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摘 要:灌注桩在各类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有效提高土建工程地基的承载力,从而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分析了灌注桩的造孔、浇筑技术,研究了造孔等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期促进我国土建工程建筑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灌注桩;造孔技术;浇筑施工;桩基
中图分类号:TU75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145
随着我国土建工程的发展,灌注桩的造孔和浇筑技术在不断完善,灌注桩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灌注桩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灌注桩的造孔和浇筑技术,以期有效提高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孔、断桩、斜孔、卡钻等安全事故,进而影响土建工程的正常施工。
1 土建工程中灌注桩的相关特征
灌注桩是土建工程稳定性的基础保障,其各项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有效提高土建工程各方面的经济效益。通过灌注桩的造孔和采用浇筑等技术可保证工程基础承载设施的质量,并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软土地基,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更强。此外,灌注桩的桩基还可与土壤形成较大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土建工程地基的稳定性。
2 灌注桩的造孔
2.1 造孔机型的选择
灌注桩常用的钻孔机型主要有自走式钻机和牵引式循环钻机两种。其中,自走式钻机对钻孔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且造孔费用较高,但进尺速度较快;牵引式循环钻机主要分大、中、小三种,每种钻机都有各自的特征,其在灌注桩造孔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2.2 造孔过程
在对灌注桩造孔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切面光滑、颜色较深的黏土制备足量的泥浆,以免泥浆浸水后出现膨胀现象,并在拌制完成后用手触摸泥浆,如果泥浆颗粒黏在手上,则表明拌制不够均匀;泥浆制备完成后,应选择合适的钻孔护筒,护筒的作用是引导钻头的钻进方向和保护钻孔,避免水分流入井孔内和钻孔坍塌现象出现;护筒选择完成后,应定位灌注桩的造孔位置,并固定钻机,以免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振动,影响造孔精度;在钻孔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时刻关注灌注桩中泥浆的比例,以免出现孔洞坍塌的现象;灌注桩孔洞成形后,需要清理孔洞,避免杂物在洞内沉淀,进而影响灌注桩后期的施工质量。
2.3 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2.3.1 卡钻
在造孔过程中,常出现卡钻的现象,其原因是灌注桩造孔孔壁的质量较差,常有碎块掉落,导致灌注桩的灌注材料中夹杂有碎石或木块,进而影响了钻机的钻进。当发生卡钻问题时,施工人员不可强行钻进,应利用泵机将已钻好的孔洞中的水分抽干,并取出卡钻的碎石或木块。如果卡钻的碎石或木块处于黏土层,则可采用上提钻机的方式取出碎石或木块;如果卡钻的碎石或木块处于砂石层,则可利用钻机将碎石或木块挤进孔壁中。
2.3.2 塌孔
塌孔的原因是灌注桩填土层的厚度不足,且在后期拌制的过程中泥浆的比例过小,进而出现了塌孔现象。当出现塌孔问题时,施工人员需要及时上提钻机,避免在塌孔过程中地层破坏钻机。
3 灌注桩的浇筑
3.1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装
钢筋笼可提高灌注桩的结构承载力,避免灌注桩出现开裂的现象,进而影响浇筑质量。在制作钢筋笼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尽量选择握裹力较强的光面钢筋,并合理焊接钢筋结构,从而使钢筋笼紧缚在灌注桩外侧。在吊装钢筋笼时,需要利用吊车调整吊装位置,确保钢筋笼的位置与灌注桩的孔位一致,并在吊装完成后固定钢筋笼,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钢筋笼错位的问题,进而影响最终的浇筑质量。
3.2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施工人员应选择颗粒较小、泌水率和收缩性较低的水泥,且其标号不低于325#;选择中砂为混凝土的细骨料,以保证混凝土拌和时的凝结程度;选择表面光滑的鹅卵石为混凝土的粗骨料,从而提高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的流动性,使拌和效果更佳;拌和用水不应使用油脂较多的工业水,且水温不能过低。
3.3 灌注桩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制作塑料沙包,并将其放置在导管末端;逐渐降低导管,直至其与孔底较近时开始浇筑,且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导管内的泥浆被挤出,进而出现返浆和孔内真空现象,最终影响灌注桩的承载质量。
如果水分进入孔内,则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现象,进而影响灌注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水分进入孔内。如果混凝土的沉降速度较快,则表明导管埋置过深;如果灌注过程中出现冒水现象,则表明导管埋置过浅。
此外,在建筑灌注桩时,应边浇筑边提升导管,以便在浇筑完成后可拆除所有导管;浇筑至灌注桩高程后,提出全部导管,从而使灌注桩的浇筑平面更加平整。
3.4 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3.4.1 断桩
在灌注桩浇筑完成后,如果导管的埋设深度不合适,则会导致灌注桩中部出现真空现象,进而可能出现断桩问题;如果灌注桩浇筑初期的混凝土用量较少,则可能出现断桩问题;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浇筑中断现象,且中断时间较长,则极可能出现断桩问题。为了避免灌注桩出现断桩问题,需要确定合适的导管埋置深度,增加初次灌注时的混凝土用量,保证灌注高度高于深埋底部1 m,并尽量避免出现浇筑中断现象。如果因为浇筑失误而出现断桩问题,则可对土建工程的地基进行加桩补强处理。
3.4.2 导管堵塞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确保导管畅通,避免出现导管堵塞的现象,从而保证灌注桩的浇筑质量。如果浇筑速度过慢,则混凝土会缓慢凝固,此过程中形成的碎渣会堵塞导管,导致后续浇筑难以进行。因此,施工人员应实时观察导管的状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均匀度,并及时搅拌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凝固现象。此外,还需要清理浇筑导管的管壁,保证管壁光滑。
3.4.3 钢筋笼上拱
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钢筋笼的上拱问题,则可能是因导管埋置过深,导致混凝土向上推起钢筋笼。此外,也可能是因钢筋笼的质量较差或未与灌注桩的接头钩挂连接,导致钢筋笼上拱。当发现钢筋笼上拱问题时,施工人员需要适当提升导管的高度,检查钢筋笼的钩挂设施,并在再次固定钢筋笼后才可继续浇筑,以免钢筋笼上拱位移,影响灌注桩的浇筑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灌注桩造孔和浇筑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加强前期技术准备工作,核对和完善施工方案,以保证各项施工程序的准确性,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和相关工序的检查,从而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继广,刘彦祥.后注浆技术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分析[J].水道港口,2010(01).
[2]程晔,龚维明,张喜刚,等.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S2).
[3]陈金宝.双通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0(06).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