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理礼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联合检测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应用价值*
粟理礼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 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法联合检测尿液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2种方法检测住院患者22842例中段尿液,对尿液RBC和WBC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RBC和WBC的结果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检测RBC(3+)符合率为95.1%,(2+)符合率为82.2%,(1+)符合率为49.0% ,(-)符合率为95.1%;WBC(3+)符合率为97.9%,(2+)符合率为90.2%,(1+)符合率为64.2%,(-)符合率为89.4%。尿液干化学法RBC阳性率为19.4%,WBC阳性率为16.0%,智能显微镜检RBC阳性率为16.8%,WBC阳性率为21.5%。结论2种方法联合检测尿液RBC和WBC具有快速、简便、易于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法;智能显微镜检;红细胞;白细胞
临床中采用尿液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已得到广泛的认可,该方法具有标本用量少、速度快、项目多、重复性好等优点。而传统人工显微镜检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检验仪器得以迅速发展,尿常规的检测已经进入了自动化的时代,显微镜形态学镜检自动化划时代的突破,机器视觉做镜检(智能显微镜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显微镜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检出率。而单纯应用干化学法对尿常规进行检测,因方法学影响因素干扰而具有较多假阴性和假阳性,传统人工显微镜检速度慢、重复性差。本研究用AVE-752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AVE-764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尿常规,分析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检测尿液RBC和WBC两种方法统计学差异结果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搜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住院患者22842例,男12201例,女10641例,年龄1月至103岁。患者用一次性洁净干燥的塑料尿杯留取中段尿液约50 ml,取10 ml置于有盖一次性塑料尿管中并尽快送检,2h内完成检测。
1.2仪器和试剂AVE-752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AVE-764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两个检测系统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
1.3检测方法
1.3.1干化学分析法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范流程进行,用高、低值两种质控品进行室内质量控制,若在控,尿液标本去盖,放入自动进样器进行检测。
1.3.2智能显微镜检法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范流程进行,样本进行检测前将仪器焦距校准,采用配套质控品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仪器正常运行。由干化学法检测过的尿液经仪器自动传输至样装置,转移到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仪器自动混匀后进行自动显微镜检,通过全自动显微镜和数码图像采集单元的配合,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软件,自动跟踪、识别和分类计数尿液有形成分,再通过检验人员进行辅助判别及确认后得出最终检测结果。
1.4判断标准
1.4.1AVE-752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法检测结果所对应的RBC数分别为:(-)为<5 cell /μl、(1+)约5~10 cell /μl、(2+)约50 cell /μl、(3+)约300 cell /μl;WBC数分别为:(-)为<10 cell /μl、(1+)约25 cell /μl、(2+)约75 cell/μl、(3+)约500 cell/μl。
1.4.2AVE-764B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法RBC:男性0~4.5 cell /μl,女性0~7.5 cell /μl;WBC:男性0~5.75 cell/μ l,女性0~13.5 cell /μl;超出此范围为阳性[2]。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842例住院患者尿液标本RBC和WBC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法检测结果见表1,2。
表1 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RBC的结果比较(n)
注:χ2=318.6,P<0.01。
表2 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WBC的结果比较(n)
注:χ2=79.6,P<0.01。
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RBC、WBC的结果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检测RBC(3+)符合率为95.1%,(2+)符合率为82.2%,(1+)符合率为49.0% ,(-)符合率为95.1%;WBC(3+)符合率为97.9%,(2+)符合率为90.2%,(1+)符合率为64.2%,(-)符合率为89.4%。尿液干化学法RBC阳性率为19.4%,WBC阳性率为16.0%,智能显微镜检RBC阳性率为16.8%,WBC阳性率为21.5%。
3讨论
造成尿液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RBC、WBC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要原因是干化学法对RBC和WBC等属于间接检测,对RBC及WBC形态特征和血尿来源无法进行判断,另外由于仪器和试剂的质量问题以及受到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所致。智能显微镜检误认的主要原因是圆形草酸钙、真菌孢子在形态上与RBC相似;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脱核,滴虫等成分与WBC相似,出现假阳性。对这些杂质较多的样本,检验人员要认真阅图,加以甄别、判定以改正。有时受尿的渗透压、pH、尿液在膀胱中储存过久以及病理情况的影响而尿中RBC、WBC破坏,出现假阴性。因此,当出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的结果不相符合的同时,应由临床医师视病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液干化学法检测RBC的阳性率较智能显微镜检法高(干化学法为19.4%,智能显微镜检法为16.8%),WBC的阳性率低(干化学法为16.0%,智能显微镜检法为21.5%),与柯庆喜等[3]报道一致。干化学法检查尿RBC主要是通过尿试纸带里面的四甲基联苯胺,与尿液里面具有氧化酶样的活性物质(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等)发生作用,使得四甲基联苯胺脱氢由无色变为蓝色,其能够对完整的或者破坏的RBC均有反应,也能够对游离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4]。部分肾病患者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菌尿等,造成了干化学法检测显示假阳性[5];次氯酸盐、甲醛或含有过氧化物的清洁剂也可引起假阳性。若尿液标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pH值<5,高比重尿、高蛋白等,也可以造成假阴性的出现。另外当RBC膜的脆性增大时,容易出现假阴性,通过智能显微镜观察可发现完整的RBC。肾病患者RBC在肾脏或泌尿道被破坏,或者尿pH值偏高以及尿渗透压过低等,也可导致假阳性。干化学法对WBC进行检测主要是通过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脂酶对试剂条带模块内的吲哚酚酯起到作用,使得吲哚酚酯释放出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出现紫色,利用其显色深浅转换为WBC个数。不过该方法仅可以对胞质中脂酶的粒细胞进行检测,无法判断缺乏脂酶的WBC。因此,在尿液中出现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时,就可导致假阴性。另外当尿蛋白>5 g/L或者是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先锋药物Ⅳ或庆大霉素等药物时,也可导致结果偏低或假阴性出现。尿液被尿素、甲醛、阴道分泌物以及高浓度胆红素等污染时,则会出现假阳性。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主要是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CCD对流动计数池内尿液有形成分的图像进行摄取,并传输至计算机图像采集卡对图像进行采集,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对可疑的细胞进行人工判读审核,人机结合对尿液内有形成分的形态做出识别再分类计数,最终得出单位体积内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数量[6]。RBC和WBC相似的部分尿液有形成分是导致RBC及WBC检测假阳性的主要干扰因素。因此,当存在相似的干扰因素时,应当仔细阅图,认真进行甄别和判定,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尿液干化学法可以对RBC破坏后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有利于肾病和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当智能显微镜检无法判断破坏的尿液RBC形态时,高灵敏度的干化学法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智能显微镜检的不足起到了弥补作用。但是,单纯依赖干化学法可能会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本研究显示RBC(2+)符合率为82.2%、(1+)符合率为49.0%,WBC(1+)符合率为64.2%、(-)符合率为89.4%,正好说明误诊和漏诊的存在。而智能显微镜检能检测尿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其他细胞成分,又弥补了干化学法的不足。所以将干化学法与智能显微镜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实现了检测全自动化,简化分析过程,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假阳性及假阴性,有效地保证尿液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大大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丛玉隆,马骏龙.尿液有形成分镜检与自动化检测方法学利弊和互补分析[J].中国检验医学杂志,2009,32(6):609-611.
[2]丛玉隆,马骏龙,岳秀玲,等.中国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81-84.
[3]柯庆喜,余红岚,谭益.2种方法用于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检查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059-2060.
[4]周淑芬,赵杰.尿液有形成分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1,12(4):167.
[5]马骏龙,丛玉隆.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的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4):205-206.
[6]杨艳丽,任健康.AVE-763尿沉渣智能分析仪应用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8(8):765-766.
Investigation i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dry chemical andintelligent microscope methods to detect the RBC and WBC in urine
SULi-li
(Nanxisha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dry chemical and intelligent microscope methods to detect the RBC and WBC in urine. Methods:These two way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WBC and RBC of midstream urine from 22842 samples in hospital,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Results:The P values of WBC and RBC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were <0.01,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significant. The accordance rate of RBC(3+),(2+),(1+),(-)was 95.1%, 82.2%,49.0%,95.1%, and WBC(3+), (2+),(1+),(-)was 97.9%, 90.2%, 64.2%, 89.4%. The positive rates of RBC and WBC detected by dry chemical method were 19.4% and 16.0%,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RBC and WBC acquired by intelligent microscope were 16.8% and 21.5%.Conclusion: Using the two methods to detect WBC and RBC in urine can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veracity,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rapidness, simplenes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se two methods.
Key words:urine dry chemical method; intelligent microscope; white blood cell; red blood cell
(收稿日期2015-11-1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3.013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3-0279-03
*作者简介:粟理礼(1966-),男,湖南邵阳人,本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