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土流失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2016-04-25 01:24王子薄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危害

王子薄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迅猛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运用,毁林开荒,对土地过度利用,加上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了水土资源的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诱发自然灾害,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危害,阻碍生活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对水土流失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危害和影响,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的对策和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09-01

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在稳定发展,而面对较大人口基数和有限土地资源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意识到构建和谐人地关系的重大意义。水土流失灾害的出现,会使农业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土壤质量的下降。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讲都是一项损失,当前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频率较高,问题的严重性也较大。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是水利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状具有几个不同的特点:首先,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较大,规模也较大。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受到不良影响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数量达到了三百万平方公里。并且,我国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不仅发生在矿区与农村,在城市中也大量存在。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每一个行政区,都会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其次,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强度较大,并且侵蚀的程度较深。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每年会在近50万吨的土壤受到侵蚀,像黄土高原这种特殊的地方的水土流失问题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原因各不相同。像东北地区,其水土流失大多出现在山坡上匝坡耕作的方法会使水利流失问题的严重尝试加深。而对于弱方地区来讲,山石区更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对于南方的红壤区,在降雨量较大的时候,十分容易出现崩岗的现象。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1破坏土壤结构

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业生产,加剧农村的贫困,更加加剧两极分化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营养成分随之流走,土壤结构被破坏,降低土地肥力,造成土地荒漠化,石漠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加剧农村贫困,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泥沙淤积阻塞河道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阻塞河道、沟渠因泥土被冲走,土壤的吸水能力大大降低,在降水量大的季节,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相对的旱季,土地蓄水能力降低,加剧干旱;另外,因河道、水库淤泥等原因,雨季次生灾害概率增大。

2.3降低土壤蓄水能力

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蓄水能力,植被减少,影响地区的整体气候,加剧旱季旱情,雨季洪涝,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水土流失本身就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一种表现。因此,水土流失的出现,会使其它自然灾害出现的机率大大提高。也会使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度下降,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的存水能力下降。不利于土壤防旱能力的保护水土流失同样会造成江河的干涸,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3.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

3.1强化强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土流失保护的重点地区,要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工作。对于江河的源头以及一些山洪,我区要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对于土地的开发工作以及工程的建设工作,要加强控制力度。水土保持系统工程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综合性,需要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更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情况、最新技术和《水土保持法》等相关信息、法律法规,以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大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利用封禁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对于水土流失问题出现的机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那么水土流失问题出现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对于那些降雨量适中且长住居民数量较少的地区,其水土流失问题不尽研究。水土流失防治人员可以利用封山育林的方法,对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进行改善。水土流失的防治者可以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像沼气等,来使木材得到保护。木材开采量的下降,会大大促进水土流失防治效率的提高,对于那些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防治者可以为当地人明确科学的起居与工作模式。让其在生活过程中对水土流失问题加以解决。

3.3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并举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受灾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期间,要能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依靠科学,让受灾区域借助大自然力量加快恢复,快速有效地改善生态系统。

其次,要按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具体情况,如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类型、分布及成因等,制定相对有效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水土保持规划的分区、目标、措施,把各种人工手段与生态自然修复有机结合。利用大众传媒与社会舆论,对社会大众进行正确的引导,使社会大众建立起有效的环保理念,促进水土流失保护氛围的形成。

3.4农业结构调整

无节制的过度开垦助长了各类自然因素对土地的破坏,这是水土流失的元凶。因此,改变传统的掠夺式开发模式,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安排农、牧、林等循环生产,着重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使各产业间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胜循环。通过植树种草改变植被状况,截流降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坡面表土,减少地面径流,有效防止地表被水冲刷。此外,将部分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在荒山荒坡退耕地上,实行乔灌相结合,形成多层次、高密度的防护林体系。

3.5开发与保护开举

要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土地政策和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的审批和使用,正确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经营集约化、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提高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规模宏大因此,必须加强统一管理,高效地处理各部门间的关系,落实以政府为领导,流域机构为监管,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水土流失治理体系。

4.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许多有效的经验被积累下来。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对水土资源的过分开采,使得水土保护工作的难度加大。本文笔者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防治的范围、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旨在能够为我国工程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的经验总结,共同推动我国水乳流失保持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卫堂,胡维银,李军,等.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 15(4): 204-209.

[2] 徐宪立,马克明,傅伯杰,等.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 26(9): 3137-3143.

[3] 段喜明,吴普特,王春红,等.人工降雨条件下施加粉煤灰对耕作土壤结构和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1, 22(8): 50-53.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