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MBO和ESOP在我国的实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6-04-20 09:32陈旻瑞宋洁明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企

陈旻瑞 宋洁明

摘 要: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而管理层收购(MBO)和员工持股计划(ESOP)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详细阐述了MBO和ESOP的相关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在中国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员工持股计划;国企

一、 MBO与ESOP的相关概念

(一)MBO

MBO也就是常说的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进行购买,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实现了对企业控制权结构,所有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使管理者去主导企业,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

MBO通常情况下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目标公司的经理层通常作为MBO融资收购的主要发起人;其次,MBO主要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MBO的财务结构有优先债、次级债与股权三者构成;最后,MBO的目标公司属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 通过投资者对目标公司资产结构、控制权、股权以及业务的重组, 来达到节约代理成本,降低道德风险, 获得巨大的现金流入并给投资者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目的。

(二)ESOP

ESOP,即员工持股计划。通常,企业会在其内部或外部设立专门的机构,这种机构通过借贷方式形成购股资金, 然后帮助员工购买并取得本企业的股票,进而使本企业员工从中分得一定比例、一定数额的股票红利,员工持股会代表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分红,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

ESOP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第一,建立更加健全的产权制度结构,健全的产权制度正是让资本和劳动得到更加合理配置的保证。第二,可以更有效的建立起员工自我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三,可以促进银行治理结构更加有效。第四,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

二、MBO与ESOP的关系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导致了我国的MBO同国外的比起来,有所不同。第一,在国外,管理层收购是一种资产剥离和产权重组的行为,但是在我国更像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因而需时间相对比较长;第二,国外的MBO大部分采用公开竞价,而在我国往往由管理层与所有权的代表,也就是政府达高度配合,采用私下交易,定价标准相当模糊。第三,国外的MBO可以通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多渠道融资收购。但在中国,MBO的融资手段由于受到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多是管理者组成员工持股会(ESOP)筹集资金或私募筹资。所以在讨论我国的MBO必须同时分析ESOP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这一类激励措施在我国是如何实践的。

三、MBO与ESOP在我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的流失

我国国企的一些管理者们为了实现自我利益,往往会采用隐藏企业利润等会计手段扩大帐面亏损, 把净资产尽可能的做小,这样他们就可以以相当低廉价格实现收购目的。现实中,国家监管机构经常发现一些企业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存在企业管理者暗箱操作、自买自卖价格不透明;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财务审计不严, 低估贱卖国有资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内外勾结、侵占私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违纪行为。在ESOP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地方引起争议,例如内部员工股与市面股的过大价差。由此可见,在我国国有企业以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方式进行改制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二)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MBO和ESOP进行明确规范

尽管有一些与MBO和ESOP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其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与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相抵触,因而难以发挥起作用。首先在ESOP中谁是持股主体这个问题上,《公司法》规定公司持股没有法律地位,不能作为企业发起人参与企业的发起设立。持股职工超过50人时,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超过50个相冲突。二是职工持股会通常由工会出面,其性质是社团法人。社团法人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职工持股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所以企业在进行MBO和ESOP时常常是无章可循,而监管机构在审查时也会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

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目前来看,MBO和ESOP在我国的实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

第一,设立壳公司,采用加长杠杆收购。在2009年9月28日,新浪集团完成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中的首例管理层收购案例。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出资1.8亿美元购入了新浪560万股的普通股。通常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管理层会在企业外部设立一个壳公司来完成收购。这样做可以避开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者相互矛盾的问题,而且进行融资时也更加公开透明。

第二,严格控制收购定价的折扣程度。定价应该是收购环节之中最敏感的部分,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确会有一定的折扣优惠,但应该控制在什么程度比较适宜就成了一个难题。

五、结束语

在中国,MBO和ESOP仍不构成熟,需要在很多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深化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国企改制的有力工具,对MBO和ESOP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责无旁贷。(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辉玉.浅谈管理层收购(J). 商业经济 2006.12

[2] 范小静.管理层收购及其理论基础(J). 理论广角 2006.2

[3] 高伟凯,王荣.管理层收购理论述评及启示(J). 经济学动态 2005.9

[4] 张多中.管理层收购(MBO):理论与实际应用(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3

[5] 李永强.MBO与企业家激励(J). 管理科学 2003.6

[6] 彭海芸,安合祥.刍议管理者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J). 现代经济 2002.6

[7] 尤小雁.论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 财会月刊 2009.9

[8] 贯君.论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应用(J). 商业经济 2011.8

[9] 李素君,张曙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及其应用(J). 现代管理科学 2005.5

[10] 魏世振,陈传明.员工持股计划的困惑与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 2005.7

[11] 邹梅,谢开勇.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实践(J). 经济与管理

[12] 剧锦文.员工持股计划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J). 管理世界 2000.6

[13] 周才堂,汪雪峰.员工持股计划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 企业天地 2000.6

[14] 索洪水.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与实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5

[15] Godfrey JE.Does employee ownership really make a difference[J]. CPA Journal, 2000

[16] Margaret M.Blair:Ownership and Control:Rethink-ing Governance for the 21st Century.Washington, D.C,U.S.A.

猜你喜欢
国企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浅谈新时期如何发挥政工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