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石头上的书画

2016-04-26 14:16
中华奇石 2016年4期
关键词:单字书法艺术线条

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线条构成,也就是说是长在石头上的书法。

一开始想用“石头上的书法”这个题目,后来感觉这个概念太模糊,涵盖面也太广,比如,历代名家碑刻、名胜古迹题字、墓志铭,还包括当代人建造的现代碑林等等都属石头上的书法,但这些都是人工书写和镌刻上的,不是我要表达的范围。我要说的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线条构成,也就是说是长在石头上的书法。其实,石头上有汉字的石种也不算少,长江石、黄河石、汉江石、泰山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但真正可识可读的并不多,在这些可识可读的字中,可算得上书法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研究的就是这类少之又少的奇石类别。

从观赏石的分类上,这类石属于图纹石一类,也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个品种。这种石在各个类别的展会中,在出版的各种观赏石集中都有出现,人们对这种石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为了使这类观赏石更好地被广大石友所喜爱和收藏,真正推动书法石的繁荣与发展,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构成之美

汉字的造字之法,决定了汉字的构成之美。汉字最后逐步演变为书法艺术,既有汉字的先天优势,也有几千年来先人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以表达汉字之美的书法艺术。长在石头上的书法,同样体现了书法之美,这种可识可读并有着书法元素的字归结为这一大类。

单字构成类。从目前笔者所见的这类石中,属单字构成类的最多,在这一类中各种字体都有,包括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有,可谓是应有尽有。如图1“石”字,从字型结构上看,既有篆书的味道也有隶书的味道,尤其像篆书向隶书演变过程中的篆书字体;从笔法上看,摆脱了篆书笔法的单调,加入了隶书的灵巧变化,庄重中不失灵动;从书写技巧上看,一横一撇虽着墨不多但不失其厚,下面的口虽着墨较重但不失平衡,整个字上下、轻重搭配得十分得体,书写味也很浓。仅一个“石”字,就让我为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

如图2“人”,更是精彩。一撇一捺仅有两划,是最不好处理的字,这是书法家都知道的事,但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有时显得是技高一筹。石中“人”字,用篆书笔法,书写着隶书的结构,运用得是那样完美,重重的一撇迅速甩出而又回锋上提,似乎奠定此字的基本格局,按一般书家之意,会下按走锋,完成捺画的运笔出锋,使得撇捺相交安稳和谐,但天笔毕竟艺高胆大,迅速走笔又戛然而止,斩钉截铁、毫不含糊,我想,这种收放自如之意,也只有天笔能够来完成。

如果说“石”字、“人”字还属于笔画简单之列,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相对容易一些,那么图3周旭东先生的单字组合“山川”二字,相对复杂一些,可谓单字优美,组合巧妙,进一步拓展了单字书法的表现范围。

多字构成类。在一个单体石头上,有两字以上的即为多字构成类。多字构成类十分少见,既比单字的少,也比整幅的少,这里仅举一例。张素荣收藏的行草“风云”二字(图4),是我见到的这一类中的佼佼者。“风云”就是素有“白云绕黛峰,曼妙生万象”之称的云朵石的代表,它黑底白字十分醒目,犹如碑刻拓片一样,也如黛色峰峦上缥缈的白云一般,构成的图案和文字都很美。“风云”二字似用双钩之法写出,难度虽大但效果不减,行草相间又妥帖自然,整个画面布局得恰到好处。

意象之美

意象是中国美学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意象中表现出的审美主体的特征和“象外之意”的美学追求,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以表达主观意旨为指归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积淀。这里讲的意象,是相对于构成之美的意象之美,也就是石面的似字非字,虽然不可识读,但有着完整意义上的书法表现。实际上这种表意的线条图案,更能接近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能撬动人们心底那根神经,更能表达出人们的心理诉求。

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局部表现类。这类石头上的画面,只是表现了书法的意趣,但还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缺少一幅完整作品应有的部分元素。即使如此,那灵动的线条仍然会让你感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书艺美的妙道。如图5,是笔者收藏的一块绿泥石,一块典型的局部表现类作品。线条从右至左,次第展开,虽然无行无列,倒也参差错落;虽是局部布局,仍然有全局的意趣。特别是凸起的线条,虽经过亿万年的冲刷,但仍显得那么富有质感,十分生动,这种在流动中变化,在变化中生姿的表现,让人回味无穷。再如图6,是一块云朵石,此石本是一块完整的画面石,左右两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就石上书法来讲,右边部分也可划入局部表现类来欣赏。大家可以看到这不足两行的布白,犹如王献之《鸭头丸帖》一般,字数虽不多,味道却很足,气息始终在一种抑扬顿挫且极具变化的韵律中流淌。这多么像“醉来信手三两行,醒后却书书不得”的意味。就篇幅来讲,虽不那么完美,但足以冲击我们的视觉,感动我们的内心。

整体表现类。如果说局部表现类的还相对容易找到的话,整体表现类的确实很难寻到,这是从石种的稀有程度上讲的。如果从艺术表现上来讲,能完整表现书法形式与内容的真是少之又少。图7是一颗完整的整体表现类长江石。这块石头十分完整,画面上的作品也十分完整,如碑刻像拓片,从右至左,一行行,一列列,规矩又完整,抒情又达意,多么标准的一副草书作品。有人说,这个石头的画面,像张旭的草书;有的说,这个作品似怀素的风格。其实,它谁的都不像,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神来之笔,是山涧河流修缘的结果。再如图8、图9,两石都是整体表现类的代表。图8恰似一幅完整的金文拓片,文中字体参差错落,整个画面斑驳陆离,十分自然,第一次在李茂林家看到此石的时候,真的被这块石头惊呆了,久久不愿离去。图9如同一幅缣帛书,字字独立,排列整齐,非常精妙。

抽象之美

抽象之美,是相对具象(构成)之美而存在,它比意象之美更纯粹。这里的抽象之美,就是排除了汉字的具体构成和意象,仅凭线、点、面等抽象形式组合所体现出的美,他的本质是脱离了对汉字的依附,仅以线的变化、节奏、动感来展现美。尽管它纯粹,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扩展艺术表现手段,留给人们更多层的想象空间、更丰富的联想体味、更深远的艺术视野。

线的节奏。节奏是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似韵律般有规律的变化形式,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如此。自然有节奏,人类生活有节奏,艺术更离不开节奏。试想没有了节奏,自然、社会、生活将是死一般的寂静,艺术将了无生机。可以说,节奏是一切生活和艺术的基本要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对节奏的追求,其实并不亚于音乐对节奏的依赖。所以有人讲书法是可观的音乐。书法艺术本质就是线条的艺术,书法艺术神韵来自线条的节奏,线的节奏是构成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核心内容。

线的动感。动态意味着活力,活力关系着生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书法艺术的线条应该是有生命力的线条,就恰如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神秘莫测,而不是死蛇挂在树上的了无生机。表现在形式上,就是具有动感的有活力的线条的律动。线条重要,具有勃勃生机的动态感极强的线条更重要。如图10,这枚汉江金带石,线的灵动,势的动态,恰似蜿蜒流动的江水,宛若神龙出海,飘如飞天丝带,更带有狂草的韵致,让人美不胜收。

线的变化。变化,意味着生机,也意味着律动。变化是轨迹,是线的外在表现形式。生机与节奏是变化的动力。线在变化中便显示出生机与活力,线条也显得更加生动。如图11线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粗细、长短、浓淡、方向等形态上的不同,也正是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中,活力的线条呈现了,美的律动展现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字书法艺术线条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线条之美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对仗不宜分解到单字”毋庸置疑——答顾绅先生“四点质疑”
盐城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