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
【摘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阅读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绘本,让学生不仅立足教材的学习,还立足本国的传统节日,从了解传统节日出发,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感受绘本——《年》所带来的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节日“年”的来历 孤独“年”的习俗热闹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5-02
教学背景:本组课文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书和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
在学习本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绘本,如《年》《灶王爷》《兔儿爷》《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等,让学生不仅立足本组教材,还立足本国的传统节日,从了解传统节日出发,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教学特色:结合单元主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年》这一绘本作为补充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包括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多角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绘本《年》,了解关于“年”的传说,初步理解中国“年”的含义。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表达,同伴交流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表达,同伴交流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
教学准备:绘本《年》,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年”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2.说到过年啊,老师今天要与同学们分享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年》。同学们都看过这个故事了,谁来为大家介绍介绍这是谁啊?“年”从哪儿来的?长什么样儿?住在哪儿?(出示“年”的模样图)
这是怪物“年”,他是寒冬里的孤独感慢慢聚集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怪物。难怪他长得与众不同,不好看。
身体胖胖的,四只眼睛、大嘴巴、尖牙齿、长爪子,一身黑色的毛,样子怪吓人的!
住在高高的山上,从来没有人和他玩。“年”很孤独。
3.这个叫“年”的怪物从来没有人和他玩,一定孤独极了!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人和他说话,没有人和他一起玩游戏,没有人与他度过寒冷的冬天。冬天,天气冷,“年”的心里,更冷了!
二、走进“年”
1.我们看看他,“年”在奔跑,发生了什么事?每到寒冬里最冷的那一天,他就感到更加孤独。心中的孤独转成了怒气,他从山上冲下来,去吓唬那些落单的人。
2.“落单”的人,是哪些人啊?同样没有朋友的人,同样孤独的人。
3.谁来说说“年”是怎么吓唬这些孤独的人的?突然跳出来,抓住他们,钻到他们心里。紧紧地笼罩着他们,使他们更加难过,更加寂寞。甚至让他们心里充满怨气,简直要发狂。就这样,这些孤独的人被“年”完全吞掉!
4.一个孤独的“年”加上一个孤独的人,就有两个孤独了,1+1=2了。孤独变多了,孤独变大了,孤独变强了!孤独和孤独走在了一起,双倍的孤独。你发现这几张图是怎么回事?(动作、表情)
“年”很大很大,像巨人;男孩很小很小,缩成一团,害怕极了!
5.是啊,两份孤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男孩也受不了了,生气、愤怒、发狂。玩具熊被丢在了地上,椅子被踢翻了,电话线被拉得紧紧的。
6.我们看到,画面上的“年”越变越大了!原来还看到整个“年”,现在只看到“年”的脸了,是一张大特写。充满了孤独、寂寞、害怕和恐惧。“年”现在有六只眼睛了!两个孤独跑在了一起,出不来了!
7.“年”找到朋友了吗?你讨厌他吗?
没有找到朋友,这样不是朋友。朋友之间是温暖的。可是,“年”不懂这些,因为从来没有人和他玩。他太孤独了,只是出来吓唬孤独的人,不是有意要吞掉这些人的。可能,“年”也想交个朋友吧,这是他的方式。
原来,“年”也挺可怜呢!
三、改变“年”
1.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被“年”抓住,不被“年”吞掉呢?读了故事,你能教教大家吗?
①打电话
送问候、送关心、送大方、送友好、送祝福、送温暖。打电话找人聊天,同学、朋友、家人,说说心里话。当我们送出了关心和问候,自己也同样会收获祝福和温暖,心中的孤独、寂寞就少了。
学生汇报其它的方式:见面拜年、走亲访友、短信、微信(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祝福语)
“新年到,新年到,祝大家……”(加拜年动作)
老人:健康长寿、福寿满堂
老板: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红红火火
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学业进步
美女:青春美丽、青春永驻、美丽动人
通用: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大吉大利、福到接福、新年快乐
②有过“年”的颜色,许多许多的红色(吉祥喜庆)
人们聚在一起,放着噼啪响的鞭炮,挂上五彩的年画,举着火红的灯笼,做满桌的菜,穿上火红的衣服,热热闹闹地一块儿。过年,大家都回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多喜庆,多热闹,多温暖!(渗透过年大家都要返家团圆的习俗)。
2.出示课件:鞭炮,年画。
3.再看看书中“年”的样子变化,你观察到什么动作、表情或细节?
“年”变小了,和男孩的大小一样了。他站在男孩的旁边,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期待、意外和惊喜。
4.我们看看这张跨页图,你还发现了什么?背景颜色的变化,“年”本身颜色的变化。
冷色调,蓝色,绿色——暖色调,橙色,红色,从孤独到温暖了。
画者真了不起,用颜色的变化告诉了我们“年”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周围的变化。
5.连“年”也收到祝福了。他可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啊,“年”害羞了,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他心中的孤独开始驱散,心中燃起了一份温暖。温暖越来越多,他越来越红,变哪变,变成了一个可爱的新“年”了!
“年”感受到了开心,有朋友了,温暖了。自然,他的孤独就消失了。
6.新年快乐!(出示最后一幅跨页图)
四、过新“年”
1.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分享的故事《年》。
这就是年的传说,年的来历。年,是我们传统节日中的大节,人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热热闹闹地过年,讨个喜庆吉祥。祈福来年红红火火,幸福安康。
2.你还知道关于过年的哪些传统习俗,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逛花市、买年桔,买年货,逛庙会,写对联、挂对联,包饺子、在饺子放了硬币,拜年、走亲戚,给小朋友压岁钱,放烟花,剪窗花贴窗花,猜谜语,吃糖葫芦,看春节晚会。
3.作业
①把《年》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②说说自己家的怎么过年的。
板书:
年
“年”新“年”
孤独热闹
冷暖
参考文献:
[1]绘本中国《年》著文:熊亮绘图:熊亮明天出版社 2007、9.
[2]《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案例精选)作者:周益民主编:窦桂梅/徐冬梅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7、3.
[3]《24堂经典绘本阅读课:绘本悦读十二月》徐鲁著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5、4.
[4]《世界图画书悦读与经典》彭懿著接力出版社 2011、9.
[5]《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10.
课题项目:
“借助绘本阅读开展中年级主题习作的研究”,获得了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教师个人课题立项并在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