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庆林:创新发展 力求“精准慈善”

2016-04-19 09:26潘江涛律星光
财经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侨联慈善事业全国政协

潘江涛+律星光

政府、社会、公民应该三方面联动,以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时,媒体记者“围攻”代表、委员采访成为了一大亮点,今年也不例外。记者在两会现场看到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正被中外记者“包围着”,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每年的两会期间潘庆林委员就成为了中外记者关注的“两会新闻人物”。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都会提交多个重要的提案,今年两会期间,潘庆林则提交了给海外华人发放“外籍华人身份证”等提案,还有对慈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诸多良好的建议。为此,《财经界》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前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

潘庆林表示,政府、社会、公民应该三方面联动,以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

潘庆林说,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很广阔,还有很多的发展领域。他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引导和宣传,尽快建立慈善信息档案库,以此来记录捐助单位、捐助个人、捐助数额等情况以及受助单位、受助个人的需求,力求“精准慈善”。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加入慈善事业,打造正规的“互联网+”公益项目平台,加强对相关项目的监管。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应鼓励个人做好“微公益”项目,鼓励个人开展慈善捐助、公益服务等,实现全民慈善、全民公益。

谈及慈善方面的问题,潘庆林认为,《慈善法》的出台规范了我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是爱心、优良传统等良好品质的延续,同时对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包括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潘庆林进一步指出,《慈善法》出台后,引导和规范慈善行为是重中之重。不要把慈善事业当做一种形式,“捐多光荣,捐少丢人,不捐没脸见人。”尽心、尽力,就是好。有钱的出资,没钱的出服务。金钱毕竟是有限的,构建爱心社会才是慈善事业应该发展的重要方向。

潘庆林最后说:“《慈善法》的出台,我觉得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完善了很多问题,慈善应该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对我们当代人是一种赞誉,对于后代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慈善法》出台后,对于团体、组织和个人所捐助的善款,会集中归纳起来,通过合法的民间组织或政府组织,有机地放在一个需要钱的地方,比如,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等等,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实践和践行,慈善行为将不断得到完善。”

猜你喜欢
侨联慈善事业全国政协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国侨联主席 万立骏将侨联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王国庆接替吕新华 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