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虎
拜 年
郑振虎
我家住在山西省陵川县的一个小镇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个大年初二,我到舅舅家去拜年。
舅舅家在离小镇15里远的一个叫韩庄的偏远闭塞的小山村。当时村里连一辆牛车也没有,最大的交通工具就是毛驴,出出进进只能靠人担驴驮。那时我家喂了一头黑驴,每逢大年初二拜娘舅时,我们就赶了牠。没有鞍佩,在驴的背上搭一条花红色褥子,用带子系牢。前边搭上装着用玉米面烧烤成的坨子、用米面蒸的馍馍等串亲戚用的食品,妈妈骑在中间,我坐在后边,紧紧依偎在妈妈身后。爸爸则提着糕点跟在后边,时不时吆喝着驴的速度,照顾着我们的安全。
15里的路程,因为冬季天短,吃过早饭就得上路。先走一段大约有三四里较平坦的大路,然后爬一道坡,过一道山梁,下一段老长老长、估计有30度左右那么陡的青石坡,路面又陡又滑,老驴一步一步地探行。我紧紧抱着妈妈的腰,一动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出。下了坡的一段路面全是大大小小鹅卵石的河滩;过了河滩,再爬一道坡,再过一道山梁,再转五道弯才能到达。因韩庄地处小山沟,不临近村子几百米远是看不到它的影子的。一路上颠颠簸簸,屁股都坐疼了。要不是妈妈缰绳抓得紧,老驴听话,爸爸左右保护得好,真有从驴背上摔下来的危险。临近中午,总算到了舅舅家。一进门,就闻到了妗妗早已准备好、香喷喷的饭菜味儿。
吃饭时,要先给外公、舅舅、妗妗磕头拜年(外婆过世早,没有见过)。然后,跟随妈妈,提着用红方巾兜着、按照辈分大小、亲戚远近而多少不等的食品,到其他外公和舅舅家拜年。韩庄村子小,只有“秦” 和“钱”两姓,外公姓秦,本家多,拜年要跑很多家。每到一家都要跪在八仙桌前依次给外公、外婆、舅舅、妗妗磕头。长辈们把预先准备好的用红纸包好的压岁钱塞给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有红包的,就拿几个核桃、抓一把黑枣什么的装进我的肚兜口袋。那时的压岁钱是五分、一毛,最多也不超过两毛。年拜下来,也得不了几块压岁钱。就那,也高兴的了不得。
如今我已年逾古稀、白发苍苍了,但回想起小时候到舅舅家拜年的情景,仍回味无穷。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话拜年也好,手机拜年也罢,短信、微博、QQ、电子邮箱……拜年形式多样,只是那时的拜年习俗已很难再见到。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变,这些新的拜年方式,都起到了营造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群众团结和谐、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