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东实
丹东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板栗栽培历史悠久,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板栗产业成为辽宁的特色产业及丹东农业中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全市板栗生产面积10万公顷,8000余万株,产量近9万吨,产值5亿元。加工产品主要有速冻栗肉、糖水罐头等。出口以初级产品原料形式出口,90%销往日本市场,占日本市场份额30%。多年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推广、市场的开发,使丹东地区板栗产业生产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每年秋季是板栗成熟季,各个收购点、加工厂都将大量鲜果收购后,陆续进行分级、冷浸、脱壳、加工成粒米。近几年板栗质量在生产和加工中出现了一定问题。一是栗农在收果时就发现栗子外观看不出任何异样,但里面果肉已经变质、腐烂掉,这种现象在山上采果时就会出现,栗农在家中存放一段时间后,烂果还会增加。二是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现粒米外观颜色也比较鲜艳,没有变化,但剖开后会发现粒米心部已经变成褐色软化。再有分级冷浸后的栗子在脱壳时就已经腐烂。三是早、中熟大果型品种烂果现象较重,晚熟型小果品种烂果较轻。上述问题使栗农和加工企业及经纪人都会受到损失,这样的果实收购越多则损失越大,严重影响了收购商及加工企业利益,也影响了栗农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就板栗生产本身而言,是一项比较粗放的生产模式,由此而造成栗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又找不出问题的所在,从而使板栗生产向更粗放的方向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2014年秋季对东汤陶李村、宽甸古楼子乡、太平湾望江村及板栗收购商、乡镇林业推广单位进行入园入厂走访调查,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板栗烂果现象越来越明显。入园对土壤pH值进行了现场测定,采集土壤样本,委托华锦集团土肥所进行土壤化验,结合了解栗农的生产习惯,初步判定造成烂果的原因有以下几项。
1 土壤碱化,pH值较高
受前些年板栗价格较高的影响,栗农一直追求高效益,但近几年随着产量的提高,价格一直停滞不前,且生产成本的提高,栗农生产愿望不高,管理粗放,不懂得科学合理施肥。前些年秋施基肥时,大量投入未熟鸡粪,对根系生长环境造成破坏。众所周知,未腐熟的鸡粪在土壤中危害是比较大的。板栗根系适宜生长环境的pH值在5.5~6.5之间,但现地实测,有很多栗园土壤pH值都在6.5~7.0之间。在陶李村三组一栗园实测pH值更达到7.2,前些年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但2014年产量只有1000公斤,且果实有烂果现象。在望江村实测几处园土pH值皆在7.0左右,山上散落的烂果也很多,根本没有商品价值。pH值升高,使毛细根系根尖部位共生菌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无法吸收土壤中的钙、镁、磷、钾及有机质的吸收,虽然果实外观颜色鲜艳,但果实干物质积累少,含水量增加,耐贮、耐运、品质下降,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有的园在雨季大量撒施尿素,树体吸收大量氮肥,枝条徒长,花芽分化受挫。对采其土壤化验分析,并且与河北唐山栗园土壤养分含量对比,有效成分差距明显。
分析结果说明,氮、磷、钾有机质严重缺乏。
2 大量使用除草剂
在每年8月中下旬对板栗园进行杂草清理。一是不影响幼树生长,另一方面是采果方便。杂草清理通常采用人工机械清理,但近些年来农民大量使用农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而且加大使用剂量,使当年生及多年生深根系植物彻底死亡,几年下来栗园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有的栗园出现栗树死亡。农达在植物体内传导性极强,伴随植物地下根系的死亡,同时也破坏了地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不良,影响板栗根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 采果及贮藏方法不当
出现烂果的品种主要集中在早、中熟大果型品种,如丹泽、金华、陶李一号等品种,相对成熟较晚的品种如有磨、9113、利平等晚熟小果型品种烂果发生很少。早、中熟大果型品种成熟在9月初至中旬,初中旬的气温较高,成熟集中,农民急于采收,连同刺苞一同下山,在院内堆放厚度过厚,又不及时翻晾,鲜果及刺苞呼吸作用较强,堆放3天左右,果实内营养成分就会发生变化,栗农通常说的“伤热”,即发酵了,但外观又看不出什么,时间越长,烂果也就越多,质量也就越糟糕。
4 遏制板栗烂果的对策
在调查中,针对上述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如下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改变栗果的品质,使烂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通过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
4.1 加强地下管理,注重科学配方施肥,改善根系生长环境,调节pH值
改变过去单一使用未腐熟的生鸡粪或撒施尿素的做法,而是有针对性地使用钙、镁、磷、钾硼等适合板栗生长急需的复合肥,并配施氨基酸、腐植酸一类酸性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pH值。通过试验,选用肥料营养含量在40%左右的大品牌的适合板栗、榛子等干果生长所需的肥料,并配施酸性有机肥,通过穴施、沟施等方式施入土壤中,在春季4月中下旬施入。在相同体积的两袋栗果中,称重后会发现使用配方施肥的栗子比对照栗果重20%左右,耐贮、耐运,加工中,烂果率很低,效果明显。2014年和2015年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产量增加20%~30%,烂果率明显降低。
4.2 加强地上管理
杜绝使用农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而应采用人工机械方式清除杂草,待杂草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地下根系环境不被破坏,有利于保持水土及根系生长。在日本栗园中,因园中杂草稀少,通常采用种草的方式,一方面保持水土,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地表温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采果时尽量随采随卖,及时送到加工厂处理,如处理不及时,需要堆放,也应该注意翻晾,时间不宜过长,切忌往堆放的刺苞中浇水降温,会使温度上升更快,烂果更重。同时应该控制合理的留枝量,合理负担产量,避免果实成实度不佳,也会影响果实耐贮性。
综上所述,能使栗子烂果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在生产中更应加强对栗农的推广,促进栗农、加工厂增效,使丹东板栗产业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