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装备制造业

2016-04-21 02:03聂秀东姚丽媛
机器人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态装备制造业

□文/聂秀东、姚丽媛



经济新常态下的装备制造业

□文/聂秀东、姚丽媛

未来,在较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形势都将面临“新常态”。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新常态下,我国亟需解决装备制造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前瞻性地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为“十三五”出谋划策。

新常态指由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发展状态,这种状态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 年5 月第一次提出新常态,并在2014 年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新常态。他认为,新常态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

第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

第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我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第三,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所处的状态,它将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装备制造业也不例外。这种影响是双面的,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括负面影响。

倒逼装备制造业提质创新

从外部看,下游产业的需求升级倒逼装备制造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装备制造业属于制造生产资料的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积极转变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将投资重点逐步转向高新技术、绿色产业等领域,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力,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方向转变,这将会拉动对上游高端装备的需求,因此装备制造业将不得不实现换挡提质的转变。

从内部看,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促使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零部件和总装技术基本上是直接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企业依靠制造环节的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在新常态下,技术模仿和学习空间进一步收窄,制造环节成本逐渐上升,企业的竞争力将更多地来自其创新能力,装备制造业将改变原有的依靠低成本和价格优势参与竞争的发展模式,而走向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附加值的发展道路。

降低装备制造业资金成本

货币环境更为宽松有利于降低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成本。“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的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被实施。

自2014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接连采取调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2014年11月22日,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2015年4月19日,央行又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大力度降准后,央行又将向政策性银行注资,置换地方政府债务。接连的调息和降准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加码。降息和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利于降低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成本。

聂秀东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商业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姚丽媛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究所,研实员

图1 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创新

催生装备制造业新业态

“互联网+”催生装备制造业新业态。在经济新常态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更使得智能制造成为发展潮流,有望催生装备制造业的新业态。在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中,用户可以积极参与到创新过程的快速迭代式创新中,生产过程是以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等为特征的制造过程;服务可以通过实现智能制造的厂家直接获取产品的使用信息,监测使用情况,并下达维修和保养指令,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未来装备制造业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利用,不断提高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推进企业网络化工程设计和建设水平,大企业集团将逐步参与产业互联网建设与运营,实现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国际化,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逐步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发展。

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装备制造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发展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前所未有。

图2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出现强劲复苏势头,这对装备制造业将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甚至萎缩的风险加大,使得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2014 年近20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启动了上百项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美国是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最多和涉案金额最大的国家。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很有可能更为激烈,对我国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双重挤压。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美国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设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战略,欧盟国家提出的“再制造化”目标是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15.1%提升至2020年的20%。

同时,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我国形成了同质竞争。在这种局面下,有的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三是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装备制造业整体以每年25%的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些行业生产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土地、物流成本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有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目前我国耕地占用已达到红线,石油、铁矿石等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一些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同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也带来挑战,我国装备制造业须加快调整。

装备制造业在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巨大动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还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够。而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前正在推进的全面改革,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地融合,为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

二是“四化同步”发展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巨大需求空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在丰富产业格局的同时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有利于为装备制造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需求。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利于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成为引领力量,其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它将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新兴业态的产生,重塑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格局。虽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但只要我们准确地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完全可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四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对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将提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更高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这些必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重要战略机遇。

猜你喜欢
常态装备制造业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新常态报道要认识四种关系避免两个极端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