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及其优化:社会资本的视角

2016-04-19 09:08张智勇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高等教育环境

张智勇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及其优化:社会资本的视角

张智勇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摘要:任何事物的存在、生长、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之于事物存在、生长、发展的意义是不证自明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物自不例外。现有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环境(国际环境)、中观环境(国内环境)、微观环境(学校和家庭环境)三个层面以及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等着手进行的,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分析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研究可谓微乎其微,因此本文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社会资本,环境,高等教育

1社会资本概述

(1)有关社会资本概念的经典论述。“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起,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对之作出界定,可谓见仁见智。详见下表:

表1 有关社会资本的定义[1]

(2)社会资本的类型与来源。有关社会资本的分类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学者们将之分为:个人社会资本与团体社会资本;民间社会资本与政府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与认知型社会资本;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网状”社会资本与“柱状”社会资本;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社会资本等等。笔者基于论述的需要,不对以上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加以赘述,而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将社会资本界定为两类:一类是制度社会资本。泛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则、程序、规范、机构、准则等;另一类是关系社会资本。主要指通过互动、交往、合作、互惠互利等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网络、认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信任、信仰、理解和行为范式等。至于社会资本的来源,笔者甚是同意学术界的自上而下(政府的途径)和自下而上(非政府的途径)两种途径的界定。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社会资本不仅指制度、规范、规则、准则,也指内嵌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络的信念、价值、信仰、精神,作为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制度,一种规范,一种精神、价值、信念层面的认知与认同乃至一种文化文明,社会资本的影响无处无时不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物,一种系统,一种组织,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实践,自然以社会资本为环境并受到社会资本的影响。

2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是事物发展变化必不可少的条件,缺少环境的支持与保障,事物是无从存在、生长与发展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物,其存在、发展与环境的支持与保障是息息相关的。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宏观环境(国际环境)、中观环境(国内环境)、微观环境(学校和家庭环境)三个层面以及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等着手进行的,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分析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研究可谓微乎其微。笔者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基于对社会资本的分析以及学者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分析,将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包括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环境,包括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关系环境和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关系环境。从本质上来说,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无论是制度环境还是关系环境,都是社会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1)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现状。制度社会资本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其中正式制度是指通过政府途径(自上而下的途径)由政府制定和设计的一系列规范、规则、准则等,非正式制度是指通过非政府途径(自下而上的途径)由民间组织形成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规则、准则、程序等。笔者认为从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以及高等教育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来看,理应把高等教育视为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至少在处理政府与高等教育关系上应该这样,而非政府机构抑或是“政治后院”甚至“政治殖民地”。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却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可以从内部和外部来分析。从外部来看:第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民主法制建设等尚不完善。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尚带有集权成分,民主政治尚不完善,法律、法制、法规尚不健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滞后,立法、行政、司法尚未真正分离,执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贪污腐败有禁无止,人们民主法制意识、观念淡薄。这一切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这一历史过程通过政治、政府、行政等日益渗透、影响、干预高等教育,以致有人认为,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乃至教育发展的最大瓶劲或障碍是来自制度方面的因素,这也可以认为是制度社会资本的缺失与病态发展以及社会资本的供给与保障不足。第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是集权控制。表现为集权(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集举办权、管理权等于一身,高校缺乏自主权、自治权);封闭(高校与市场、社会以及高校之间缺乏联系、交流、互动);倒置(高校被政治化、行政化,行政官员支配一切);单一(政府及主管部门无视差异、无视现实,造成高校、体制、等的单一)。第三,我国的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不健全、不发达。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公民社会、民间组织是政府主导型的。民间组织一没钱,二没权,缺乏自主性与自治,公民参与政治与监督制约国家、政府权力的机制缺乏以及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至少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应该这样,自然逃脱不了被视为政府机构或是“政治后院”乃至“政治殖民地”的命运。从内部来看: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遗传或是移植了政治上的制度和体制,实行集权式的科层制运行管理体制。行政官员主宰系统运行,官僚气息浓厚,体制、机制僵化,系统封闭、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第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失衡。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行政干涉学术,制度设计、权力分配、制约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行政权力过于膨胀,以致学术自治、学术自由氛围缺失。第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规范、规则、准则、规章制度等也不完善。尤其是在规范高等教育运行、管理、行政、学术腐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尚不规范、不完善,甚至表现出行政命令、行政指示代替法律、法规,学术腐败,权力分享与权力制衡、监督失调等现象。

(2)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环境现状。关系社会资本主要指通过互动、交往、合作、互惠互利等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网络、认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信任、信仰、理解和行为范式等。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高等教育关系环境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成员、组织之间以及高等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系统成员、组织之间通过联系、交往、交流、互动、合作、互惠互利等方式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网络和认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积淀起的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信任、信仰、理解和行为范式等。另外这里的关系环境不仅指联系,更主要的是指关系或联系背后积淀起的认同、信念、精神、价值层面的东西。本着实事求是,笔者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关系环境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从内部来看:第一,具体到一所高校,其内部成员、组织之间缺乏必要充分的联系、交往、交流、互动,共同的信念、认同、价值、信任、理念似乎不是那么充分。表现为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后勤服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认同、信任、共同的信念、价值,校内各部门、科系、组织、专业之间同样也缺少必要的联系、交流、互动。以致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系统由于过度的专门化导致专业、学科、人员之间的分裂与分割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很弱,以致在专门化程度高和相互依存性弱的高等教育系统里推行普通教育或自由教育是那么的困难。第二,各院校之间尤其是国际间高校之间在人员、组织、信息、资源等方面也缺少必要的联系、交流、互动,各自之间保守、封闭,甚至各自都怀有私利,各自为阵,没能实现真正的开放、共享、互动。院校之间的联系、互动、认同、共同的信念、价值、理念、信任显得不充分,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无法得到弥补。我国高校的“千人一面”、学科专业的低水平重复设置、跨院校选课和院校之间学分学历的认证认同欠缺、合作培养机制的欠缺与不健全等等,无不印证了高等教育系统关系环境的忧患。第三,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学校文化、学术氛围、学校生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价值、精神层面的东西似乎显得乏力,人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缺乏感染、陶冶和潜移默化,不能给人以精神鼓舞、精神振奋、心灵相融。学者牛曼曾说过,大学生活——让学生生活于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学者大师之中,生活在弥漫学问与学术的思想氛围之中——比学生们选择学习的具体知识更为重要。从外部来看:第一,高等教育似乎与政治、利益走得太近,有时甚至放弃自治、自由的原则和立场,当然这也许是出于无赖,但是学者斯科彭曾说过,学术自由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如果今天我们可以拿学术自由作交易,明天就有可能拿自治本身作交易。第二,高等教育与市场、企业、第三部门似乎联系不够,认同缺乏。没有能够真正面向市场办学,尚不能真正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等工作,不能真正联系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而与其它组织或第三部门的联系似乎少得可怜,不能真正走向基层,走向实践,显得有些束之高阁,而与它们之间的认同、共同的价值、信念等更是无从谈起,难怪人们称之为“象牙塔”。殊不知,社会是个大环境、大熔炉,基层、实践才能锻炼人、出真知。高等教育若想真正成为社会的学术中心、“动力站”抑或“思想工厂”,那么就应该走近它们。第三,高等教育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关系显得不那么和谐。自从自然科学逐步在高校中取得合法地位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自然科学已经取代人文学科的主导地位,甚至排斥人文学科,传统优秀文化和文明,以致出现“科学主义”,甚至“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从而导致高等教育人文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式威以及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缺失。第四,高等教育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十分缺乏。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上都已经显现强劲的势力,然而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却没有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科教兴农上、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上,等等,我们的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是少得可怜的。更为严重的是高等教育与农民、与家庭之间缺乏必要充分的联系和认同,农民视高等教育为“象牙塔”,遥不可及,高等教育视农民为“山村野夫”,愚昧无知。二者之间的联系、认同、共同的价值、理念、信仰等几乎没有。笔者强烈呼吁我们的高等教育要真正切实地走向“三农”,不能真的成为“象牙塔”而显得那么的“高高在上”,如果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服务社会成为可能的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关系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某些缺陷。当然造成高等教育环境存在问题的因素很多,如果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阐述。就客观原因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环境的缺陷可以认为是我国社会资本的存量少、水平低,我国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的不健全与欠发达,我国政治、民主、法制等的建设、创新不够。就主观原因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环境的缺陷可以认为是我们对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的社会资本重视不够,甚至是无视社会资本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忽视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制度和关系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创造。企图在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社会资本不发达、不健全的社会里建设好的高等教育环境多少有些痴人说梦。

3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

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缺陷,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的缺失以及我们对社会资本的忽视。然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制度,一种规范,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价值、信念层面的认知与认同乃至一种文化文明,社会资本的影响与作用无处无时不在。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社会控制的作用;二是社会支持的作用,包括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三是获得收益的作用。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主观上忽视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创造,客观上我国社会资本、公民社会以及民间组织的不健全与欠发达的现实对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来说无疑是一件很是不幸的事情抑或是灾难。那么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我们应该怎样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呢?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重视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创造。学者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从组织学的角度把高等教育系统看作是由工作、权力和信念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笔者认为其中的权力就是制度环境的核心,而信念正是关系环境的核心。因此我们在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可以从制度社会资本和关系社会资本着手进行。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的优化主要应从内部和外部进行,内部主要是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而外部主要是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其实质都是围绕权力进行的分享与制衡。而高等教育关系环境的优化主要应从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联系、交流、互动、认同、共同的价值、理念、信念等亦即文化、精神、价值层面的东西的形成、塑造着手,其实质就是围绕信念而展开和进行的工作。

(1)制度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的优化。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的优化,从其与制度社会资本的关系来看,应该加强制度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创造,尤其是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与供给。因为任何社会制度的健全与成熟都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机统一,而非重此轻彼。然而我国的情况似乎有些失衡,重视正式制度而忽视非正式制度。那么我们究竟如何优化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首先,政府应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法规建设、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实现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实现管理、行政的法制化、制度化。为高等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其实质也是制度社会资本的创造与培育。其次,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也应加强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民主建设、法制法规建设、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应以学术权力为重,为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也应重视学校文化、学校生活、人文精神、道德气氛、思想氛围以及自由自治精神和价值的营造。再次,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制度上,应处理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在国家宏观管理与调控下要给高校以办学的自主权、自治权,也就是学者们所谓的“解除管制”或“去官僚化”。最后,在中间层面应该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与供给,重视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在制度上对高等教育的保障与支持。如学者伊里奇在“非学校化运动”中就倡导重建教育制度,尤其强调非正式制度——“互惠性制度”而排斥正式制度——“操纵性制度”。另外在国外出现的家庭学校、学券制、特许学校或契约学校等无不从非正式制度上给高等教育以借鉴与支持。另外由于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是非正式制度建设的主体,因此它们的非正式制度建设本身也为高等教育环境的优化提供服务,同时高等教育也可以借鉴它们的组织形式、原则和精神以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

(2)关系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关系环境的优化。有学者已经指出存在于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分裂与分割现象,尤其表现在专业、学科、人员之间缺乏充分的联系、交流、互动与相互支持,共同的价值、认同、信念等显得不足与脆弱。另外高等教育系统与其外部其它系统、组织的关系也是令人忧心重重,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封闭、自我、功利和政治倾向浓厚,与政治、利益似乎走得太近,与第一部门、第三部门等关系疏远,相互之间的交流、认同、共同的价值、信念等远不如人意。高等教育的功利和政治倾向似乎与一些学者们追求的价值自由、学术中立、为了学术而学术的理想与信念相去甚远,当然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由“象牙塔”成了“服务站”、“社会轴心机构或组织”。我们不能无视高等教育的政治论而一味地追求高等教育的认识论,那样是不完美的抑或是有缺憾的。但是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当今科学发展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呈现高度综合的趋势,而且综合的趋势显得格外强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需要综合,这一切都要求各种学科、知识、组织、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与相互综合。高等教育——作为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不能无视这一现实,另外高等教育若要真正成为“服务站”,就得实现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沟通、开放、互动。那么究竟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的关系环境呢?从其与关系社会资本关系出发,我们应重视关系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创造。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存在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关系社会资本的培育、创造与开发,实现普通教育或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加强各专业、学科、人员、组织、部门等的联系、交流、互动,形成相互认同、相互依存、密切协作、共同的价值、观念、信念。同时更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术、思想的兼容并包、来去自由、自由自治等精神、价值、理念、氛围的形塑。其次,我们还应该重视高等教育系统与其外部其它系统、组织、人员的联系、沟通、交流与互动,形成相互认同、共同的价值、信念。这也是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服务站的必须与必要,是科学发展的必须与必要,是社会现实的必须与必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须与必要。最后,我们也要重视整个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的培育、创造与供给。加强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社区的建设,重视公民教育、伦理道德教育,重视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社会认同、共同的精神、价值、信念、信任等的塑造与培育。如果忽视这一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塑造——我们是不彻底的抑或是“进步的保守者”,因为我们只意识到了局部的关系,却丢掉了整个局面的关系。

笔者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把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分为制度环境和关系环境,从其实质来看,无论是制度环境还是关系环境,都是社会资本的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对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关系环境现状的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缺陷——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社会资本的存量少、水平低与欠发达。因此,当我们着手优化高等教育环境时,理应从社会资本的培育、创造、供给出发,当然这又涉及到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的联系、沟通、交流、互动、认同以及共同的价值、信念、观念、行为范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邹宜斌.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05(6):120-125.

[2]李喜英.社会资本与道德重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5(5):167-169.

[3]贺祖斌.高等教育制度生态环境及其优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4(3):16-19.

[4]伍宸.和谐视阈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2-105.

责任编辑:张晓辉

Environ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Optimiza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ZHANG Zhiyong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Anything is inseparable from a certain environment, so is higher education.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environments of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ve been made mainly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macro-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meso-environment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micro-environment (school and home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legal environment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Keywords:social capital; environment; hig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5)10-0073-05

作者简介:张智勇(1970-),男,吉林通榆人,讲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FFB109071)

收稿日期:2015-09-10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高等教育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