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经济出现“独角兽”
“独角兽”作为21世纪开始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创新全球化和社交深化的一种结果,是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标志。新经济为”独角兽”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成为“独角兽”大量涌现的基础。
1.“独角兽”定义
“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虚构生物。西方神话的“独角兽”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高速、神秘和纯洁,有的还长着一双翅膀。
“独角兽”的概念,最初由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指那些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目标等属性的创业企业,标准是创业10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独角兽”概念提出后,迅速在全球科技界和投资界得到了认可,相继有包括Tech Crunch(美国著名的科技博客)、CB Insights、DigiCapital、华尔街日报、财富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公布了自己的榜单。各榜单标准相对比较类似,均有估值超过10亿美元限制,其中,2家榜单要求是初创企业,1家榜单明确要求创办不超过10年。
(1)“独角兽”的3大特点
“独角兽”具有跨界融合、颠覆性、自成长等3大特点。一是跨界融合,即跨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的融合现象。其精髓就是可与其他行业(站在成熟行业肩膀)建立健康生态,而不是完全独立。在新经济中,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仅依靠完善自身还远远不够,必须密切关注相关的经济环境及其组织,塑造一个开放、抵抗力强、与相关企业共同进化的生态系统。二是颠覆性,即在新兴行业或还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中,创造新需求或以更好的方式满足增长的需求。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对“颠覆性”进行了详细定义。简而言之,颠覆性产品,能够开辟一片新的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新市场颠覆;或者能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低价或更方便的替代品——也就是低端颠覆性。三是自成长,即行业的用户能够以足够低的成本获得,具备构建自成长商业模式的基础。
“独角兽”多来自于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已出现大量“独角兽”的行业领域集中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应用、互联网金融。未来可能出现大量”独角兽”的行业领域集中于智能硬件、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
(2)什么样的区域容易出现“独角兽”
“十三五”期间,大家都在说要培育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一个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一定容易涌现出大批“瞪羚”和“独角兽”,“独角兽”是创新创业生态的最好体现和结果。更容易出现“独角兽”的具有创新创业生态特点的区域具有以下特征:第1,创业服务发达。创业苗圃和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的摇篮,能够培育出大批的创新创业企业。第2,便于获取和利用丰富的创新资源,尤其是天使投资。“独角兽”是颠覆性和技术重大突破的集中体现,创新资源是“独角兽”发展的土壤,尤其是天使投资,能够帮助初创公司迅速启动。第3,易于招聘高端人才,尤其是易于找到合伙人。人才是创新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企业实现爆发式成长的核心资源。第4,便于拓展市场或本身就是大市场。需求拉动的创新是目前国内创新的重要方向,市场的拉动作用是“独角兽”成长的力量。第5,创业文化浓厚,包容失败。创业不但要有浓厚的氛围,更要在试错中才能不断成长。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的投资人。
从“独角兽”出现的区域来看,形成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区域容易出现“独角兽”。多伦多大学校长梅瑞克·格特勒教授的研究结果:“独角兽”公司的全球分布,只有少数地区拥有4个以上“独角兽”公司,分别是旧金山/硅谷、洛杉矶、纽约、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特拉维夫、北京、上海、杭州。中国的3座城市中,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年轻“独角兽”公司。
二、新经济的企业成长路线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路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增长,而是呈指数型增长,形成新的企业组织形态——“瞪羚”、“独角兽”。作为“瞪羚”企业中的稀缺品,“独角兽”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在产业变革、经济发展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成为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
1.工業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世界各国相继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资源流动速度慢,市场和资源的获得难度较高,企业需要逐步积累资源能力,其积累方式决定了企业只能获得线性成长。企业生命周期依次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4个阶段(见图1)。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多为小微企业。随着企业的壮大进入成长期,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中大型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甚至大型企业,最后进入衰退期。其中,引领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是大型企业。
2.新经济企业的成长路线
新经济企业的成长路径形成了新的企业组织形态。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不再拘泥于线性,而更多呈现出指数级增长。企业依次经历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龙”企业4个阶段(见图2)。虽然大多数创业企业最终会消亡或成为“小老头”企业(业务维持或消退),但仍有少数的企业跳过死亡谷,抓住机会实现业务快速增长成为“瞪羚”企业。优秀的“瞪羚”企业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被资本市场看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称为“独角兽”企业,价值超过100亿美元成为“龙”企业。
“独角兽”是“瞪羚”中的稀缺品。“瞪羚”企业具有体量小、持续高成长、成长潜力大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独角兽”企业具有规模大、爆发式成长、颠覆式创新和引领产业发展的特点。“独角兽”企业是“瞪羚”企业中的稀缺品,只有极少数的“瞪羚”可成长为“独角兽”。“独角兽”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凭借在资本市场和创新领域的卓越表现实现爆发式成长。
3.“独角兽”在新经济中的作用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雅虎(Yahoo)到谷歌(Google)再到脸书(Facebook),“独角兽”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Yahoo作为门户网站,引领搜索引擎开启了免费和开放的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搜索行业领军企业。Google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公司依靠强大的技术能力整合全球信息,汇聚了互联网的巨大流量,然后通过Adsens和Adwords等产品实现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将流量出售给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从而颠覆了门户的旧有格局,引领了行业变革。作为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全球最大新媒体,Facebook开创了社交新模式,改变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交行为方式,引领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独角兽”不但改变了互联网行业,更改变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交方式。
“独角兽”在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产业中的传统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带来全新变革。以优步(UBER)和小米手机为例,UBER是租车行业变革的引领者,多方面推动生活服务领域创新;小米手机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鲶鱼”,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从经济发展来看,“独角兽”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自身较大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快速成长,推动经济发展。以Airbnb(空中食宿)为例,它创新房屋短租行业,推动共享经济。从行业创新来看,“独角兽”成为行业创新的引擎,是行业创新的活跃点,在方方面面带来创新,甚至创新出新行业。以大众点评为例,它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3方消费点评网站,不仅带来了消费指南行业创新,更推动消费信用的发展。
三、全球“独角兽”分布
2015年由于市场利率较低,许多机构都在投入资本,而投资人往往能获得有利的投资退出条款。这使得风险投资变得像银行贷款一样简单,并促使许多公司的估值大幅上升。2015年约40%的新“独角兽”公司不是来自美国,而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成为“独角兽”诞生的新摇篮,高估值创业公司正更多地在全球各地出现。目前共有5家机构发布了“独角兽”排行榜榜单,分别是TechCrunch(Aileen Lee)的“独角兽”俱乐部、Digi-Capital的“移动独角兽”俱乐部”、CB Insights的“创业独角兽”俱乐部、华尔街日报的“初创独角兽”俱乐部”、财富杂志的“独角兽”俱乐部。
1.“独角兽”5大榜单
从数量上看,5家机构总共提及196家“独角兽”,平均规模约36亿美元;124家企业在2家或2家以上榜单中出现。从分布看,“独角兽”共分布在18个国家。从估值规模看,除Facebook,其他“独角兽”总估值约为7 085亿美元,平均每只“独角兽”估值为36亿美元。
在所有机构所列榜单中出现10只美国“独角兽”,分别为uber、snapcha(t阅后即焚)、pinterest、dropbo(x亿方云)、square、stripe、instacart 、magicleap(美国一家增强现实公司)、evernot(e印象笔记)、tango。有15只非美国“独角兽”在所有将全球企业纳入统计样本的榜单中出现:flipkar(t印度第1大电商)、sportify(瑞典声破天公司,全球著名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之一)、美团、snapdea(l印度第2大电商)、大众点评、inmobi(印度第1大、全球第2大移动广告公司)、olacabs(印度最大的打车软件公司)、coupang(韩国著名团购网站)、adyen(荷兰在线支付公司)、口袋购物、蘑菇街、贝贝网、yellomobile(韩国移动互联网公司)、grabtaxi(东南亚打车应用创业公司)、shazam(音乐雷达,英国一款音乐识别软件)。这些企业中,中国企业5家,印度企业4家,韩国企业2家,瑞典、马来西亚、荷兰、英国企业各1家。
2.“独角兽”全球分布
5大榜单上榜的196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8个国家,有7个国家拥有3个以上的“独角兽”(见表1)。
3.中国“独角兽”情况
中国已经成为“独角兽”重要的集聚区。榜单中上榜的中国企业共25家,分布在北京(16家)、上海(3家)、广州(1家)、杭州(3家)、深圳(1家)、香港(1家)等一线或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中关村地区的企业在国内上榜的“独角兽”数量和估值上都有优势,数量上超过3成,估值接近8成。
对中国“独角兽”进行分析,从估值角度看:首先在5大榜单上榜的25家“独角兽”中,估值10亿~50亿美元的企业有19家,50亿~100亿美元的企业有2家,100亿~200亿美元的企业有1家,大于200亿美元有1家。其次,小米和京东的估值超过了总估值的一半,估值遵循帕累托法则。剩下的23家“独角兽”平均估值为32.41亿美元。
从立业时间的角度看:绝大多数企业在近10年内创立,2010全年成立最多达6家,2010年以后创立12家,占比50%,反映出科技类企业的发展带来量质变。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超过1/3的“独角兽”从事电子商務,其他企业从事业务除大疆创新外也都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市场。22家企业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营销渠道且多数企业在移动端布局,仅有2家企业以线下布局。
4.“独角兽”规模分布
从196家“独角兽”数据分布表(见表2)可以看出3点:
第1,目前1/3的“独角兽”估值在50亿元以下。估值集中在10亿~50亿美元的区间的“独角兽”有107家中,估值占比超过1/3,而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企业仅有6家,但估值占比却达到了23.29%。这6家企业通过内部扁平化、外部生态化的创新颠覆,致使资源禀赋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例如风投资本融资、人才聚合等要素的优化配置迅速占据垄断地位,市场份额优势明显。
第2,中美2国成为大型“独角兽”诞生的摇篮。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独角兽”仅出现在中美2国,特别是美国估值在100亿美元的“独角兽”有11家,处于该区间的软件服务类企业较多,估值区间的“独角兽”分布更为合理。而中国更多的“独角兽”公司诞生在电商B2C领域,B2B公司较美国有较大差距。
第3,科技创新成为“独角兽”成长的催化剂。从“独角兽”所在国的分布来看,“独角兽”多诞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少数龙头。这些国家所具备共同的特点是国家看重科技创新对经济助推作用。“独角兽”在这些国家出现恰恰是这些国家近些年经济保持平稳的缩影,特别是美国拥有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助力本国实现经济转型。
5.“独角兽”发展趋势
目前在零售和分享经济领域容易出现“独角兽”。例如,零售领域的”独角兽”包括在线交易市场Etsy和阿里巴巴。在分享经济领域则可以看到Airbnb和Lyft的名字。另有“独角兽”来自企业技术基础设施和垂直行业,例如金融技术、医疗技术、清洁技术和物联网。
未来几年,以下几个行业可能孕育出更多的“独角兽”:一是电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独角兽”,并且专注细分领域如婴幼儿、女性的电商在逐渐增多,呈现由综合电商向专业化细分领域电商深入的发展趋势。二是由电商带动的相关配套服务领域如物流、在线支付等行业迎来发展机会。三是“互联网+服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未来将诞生更多“独角兽”。四是重大技术突破孕育新的“独角兽”。大数据应用、虚拟现实、智能硬件、智能汽车等技术的发展往往培育出新的“独角兽”。
6.中美“独角兽”特点
中美“独角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独角兽”集聚地美国、中国2个国家都有孕育“独角兽”的相同基因和各自不同的优势。
中美“独角兽”所具备不同特点。美国129家“独角兽”特点主要有:美国“独角兽”大部分是B2B公司,以技术为导向,高技术的软件服务类公司较多;行业较为分散,呈现多点开花;全球性的公司数量较多,“独角兽”视野更开阔,分布也较为集中,在旧金山、硅谷、洛杉矶、纽约的“独角兽”均超过4家。中国25家“独角兽”特点主要有:中国的“独角兽”大部分是针对终端用户的公司,以应用为主,高技术的企业较少;与互联网紧密相关,仅有4家提供实物产品,多数为电子商务类企业,没有软件服务类企业;22家企业以互联网作为主要渠道,多数在移动端布局,仅2家企业以线下为主;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大城市。
中美“独角兽”赖以生存的“雨林生态”有以下共同点:第1,本地市场腹地广阔。2国的“独角兽”发展版图都是可针对本土市场开发产品,扩大规模,乃至成为全球性公司。第2,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企业家往往是精力超乎常人的旺盛,思想开阔不拘一格,性格坚韧耐磨耐躁,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还有无法解释的幸运(洞察与直觉)。中美的企业家本质上都是有理想的,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富的。企业家有理想,企业就有创业文化,没有创业文化的企业无异于冰冷的商业机器,最终会被社会淘汰。第3,风险资本相对集聚。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通过项目初步筛选、尽职调查、估值、谈判、条款设计、投资结构安排等一系列程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为创业带来资金、资源。第4,技术人才相对集聚。美国的硅谷和中国的中关村都聚集了世界上优秀的科技人才、商业奇才等知识多样化的综合性人才群体。第5,初创企业生态系统较为完善。创业企业能够寻求各种资源禀赋满足成长之需。
中美“独角兽”各自优势。中国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强大的执行推进力,善于模式创新;二是具备务实主义精神,务实优于技术;三是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转向,企业能够快速招聘到心仪的人才;四是拥有海量的客户基础。中国有14亿的人口优势,市场前景广阔;五是线上线下业务类型多,囊括现代服务业到农业等各个行业和细分子业。美国硅谷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企业互通互联,竞争的同时互相学习;二是具备深厚的技术实力,科研院所的深厚技术為各种初创企业打下基础;三是具有全球视野,伊始便瞄准全球市场;四是善于运用战略并购,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五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人才和信息在各大公司之间充分流动。
通过对中国、美国硅谷“独角兽”的分析,可以得出具有创业特质的“独角兽”公司需要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包括多学科的聚合、创新技术商业化、包容性的试错氛围等。同时,包括人才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于企业内部来讲,即通过持续的沟通、迭代、改进,达到“独角兽”创业所应具备的团队运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有“独角兽”走在了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