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春季发布产品中,我们留意到新品将缺席Air产品线—新款iPad就是iPad Pro的缩小版,所以苹果将其归入Pro产品线;不仅如此,苹果最可能削减的是mini产品线……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在有意收缩平板产品线,作为这个市场份额与赢利最大的厂商,苹果的意图或多或少引导着这个市场的走向。
从平板的演变只来看,它始终处于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之间,虽然最早iPad从形态上带来了新鲜感(当时笔记本形态粗重),但平板在性能与用途上始终无法匹敌笔记本,转而以6、7英寸产品抢占手机份额;到智能手机迅速成长,平板电脑转向大屏,主打“生产力工具”,平板电脑的市场定位一直是在变化着,让人似乎看不清未来。
主导变化的力量
主导这个变化的实际上是用户需求。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生产力工具仅是一个噱头,无论是iPad还是Surface,做的仅是在扩展产品的适应性,抓住消费平衡点—产品力图做到“全能电脑”的概念。正是如此,无论是英特尔的芯片,还是苹果自产的A系列处理器,它们对于产品的主导仅限于运算能力,而产品形态演变更多受消费需求的影响。
从网络浏览、在线视频播放到移动办公,消费终端应用需求的改变倒逼平板电脑产品性能和定位的改变,而未来,终端消费市场对平板电脑产品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大,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对任何平板厂商而言是机会也是压力,要么用庞大的产品线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应用需求,要么专攻细分应用领域,这将会对整个平板电脑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寻找创新的支点
进入成熟期的平板电脑市场本身增速放缓甚至下降,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暴露出同质化问题严重、售后渠道不健全等问题,加上用户需求的变化,内外环境都需要平板电脑改变。
多年的高速发展,让不少平板电脑厂商都积累到足够的资金、技术及市场渠道,它们有能力也有足够的动力完成从内到外的产品技术革新,通过差异化抢占市场产品更新换代产生的机会外,更会有力推动整个平板电脑市场的健康成长。
平板电脑的革新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前者通过采用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部件,进一步提升产品便携性的同时,搭配键盘后以接近“二合一”笔记本的形态推动平板电脑的“全能电脑”之路。后者则主要在于Android系统的二次开发上,类似技德OS这样定位相对精准的操作系统将更容易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站住脚。当然,硬件和系统原本就不是独立的,而两者的衔接与融合,将催生平板电脑向“全能”过度,唯有更广的应用覆盖面,才能满足未来消费市场的需求。
小觑未来的可能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的平板与当年的Eeepc正走在相同的路上,同样都是由消费主导,同样在硬件更新换代创造性的时候,厂商作出的求权之举。与智能手机不同,平板电脑并算不上一种快消品,而是与PC更为接近,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期望,仍停留在性能与体积上。所以,平板电脑的未来在于“全能”概念,所以在此我们提出“全能平板”的概念。经历4代走向成熟的Surface Pro 4,一经上市便受欢迎的Surface Book和iPad Pro……从占据主流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出全能平板的未来。
我们需要全能平板
移动办公应用性的提升,不但体现了平板电脑硬件性能的提升,更是其产品应用覆盖范围的扩张,相比以互联网内容消费为主的大众网络应用,融入互联网内容创造的移动办公从功能上诠释了平板电脑功能扩展趋势。
以移动办公为核心的“生产力工具”定位仅是全能平板应用范围的一个组成部分,全能平板本身会以广泛的应用适用性渗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智能家居领域为例,虽然苹果HomeKit近期声音小了许多,但并不能动摇平板电脑成为未来智能家居操控中心的趋势,相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屏幕尺寸上的优势让平板电脑更符合智能家居控制设备的定位。此外,车联网也为平板电脑未来应用勾勒出新的方向,基于车载娱乐系统的应用对于急需转型的平板电脑厂商而言,也是块相当诱人的蛋糕。
全能平板并非指一台平板能够满足所有的应用,而是平板电脑本身潜力应该得到挖掘,通过各类软硬件深度定制,从而全方位渗透进入用户生活。从智能家居、车联网再到互联网医疗、教育等细分领域,“全能”的平板将出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
通往未来之路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即使从摩尔定律的角度来看,计算设备总是性能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小,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平板电脑的潜力。未来我们还需要笔记本电脑这么大的个头吗?从形态上,我们反而认为平板电脑会取代笔记本电脑的原有地位,或二者合一,或成为平板的天下,洞见未来—平板才是PC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