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火电厂系统运行过程中,脱硝氨是其重要的运行环节,保证其处于安全高效的管理状态下,是火电厂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脱硝氨区域工作的特点,接着结合自身火电厂脱硝氨工作经验,提出了火电厂脱硝氨区运行管理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管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07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0.036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针对火电厂环境保护工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这就要求火电厂高度重视脱硝氨工艺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自身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达到对应的要求,履行其社会责任,由此探讨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管理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1 火电厂脱硝氨区管理工作的特点
燃煤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应国家环保工作的要求,火电厂应该在火电生产系统中加入脱硝氨区域,以实现对有害气体的合理控制和管理。一般而言,脱硝氨区域的安全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化学燃烧或者爆炸的发生。氨气在遇到明火、静电或者高温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燃烧的情况,甚至出现爆炸也是很有可能的。
其二,化学灼伤的可能性很高,液氨具备很强的碱性、腐蚀性和毒性,一旦被人体所接触,就会出现灼伤的问题。
其三,中毒窒息的可能性极高。氨气有着比较强的刺激性,在吸入少量氨气之后,会出现流泪等反应,如果这个量过大,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高度重视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管理工作,是保证火电厂系统运行安全、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火电厂减排工作质量达标的关键所在。
2 火电厂脱硝氨区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表1 国家火电厂气体风险标准划分
火电厂脱硝氨环节是当前火电厂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依照国家火电厂气体排放标准和要求来进行操作,由此引导火电厂脱硝氨区域朝着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发展和进步。但是从当前火电厂脱硝氨运行管理风险来看,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论是安全管理,还是预防管理或是防护管理都没有做到位,随意性很强,并没有形成严谨的责任机制,很容易出现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管理效益低的问题。
其二,火电厂脱硝氨操作技术不够先进、操作规程不严谨,相对国外火电厂脱硝氨区域安全管理水平而言,我们在管理技术和工艺操作方面的缺陷是不得不承认的,这从侧面验证了当前我国火电生产管理技术存在滞后的问题,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实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这也是当前亟需进行解决的。
其三,火电厂脱硝氨区域管理权责意识淡薄,并没有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难以从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责任制度的层次去实现规管,由此很可能造成火电厂脱硝氨管理工作处于不规范的状态。如果上述提及到的当前火电厂脱硝氨区域存在的运行管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火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3 火电厂脱硝氨区运行管理策略
火电厂脱硝氨区域的管理和控制是火电厂日常管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实际上火电厂脱硝氨区域管理需要达到安全、规范、防护和预警等多方面的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实现火电厂脱硝氨区域的运行和管理。
3.1 火电厂脱硝氨安全管理的角度
其一,注重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每一位员工意识到氨气的物理和化学特点,并且认识到其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的危害,树立谨慎面对的理念,除此之外强化技能培训,佩戴专门的防护服和防毒面具,避免氨气对施工人员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二,注重脱硝氨区域防火工作的管理和控制。配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并且对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存在缺陷应及时消缺;定期对氨区喷淋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氨区所有电气设备、远传仪表、执行机构、热控盘柜等均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设备,防爆结构选用隔爆型(Ex-d),防爆等级不低于IIATl;严格控制操作行为,氨区一切检修工作都必须上检修申请单,否则不允许检修人员进入现场作业;不得携带火种进入施工区域,进入氨区检修需要动火时,动火前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必须对工作区域氨气含量进行测定,氨含量小于规定值方能动火;如果需要在设备上动火,应该采取对应的隔断和吹扫措施,并且派遣专门的监护人员,要求其携带消防器具,参与到实际的检修工作。
其三,建立完善的脱硝氨区域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并且由此实现与薪酬管理之间的融合,由此激发每一位施工人员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实际的脱硝氨区域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并且由此建立起来的责任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和氛围。
3.2 火电厂脱硝氨系统防护的角度
火电厂脱硝氨系统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环节,因此以防护的角度去审视和探究,并且由此形成良好的火电厂脱硝氨系统防护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火电厂脱硝氨系统防护工作经验,认为应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火电厂脱硝氨系统防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防护内容:
其一,在氨区卸氨的时候,必须保证安排专员去进行检查,不得出现跑气、冒气、滴气、漏气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卸氨,采取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严格控制液氨储罐充装量,液氨储罐的储存体积不应大于80%储罐容器,严禁过量充装,防止因超压而发生罐体开裂或阀门顶脱、液氨泄漏伤人。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不要在雷雨天气或者附近存在火警的情况下去开展此工作,避免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其二,注重对氨系统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从液氨储罐温度和压力的角度来探究,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去分析原因,并且采取措施来处理。一般情况下如果氨储罐温度高于34℃的话,就应该启动喷淋系统,实现降温操作。如果压力容器的压力超标的话,就需要采取降压措施,以便使得其压力处于合理的状态下。
其三,全面做好氨区系统的检查、日常维护和行为约束。比如在进入氨区的时候,要使用防爆手电、防暴对讲机,在氨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禁吸烟、火种和穿带钉皮鞋进入罐区和有火灾爆炸危险原料储存场所。完善储运等生产设施的安全阀、压力表、放空管、氮气吹扫置换口等安全装置,并做好日常维护。为了及时发现氨区泄漏点,氨区内应装设漏氨报警装置,并配置如下安全防护用品:便携式漏氨检测仪2套,正压式呼吸器2套,防毒面具、防化服、防酸碱橡胶手套、防酸碱橡胶雨靴、防酸碱口罩、防护眼镜各2套,2%稀硼酸溶液2箱(每只箱子约500L)等。由相关运行人员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发现损坏等及时更换或修复。
其四,运行值班人员要对氨气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进行监控,严格执行定期巡检制度,就地巡检必须2人同时进行,确保逃生通道畅通,并加以工业电视辅助监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外环境腐蚀发生液氨泄漏。要制定液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氨区泄漏预案演习,提高员工对氨气泄漏的处理能力。
3.3 火电厂脱硝氨预警机制的角度
对氨区安全系数较高的工序而言,有必要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火电厂脱硝氨预警机制。在此方面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树立正确的氨区泄露急救理念,以先救人后救物为基本原则,防止扩散为先,减少损失为后,形成健全的火电厂脱硝氨预警机制。一般而言,火电厂脱硝氨预警机制主要涉及到:健全的火电厂脱硝氨安全管理组织;针对不同氨气泄露的情况,设置不同等级的安全预警标准和规范,制定不同等级的安全预警方案;明确各个部门在不同等级安全预警方案中的工作职责。
其二,对不同的氨气泄露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如果出现轻微泄露情况,应该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的基础上,去关闭阀门,避免继续外漏,并且迅速抢救受害人员,将对应的信息反馈给领导层,对现场做好封锁处理,组织检修人员参与抢修工作,将泄露的程度降到最低;如果泄露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应该组建救援应急指挥小组,做好现场封锁工作的基础上,安排佩戴好安全设备的人员进入现场去切断泄露源;如果存在火灾的话,应该及时与消防部门联系,保证火灾救援队伍的扩大化,依据当时的风向,科学制定火灾救方案,保证在控制火灾趋势的基础上,实现人员的急救。
4 结语
综上所述,火电厂脱硝氨区域是风险性比较高的环节,需要以完善的制度、健全的预警机制、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去做好此方面的工作,从而引导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朝着稳定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但是在此之前应该对当前火电厂脱硝氨区域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着火电厂脱硝氨区域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练志民.火力发电厂脱硝氨站的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2,(5).
[2] 冯林林,牛国庆.对火力发电厂脱硝氨站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4,(6).
[3] 徐康.火力发电厂脱硝氨站设备检修维护安全措施
[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
[4] 于斌,吴智鹏.火力发电厂脱硝系统液氨泄漏事故应急管理探析[J].锅炉制造,2015,(3).
[5] 李秀明.基于价值分析的A火力发电厂燃料运营管理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4.
[6] 孟宪彬.火力发电厂NOx控制措施及治理效果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和应(1986-),男,海南文昌人,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火电厂化学运行管理。
(责任编辑: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