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桑迪是个飞行员, 别人问他当飞行员怎么样时,他总是这么说:“长期无所事事,偶尔胆战心惊。”投资管理人的工作也是这样,过去几周就令投资管理人胆战心惊。
坏消息到处都是,市场价格像瀑布般崩跌。以前,投资者觉得打八折的股票和79 美元的原油价格合理,现在价格下跌了,他们却开始担心股票和原油的风险。
别人问我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放缓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出现 2008年那种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彭博邀请我在演播室中讨论这篇备忘录,主持人说来说去,问的其实也是这么个问题:“市场下跌了,你担心吗?”
本·格雷厄姆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市场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是投票器。换言之,长期来看,投资者会一致认识到真正的价值,并使得价格回归价值。但是短期来看,市场反映的仅仅是人们是否看好资产未来的共识,而人们对未来的期盼非常善变,特别容易受波动起伏的心理影响。
那么,市场到底知道什么?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市场”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参与市场的一群人。市场不是别的,就是参与者的总和,这些参与者的集体知识有多少,市场就“知道”多少。
大众的思维没有协同效应。在我看来,与参与者的平均智商相比,市场的投资智商肯定不会更高。每个参与交易的人都是按他的成交量权重投票,参与特定时间点的资产定价。
各自能力截然不同的人们共同确定资产价格。在知识、经验、头脑、情绪方面,他们千差万别。有些人能力更高,但市场不会对他们另眼相待,就是把他们当成和别人一样,在短期尤其如此。总之,市场价格仅仅是反映市场参与者的一般见识。这是第一点。
大众思维没协同效应,情绪却有协同效应。情绪协同效应积聚,会导致群体恐慌或群体癫狂。当10 000个人恐慌时,这种情绪会像滚雪球一样蔓延。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他们的情绪愈发强烈,因此与任何一个参与者单独的恐慌相比,市场的整体恐慌可能更加严重。
现在我们思考一下,投资的第一个目标是什么?是买得便宜。
我们投资时,都是追求买入低估的价格,低于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者根据资产或盈利来决定价值,成长投资者根据未来潜力决定价值,但都是要买入便宜的。他们风格不同,但都是在寻找市场出错的时机。假如我们认为市场总是对的,相信有效市场假说,我们就不做主动投资者了。既然我们在主动投资,我们就得相信,与共识相比,我们知道得更多。市场是所有其他投资者的总和,显然,我们不能认为市场无所不知,不能认为市场比我们知道得更多,不能认为市场总是正确。这是第二点。
从逻辑上,我们很自然就能推出第三点:一群人没你知道得多,为什么要听他们的?
投资者从来都不是客观、理智、不偏不倚、平和稳重的。那么市场是一位客观理智的基本面分析师,还是一个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温度计?看看市场最近的行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能和它学吗?
其实,逆向投资的理论基础就是群体在做什么,我们一般就应该反着来,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我喜欢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