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昌沛
前一段时间,在父亲生辰110周年之際,我打算续写完成父亲编写至1967年年谱的后一部分。为此我翻阅了一些信件,其中一封信是父亲1992年4月27日在医院里写给我们的复信。前信中,我告诉他,他的孙子费开武打算去俄罗斯上大学,希望征询他的意见。他在信中写道:“一个人总不是一顺的,有得(的)困难、挫折要无所谓,只管埋头干去,成败不计,有时机缘会来,就抓住它。我九十了,还得烦忙,‘天助自助者有道理。 ”现在重新读此信,深感语重心长—这不仅是他对我们的教诲和激励,更是他一生追求艺术梦想经历的总结。
回想起来,家父一生至少遇到三次大的“困难、挫折”。
在我稍长大懂事后,就记得我的母亲常常谈起,父亲从小就酷爱艺术,但是迫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能遂愿,15岁(1918)暑假辍读。16岁(1919)2月经人介绍,进协恒庆出口号习业。31岁(1934)时,稍有积蓄,他就毅然弃商学画,以追求他的艺术梦想。但这条寻梦之路并不平坦。当时,他上有父母,下有几个儿子绕膝,加上日本侵略我国,战事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我家更是居无定所,全家生活全靠父亲编绘各类画册及在补习班上课的微薄所得艰难度日。到了1944年,一日三餐已难以为继,所以当我出生后,父亲曾想把我送给他人托养。但正如他在信中说的那样: “……有得(的)困难、挫折要无所谓,只管埋头干去……”他从来没有忘记追求艺术梦想。他的 “自助”终于得到了“天助”。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唤醒了他的艺术梦,他开始自学中国画,创作贴近生活的作品。195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等赴内蒙体验生活,他创作了描绘草原风光和牧民劳动生活的作品,受到业界的好评。1957年,他54岁时被江苏省国画院聘为副画师。
正当父亲的艺术生涯处于黄金期。1958年7月,他的右腕发生肿痛,医生诊断为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三角骨有囊状结核性病变。虽经过多方求治,但右手腕无法治愈恢复。这对依赖右手实现艺术梦想的父亲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也是他一生遇到的第二次“困难、挫折”。
当时有人宽慰我父亲:右手已不能再进行书画创作,虽属不幸,好在已有了工作单位,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生活可以无虑。然而对艺术追求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将希望寄托在左手上,他要用左手来继续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当年10月,他就开始用左手习字,以临汉魏为主,同时学习书法理论。此时他已从书画并举,而转为专攻书法的艺术创作。他不断琢磨和试验,且广泛听取不同受众对其书法作品的不同意见,结合自己的心得,最终确定自己的书法走雅俗共赏的路子。
此时他的“新我左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创作之余,他还为有关部门举办的书法班讲授书法的艺术性,为一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师生讲课,传播书法知识。他的“自助”帮助他度过了第二次“困难、挫折”。
“四人拉开了序幕。年,“文化大革命” 6691
帮”利用年轻天真的红卫兵和一些群众对知识分子进行批判和打压,父亲也难逃劫难,家被抄,书房被封,还要受到批判。65岁的父亲感到最难受的,却是艺术创作受到限制,这是他一生遭遇的第三次“困难、挫折”。
可能又是“天助”吧!由于父亲的工作所属单位在南京而家却在苏州,所以受到监督稍为宽松。他坚持临习碑帖,有时商家请他题写招牌,他便借此锤炼章法,坚持他的艺术追求。
1973年1月15日,《人民中国》刊出父亲写的一幅字,这件作品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大家认为父亲的左笔书法拙中有新意,而且克服了右手旧有的书法习气。他的“新我左笔”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有时机缘会来,就住抓它……”“四人帮”覆灭,“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天助自助者也。他追求艺术的路途平坦了。此时父亲已经年逾古稀,但志向弥坚。
一次我回苏探望父母,感到父亲书法有了变化,字里行间的疏密错落连绵而呼应有序,就像一幅画。他把作画的章法应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作品更具诗情画意,因此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有节奏感,韵律味浓。他还告诉我:历代的书法基本上是士大夫的作品,偏重追求字体的漂亮,而缺少劳动人民朴实和粗犷的气息,就像音乐缺少民歌养分一样。而吸收这些养分,有利于体现当代书法艺术特色。为此,他开始研究各种历代工匠留下的字,使他的作品逐渐形成朴实有力的风格。
父亲是个自助者,不仅勤学苦练,而且虚心求教,他不仅求教于方家,还听取了读者和商家的意见。他认为读书是学习,教书也是学习,工作更是学习。人生是旅程,整个旅程都是课堂,他认为书法的营养,可近取诸身,远取万物。他一生淡泊名利,教导我们学艺和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天助”。
他追求事业和艺术的精神是我们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费新我楷书吴兴赞
67.5cm×44cm纸本费新我艺术馆藏
释文:吴兴,水木明瑟,鱼蔬鲜盈;有三碑遗泽,丹旭先型;有孟頫管姬,韵事流芬;更有名世湖笔,特品裱绫。吴兴,我的摇篮,我的褓裙。斯恩左笔。
钤印:新我(朱)吴兴(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