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利莉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困扰我们的共同话题,作为语文教师,教作文、评改作文都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如此反复,就像一个顽疾很难医治。为突破作文教学难点,笔者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学习借鉴模仿
朱熹曾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初学写作,让学生习得借鉴,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预案。在指导三年级学写《介绍我自己》习作中,主要运用让学生在仿写中写出不同的自我。这节习作课上,教师在学校上了三次,用了三个不同的班,学生表现的效果不一样。仿写运用在写作能力稍弱的班级效果明显。如:教师在开课之初,设计“你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你”教学环节,学生与教师互动练说对方的模样,有了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很快接受能按一定语序说出教师的模样,接着出示《我是谁》例文,让学生仿造它的样子来说,这时学生比之前更流利了,因为有了方向,有了示范,难度降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挥。通过模仿学习,学生也就写得顺畅了。由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情、能力不同,提出相应要求,不要总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认为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应该会写。其实很多学生都不会,但是他们惧怕别人知道他不会,所以,当教师询问学生是否会写时,很多学生不敢说实话,其实真会写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不会写。但通过借鉴模仿,降低写的难度,树立学生写的信心。
二、善于提取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是练习写作最佳途径。虽然生活每天继续,事情每天发生,可让学生动手写,又会觉得没事可写,总觉得日子平淡没什么可说的可写的。写难忘的事,没有,有趣的见闻,也不多。只要动手写,就是无话可说,即使有也是无病呻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了常态。学生毕竟是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深刻的思考力,没有处处留心的注意力。这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在选材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小处着眼。比如,让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样的命题作文我们是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甚至到初中,一个作文题写好几年,如何教成了重点?同一个作文题,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年级不同,确定立意、取材方向。在指导三年级学写时,教师陷入思考,写“难忘的事”大部分学生会写假期旅游见闻,但是按他们的水平最可能的是写看了哪些,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基本是蜻蜓点水,写不顺,写不清。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在学生的眼里,开心的吃、玩、就是难忘的,但要写出难忘的场景,很有难度,因为可写事多,又不知从何写起。于是,教师将选材范围缩小,取材小一点,共性多一些,让每个人都有话可写。于是,教师拟了一个题目《今天,我忘了》,学生拿到这个题会有疑惑。教师解疑,生活中常有丢三落四的事情,比如,忘了带语文书,忘了带作业,忘带红领巾,等等,学生经过引导豁然开朗。善于从生活小事来写,学生有话可说。下面就是一个学生将她忘了的事写成了一篇习作:
我是一个丢三落四的女孩子,有许多粗心马虎的事我都记不清了,但是今天发生的事令我难忘。
下午放学了,阳光明媚,我们像只快乐的小鸟冲出教室,为了争第一,我连抽屉都没看就冲出去了。没想到还是没有排第一,童欣语站在我前面,我没精打采地站着,心想:“童欣语怎么这么快?”
回到家了,我写着作业,突然发现语文写字本落在教室里了,我心乱如麻,惊慌失措地说:“妈妈,我忘记带作业本回来了,怎么办呢”?妈妈立刻凶巴巴地说:“蔡闰凡,你干嘛不把脑袋忘掉呢!快去学校拿!”
过了好一会儿,我和妈妈来到了学校,幸好董老师还在,我走进教室一看,原来作业本躺在抽屉里,我舒了好长一口气。
从今以后,我要改改丢三落四的习惯了。
文章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了母亲的对话及感受。很家常一篇作文,将每天发生事,细致地描写就可以成为一篇好作文。教师教会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提取写作素材,写作也就容易了。
三、鼓励写真话
这个“真”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真实的真,一个是纯真的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写真情。如在教学观察日记时,提前布置学生种豆芽,记录豆芽生长情况。写作的时候,有的学生自己豆芽变形记,有的学生就把自己一周的记录详细摘抄下来,也有的写自己豆芽根本没发芽失败了。各种情况都有,只要把它写出来就是一篇篇精彩的习作。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扑捉住生活细微之处,就能很好与学生在语言上、行为上、思想上进行广泛交流,激活学生思维,拓宽视野,为学生写的训练做好铺垫。(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