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器声声 客似云来

2016-04-20 17:03回声
中华手工 2016年3期
关键词:药王酸梅汤铁片

回声

“叮叮叮、叮叮叮……”

声音来自街角,麻糖小贩拿着一把小巧的锤子和一个弯曲成U形、刀口扁平的凿子,一边走一边敲打。这个发出声音的工具,便是代替口头吆喝的揽客工具——响器。

响器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那时流动的小商贩或匠人没有固定的铺面,靠走街串巷做生意。他们招揽生意,除了口头吆喝,也用响器来制造动静、吸人眼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招揽到更多客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各不同。各行各业的响器,也各有不同,或铁、或铜、或木;或嗡嗡、或嘚嘚、或梆梆……只要听见声音,便知是谁来了。

磨剪子来戗菜刀

行当:磨刀、补箩

工具:5块铁板

名称:花铃、震惊闺、挂镰、铁板

拜现代京剧《红灯记》所赐,“磨剪子来,戗菜刀!”这句唱词红遍大江南北。其实磨刀匠人除了这句话,他的响器也非常特别,是一串铁片,共5块,代表金木水火土。

这5块铁片有个来历:据说是古时候一个退伍的战士,为孝敬母亲,卸下自己的铠甲铁片串在一起,甩动铁片发出“嚓啦嚓啦——”之声,以此招揽生意。

这个响器属于“八不语”。八不语是老北京8种做买卖的行当:卖掸子的、修脚的、绱鞋的、劁猪的、锯碗的、行医的、剃头的和粘扇子的,他们都不用言语吆喝,只用响器招揽顾客。其实不吆喝是一种智慧,譬如卖掸子的说“好大的掸子!”容易吓人一跳,是卖掸子还是打人呀?修脚的吆喝“给您修修”,锯碗的说“给您锯上”,都不合适。

由此看来,《红灯记》演的不是老北京的磨刀匠。

老北京磨刀匠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胡同里磨完刀,不能拿着刀去送还顾主,得在原地晃动响器,意思就是告诉顾主“磨好了,请出来结账”。我想,拎着刀去别人家,总归是不礼貌的。旧时匠人虽然清贫,这点体面还是有的。

陕西一带的张箩匠人手里拿的响器,也是一串铁板,只是块数不同,是6块。

果子干酸梅汤嘞

行当:卖酸梅汤、瓜果、干果等小食品行业

工具:铜碗

名称:冰盏

冰盏是一对黄铜制成直径三寸(10厘米)的小铜碗,它不盛冰食,而是响器。敲打时下面的碗夹在右手的中指、无名指中,上面的碗由拇指、食指护着,小指托着碗底。然后一上一下不断敲击下面的碗,使碗发出清脆的“嘚嘚——”声。

两只铜碗敲击看似简单,实则手法各有不同,声音也不尽相同。两个铜碗一上一下,拿在手里,手掌、手指、手腕都要敲。

在京味吆喝工具中,冰盏算是响器之王。从前卖冷饮、瓜果、干果专用,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且冰盏存在时间久远,从宋代起就有。明清时期,冰盏几乎是小食品行业通用的响器。

据说打铜碗的习惯源自朱元璋。参军前,朱元璋曾因暑湿闹病,自行采集乌梅煮成药汤,用铜碗服用后治好了病,因此成为酸梅汤行的祖师爷。旧时卖冷饮和干果的,都要挂一张朱元璋的像,其左手一个大月牙戟,右手持两个小铜碗。

旧时小商贩经常一边掂打着冰盏一边吆喝:“铜碗一打叮当响,快喝冰镇酸梅汤”“叫你快尝雪花酪,糖水桂花往里搁”……热闹之极。

药王弟子虎也敬

行当:游医

工具:串铃

名称:虎撑

旧时出门行医、采药,手里都会拿一个串铃。从今天的审美看,很像一个面包圈。

串铃分两种:一种是外环中含一个内环,内环小而实,被外环半包在内组成一体,摇动时,内外环碰撞发出声音。另一种是外环内含着两个铁球,使用时将铁环套在手的虎口处摇动。摇动时,串铃发出“呼铃铃——”的声音,能传很远。

经典电视剧《大宅门》中,白家祖先牌位上便是一幅手执虎撑的江湖行医图。之所以叫“虎撑”,有一个传说:

“药王”孙思邈有一次上山采药,偶遇一只老虎。老虎蹲在地上张开大口,眼神悲哀。药王上前查看,原来老虎被一块大骨头卡住喉咙。医者父母心,药王想帮它,又担心虎性发作咬断自己的胳膊,便将扁担上的铜环取下,放入虎口撑开上下颚。他再将手从铜环中穿过,伸入大口拔出骨头并抹上药膏。取走铜环时,老虎不住点头,好似感谢。所以虎撑有撑开虎口的意思。

此后,铜环就被改造成一个手摇串铃。医生出门带上它,一来暗示自己是药王弟子医术高明,二来免受人畜攻击,类似护身符。虎撑大都铸有八卦图饰,寓意为除凶辟邪,趋利向善。

摇动虎撑有规矩:放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象征医术非常高明。但经过药店不能摇,因为药店供有孙思邈的牌位,摇动有欺师藐祖之嫌。

师傅唤你过来剃头啦!

行当:理发、剃头

响器:金属镊子

名称:唤头

剃头匠的响器名为“唤头”,就是字面意思:唤你过来剃头!

这个响器由两根一尺二寸(40厘米)长的金属条构成,一头有柄,另一头金属条相咬合,看上去像一个带手柄不张口的大镊子。剃头匠左手拿着它,右手拿剃头刀或细铁棒,伸入“镊子”中间猛地用力往外一划,两根金属条撞击就会发出“嗡嗡——”的颤音,十分悠长。听见这个声音,就知道剃头匠来了。

唤头使用有讲究,主要三不打:过桥不打,怕惊了龙王;遇庙不打,怕冒犯神明;过剃头棚不打,怕打扰同行。可谓行业不分贵贱,都有自家的体面。

剃头匠都很珍惜唤头,不会轻易让外人拨动,因为磕了碰了,都会影响唤头的音质。如果音哑,就得送修。其实修理起来也简单,用铁锤照着唤头根部来一锤,就能恢复音质。

唤来娇娘买针线

行当:卖杂货、磨镜

工具:小铜锣、喇叭、铜铃等

名称:唤娇娘

“货郎儿,卖花线,挑着担子走街面。叮当摇动唤娇娘,引出娇娘门口见。”这首民谣直白地道出为何杂货郎的响器叫“唤娇娘”。旧时大姑娘小媳妇不能随意出门,挑着针线、皮筋、胭脂水粉的杂货郎便特别受欢迎,一听见唤娇娘的响声,便纷纷出来挑选喜欢的货品。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响器也各有不同,或不同小贩用一种响器,或同行响器不同,或同名不同器,或同器不同名。

唤娇娘便是如此:老北京杂货郎的唤娇娘是一面有柄的小铜锣,再挂一条有疙瘩的绳子,摇动绳子便发出声响;磨镜匠的响器有喇叭、铜铃、小鼓,也叫唤娇娘。总之,但凡是以闺阁女子为顾客的手艺人、小贩的响器,都叫唤娇娘。

那些年,我们或听过或见过的响器

引孩悦:肩挑盛满“耍货”(儿童玩具)的竹筐,小贩手持一种靠转圈摆动发出“吱吱”声的响器。

报君知:盲人算命先生,走街串巷敲击的小铜锣。

油梆子:油坊手拿的木梆子,唤人来买香油,敲击发出“梆梆”的声音。

扇铃:三层树状带手柄的响器,每层铃铛数目不同,修扇艺人所用。

拨浪鼓:卖炭的、开染坊的、卖槟榔的。

云锣:九音锣,10面挂在一个架子上的铜锣,用于婚丧嫁娶开业。

猜你喜欢
药王酸梅汤铁片
铁片的长度
飞镖预言
从病弱少年到长寿“药王”的逆袭路
乡村补锅佬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感冒时不宜喝酸梅汤
药王孙思邈
酸梅汤工艺技术研究
药王孙思邈
鲶鱼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