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蒋涛
地处欧洲“心脏地带”的捷克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国家。
包括捷克在内,中东欧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延伸的门户位置。
作为没有外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欧盟国家,
捷克有望成为中国进入中东欧及更大的市场的桥梁
当地时间2016年3月28日下午5时,刚刚抵达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做客捷克总统泽曼的乡间官邸拉尼庄园,成为首位受邀到此做客的外国领导人。
应捷克共和国总统泽曼邀请,习近平于3月28日至30日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海星在3月24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指出,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中东欧国家的首访,并且是今年对欧洲国家的首访,是对欧洲方向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在拉尼庄园的草坪上,习近平主席和泽曼总统共同种下了一株来自中国的银杏树苗,他们共同为树苗培土、浇水。在捷克,栽树象征着合作长久。
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棵象征着中捷友谊的树苗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
2014年10月泽曼访华时,特意带上一棵苹果树苗赠给习近平。他寄语两国合作像苹果树一样深深扎根,两国关系持久长远发展。
习近平表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银杏树象征友谊长存,寓意中捷友好绵长久远。希望两国始终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双边关系发展大局,让中捷关系和两国传统友谊像双方共同浇灌的这株树苗一样,不断茁壮成长。
天色渐晚,古朴典雅的拉尼庄园在月色映衬下格外幽静。当天晚些时候,习近平和泽曼在拉尼庄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晤,就中捷关系、中欧关系等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习近平在会晤中指出,近年来,双方高层往来密切,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两国关系已经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阶段。2015年,双方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晤后,中捷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电子商务、投资、科技、旅游、文化、航空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习主席此访结束了中捷两国建交来尚无明确定位的历史,赋予中捷关系新的内涵,引领双方关系“再上层楼”。
2015年,仅河北省,前往捷克访问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代表团,就超过300个。
相较于中国其他省份,河北省对于捷克的更多关注和兴趣,是因为中捷合作的历史渊源。
2016年1月底,新任捷克驻华大使贝德日赫·科佩茨基在抵达北京就任后,迅速走访了中国多个地方,而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中捷友谊农场给他留下了特别的记忆。在这个当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农场,科佩茨基看到了近60年前第一批从捷克出口到中国的拖拉机。
1956年初,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朱德率团出访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对方赠送给中国一套可耕种10万亩土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包括当时很先进的拖拉机。随后,中方用这套机械设备在河北省沧州市筹建了一处国营农场。
曾在捷克学习、工作二十多年的中国前驻捷克大使霍玉珍介绍,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的友谊厂或者农场,都已经消失了,唯独中捷友谊农场至今仍然保持。
据外交部官网介绍,中国同原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对方也成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中方即予以承认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商定,继续沿用1949年10月6日为两国建交日。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里,因为捷克在对华关系中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入欧盟和北约进程,中国与捷克的关系经历了比较大的波折。
本世纪初开始,捷克的外交政策逐渐趋于理性务实,采取多元化战略,在优先与欧盟、美国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2013年初,捷克首任全民直选总统泽曼上任后,捷克积极改善对俄和对华关系。尤其是2014年10月泽曼总统访华后,我能明显感觉到中捷合作在加强。”国际问题研究出身并曾在河北多所高校负责外事工作的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1月,来华访问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在出席河北-捷克企业对话会期间,还见证了河北地质大学(当时称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3月改名)捷克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泽曼访华推动了两国间的高层交往快速升温。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和泽曼总统多次会晤,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也访问过捷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泽曼总统是唯一一位应邀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欧盟国家元首,展现了中捷间的高度政治互信。
“中捷关系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阶段。”中国前驻捷克大使霍玉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捷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2015年中捷双边贸易额达110亿美元,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捷克在欧盟以外最大贸易伙伴。
此外,中捷两国的地方交流也取得“井喷式”发展,捷克几乎所有州市都与中国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和捷克多方的接触中,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同中国合作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捷克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同中国合作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王凤鸣说。
在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就是欧洲重要的工业中心。目前,捷克在汽车、机械设备、化工、环保、能源等领域仍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在捷克驻华大使科佩茨基看来,捷克在上述领域的传统优势与中国“十三五”时期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国家战略目标有很多共通和互补之处,两国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泽曼就任捷克总统的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被简称为 “一带一路”。捷克政府很快表现出积极的姿态,捷克总统顾问、前外交部部长科胡特牵头成立了布拉格“一带一路”研究所,并出任所长。
2015年11月,在捷克总理索博特卡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捷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首份“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科胡特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实,沿线各国的合作空间将不断扩大。“这一系列项目并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还覆盖通信、信息、航空等领域,合作将会非常广泛。”
访问捷克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捷克《权利报》发表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从“政治互信”“战略对接”“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区域合作”“中欧合作”等6个方面,提出中国同捷克、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乃至中国同欧盟关系的主张。
地处欧洲“心脏地带”的捷克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包括捷克在内,中东欧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延伸的门户位置。捷克前驻华大使塞奇卡曾表示,作为没有外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欧盟国家,捷克愿意成为中国进入中东欧及更大的市场的桥梁。
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也被称为“16+1合作”,“1”是指中国,而“16”即中东欧16国。
中东欧地区是由过去的东欧地区演化而来。在“冷战”时期,东欧8国是指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东德)。苏联解体后,属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于1990年和1991年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解体后,分裂出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黑山6国,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国家,而东德与西德统一,不再属于东欧,就形成了现在的中东欧16国。
2015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共同出席了中匈、中塞两国三方共同建设的匈塞铁路合作文件签字仪式。
匈塞铁路是中国在欧洲合作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建成后,其延伸线会连接希腊比雷艾夫斯港,成为“一带”与“一路”连接的关节点。
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多地已经开通23条欧亚快线,总体而言比海运缩短一半时间。虽然目前由于规模没有上来,经常出现返程空载,导致成本也比较高。
不过有分析人士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五通”愿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的逐渐落地,一旦各方在政策和技术上的联通水平提升,成本有望降到海运的水平,而效率则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可以再提高。
结束对捷克的国事访问后,习近平主席紧接着飞赴美国华盛顿出席于3月31日至4月1日召开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隔着大西洋的捷克和美国,分别位于东西两个半球。一次出访的两个地点,在地理位置有如此远距离的跨度,这样的安排,在中国领导人的出访中颇为罕见。
而捷克还是习近平此访唯一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这种点对点的外访因形式较为特别,被认为是“点穴式外交”的重演。
2014年1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应普京总统之邀将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次日的《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此次专程赴俄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单去单回的行程是“短、平、快”式的“点穴”外交。
外交部长王毅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结束后也表示,索契之行这种“点穴式”访问开创了我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是中国外交实践又一个创新之举。
当年7月和8月,习近平主席又分别对韩国和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次访问均是单独出访一国。
区别于索契之行,习近平主席的这两次访问都是国事访问,被认为是 “点穴式”外交的新实践。上述“点穴式”访问的对象,都是中国的邻国。
而习近平对捷克的国事访问是“点穴式”外交的又一次创新,虽然这次不是专程访问一国,但由于捷克是习近平此次唯一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而且与下一站访问地点美国华盛顿远隔万里,已经明显不是外交“顺访”的范畴,这趟“点穴式”访问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
习近平对捷克的“点穴式”访问,意味着这一很特别的外交形式已经超越了邻国的范畴。
“中国一直比较重视大国和周边外交,像捷克以及其他中东欧国家往往被认为是小国,习近平对捷克的访问,显现出中国对这些‘小国也有着很高的重视度。”王凤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习近平主席在捷克《权利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称,捷克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在卫生、地方合作等方面一直走在中东欧国家前列,在“16+1合作”中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中国愿同包括捷克在内的中东欧国家一道,为做大做强“16+1合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