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说到田园诗,人们很快就会想到乡村。因为,只有乡村才有田园诗生长的土壤。虽然我有几十年的城市生活,但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儿时的生活经历,深刻烙在自己的脑海。比方说,我爷爷、奶奶,以及村子里的太爷爷、太奶奶们,他们虽然从我的生活中离去,可他们在我心里却依然活着,教了我许多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每当我在想起他们时,总是情不自禁,彻夜难眠。
由于我小时喜欢和大人(尤其是爷爷、奶奶们)们在一起,看他们一起劳动,听他们讲故事,讲他们的喜怒哀乐,讲他们的梦。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为我的田园诗创作打下了基础。如我田园拾趣中的《出工》:“足量阡陌梦量天,雾锁青山碧草连。手拉耕牛挑日月,荷来欢乐一篇篇。”《耕田》:“一声吆喝太阳升,水溅云天百丈绫。冻土新耕春入住,花溪有梦应开征。”这些诗里,不仅写出了他们的勤劳艰辛,更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足量阡陌梦量天”,“雾锁青山碧草连”。将他们的勤劳与梦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用脚丈量着田埂,却梦想着未来的日子。他们有梦。他们的梦,就是盼望有个好年成;就是盼望儿女早日长大;就是一家人团圆幸福。常言:农业靠天吃饭。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靠上天给予。他们梦想着老天给他们一切。因为有了梦,劳动就充满了热情,感觉周围的青山、小草,都是那样美丽。而“手拉耕牛挑日月,荷来欢乐一篇篇”,更是道出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早摸黑地劳动的单调与艰辛。他们要用勤劳来实现他们的梦想,用劳动换来一家人每个日夜的欢乐。丰收的景象,是那样地迷人。这种虚实结合、远近结合、情景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语言生动形象,同时,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景物表达了人们对多元生活的追求,更不失为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每一位乡村人的梦。
《耕田》这首诗,在我的田园诗中,是我认为较得意的一首:“一声吆喝太阳升,水溅云天百丈绫。”我在写这两句诗时,儿时给爷爷牵牛耕田的景象历历在目。爷爷将牛从我手中接过,牵到水田中间。喷薄的朝阳,还有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一声吆喝,溅起的水花,由高而下,击碎水底的天空,十分壮观。当时有人说,“水溅云天百丈绫”,是不是太过夸张。其实,这是其对成诗背景的不了解。景有一般景象、个性景象,还有特殊情况下的特别景象。不要因为自己不了解,就认为其不成立。我读李白的《秋浦歌》时,就产生一些与他人所持观点不同的想法。比方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假如这首诗,若不是李白写的,恐怕任何人都无法接受。一个人对着镜子说“白发三千丈”。其夸张也太过离谱了吧?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不少李白的诗,后来发现李白的诗,虽然飘逸,但并无有违客观景象的情况。再依据对人的生活习惯的分析,和李白的生活轨迹,我发现李白这首诗的成诗背景,应该有其特殊的环境:李白一生视功名利禄如草芥,长年游于名山大川,哪有什么心思,像女人似地,坐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哩!定是李白在游历途中,在某个早晨,来到一处清澈的泉水旁,蓝天白云,映入水底,忽然发现自己,白发飘飘,晃若从天而下。顿时,心生感慨,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诗来。诗人杨万里就有“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的诗句。古人将水比着镜子的实例很多。李白只是借了个意象。可见李白成诗的背景,具有其真实性(个人拙见)。“冻土新耕春入住,花溪有梦应开征。”春是什么?春是希望,是种子。花溪是载体。冻土已经翻开,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载着梦想的溪流,你还等待什么?应该出发了。我想这就不难理解了。
综上所述,在我认为:诗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亦或叙事,都脱离不了生活,而作为生活中的人,其七情六欲,包罗世界的万事万物。其行、其景、其意、其象,无一不在我们的情怀中。有了情,就有善恶之分,你我之谓,男女之别。嬉笑出于情,怒骂源于情。就算消极避世,也是因之于情。情,是人的本性。无情不能成诗,无景情又何寄?所以,我认为:诗从情出,情由景生。如果一个诗人,不能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让自己作品中的景物,起到让人们耳熟能详,触景共生效果。那么,你的诗,就一定不为人们所喜爱。这是我对田园诗以及诗词创作的一点粗浅之见。不足之处,请方家和诗友们,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