需合理运用教材,不断挖掘教材内的人文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讲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可把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予以详细交代,使学生们了解李白在写此文章时正处于仕途破灭的时期,而且还是和朋友杜甫离别之时,同时教学也可以将此文章范读给学生听,帮助他们理清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清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深层含义。

八、突出能力培养,培养职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充足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够在将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着重突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便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例如基本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演讲比赛、职场模仿秀、自我能力展示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指出他们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树立学生的社交信心,为毕业后早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此外,还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职场中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几种较为普遍,使用较频繁的应用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如何让中职语文教学面向职业教育[J].新校园2013,05

[2]谭冠著.“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2013,06

[3]陈红英.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之提升[J].当代教育论坛,2013,03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中职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瞧,那些改革推手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