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沈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4-19 03:24金贞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推进策略

金贞姬

【摘要】近年来,沈阳职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职业教育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日趋凸显,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需多举措推进沈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沈阳职业教育 推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5-02

作为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沈阳曾被誉为“共和国工业装备城”。伴随着沈阳老工业基地建设,一大批职业学校发展起来。进入新世纪,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沈阳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几年,从教育大市到教育强市,沈阳正以鲜活的实践,把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

一、新形势下沈阳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沈阳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建设全国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1.招生难度越来越大

近几年,沈阳职业学校招生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沈阳市内五区生源人数逐年下降。每年郊区县生源人数超过市内五区人数,所占比例也超过市内五区生源所占比例,这与国家对农村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扶持政策有关。由于体制政策观念等多方面原因,职业学校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招生越来越困难。而且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政策落实也不到位。自2015年起沈阳市省重点高中及普通高中处于扩招状态,职业中专招生工作困难重重,沈阳中职类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使职业学校招生面临计划完不成的尴尬局面,亟待研究如何拓宽中职学校招生面向问题。

2.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的现象

据了解,校企合作主要是职业学校积极性很高,职业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学校与行业、企业及相关专家组成学校咨询委员会,而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性较低。企业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到企业实习,企业只有义务责任而没有经济利益,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会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企业的效益,同时还要承担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有的企业即使接纳了学生实习,也不安排专业技能实践岗位,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实践技能难以提高。

3.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感主要由于学生现状和学校机制。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良莠不齐、整体素质每况愈下,学习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厌学情绪滋长,而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这一落差直接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绩效工资等有效激励机制迟迟没有实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差不多的大锅饭现象困扰着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这样由此而产生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隐忧。因此,消除或缓解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刻不容缓。

4.学校间发展不均衡

随着职教园、职教城及万人规模职业学校的建成使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全面启动,我市的中职学校逐渐实现了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的过渡,一些高品质学校正在不断形成。但学校间因为各种因素,发展并不均衡,重组后的新建学校已形成规模,在办学条件、教学设备、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优于其他学校,但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不如行业办学的学校经验丰富、招法灵活。

二、新形势下沈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面对上述情况,如果我们不加倍努力,抓住机遇,则会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既定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为此,我们期待职业教育在以下方面有所变革。

1.深度优化专业结构

沈阳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完成了重组,下一步仍旧面临着深度优化整合,理性整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如专业之间的整合基本是就近的、区域性的、拼盘式似的,学校间专业重合,专业师资分散,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等现象依然存在。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脉所在,系统化专业建设和专业布局任重道远,合理整合、优化配置、服务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要一统多放,统专业布局、统专业优化、统专业与经济对接;下放部分权力,给学校一定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压力,让我们的职业教育办学自主、反应灵活、对接有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2.建设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制度

在职业教育领域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现职业学校的依法办学、自主办学、民主办学、社会办学。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正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国情”,用适合职业教育思路管理职业教育。要用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思维方式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不要用管理基础教育或是管理企事业的方式来管理职业教育,既要盯学生,盯企业,又要盯市场,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要给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人事自主权、调整教学计划的自主权和财务管理权。要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课时,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课时,变秋季招生为春秋两季招生,使招生与企业用工步调一致。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制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计划,采取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创新的眼光进行制度设计,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机制政策。

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要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热衷程度最主要的是使企业享受到利益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获得利益。建议市政府督促各区县(市)对实施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享受优惠政策或补贴,如减免税收或是对加大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投资力度等等;对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加大税收或是采取强制性的政策使其参与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准入制度,使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培养人标准达成高度一致,为校企合作搭建必要平台和政策保障。贯彻落实《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相关精神,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的交叉共同点,自觉走上与行业、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办学之路,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之路,实现工学结合的成才之路。

4.综合打造教师队伍

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要加大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内培外聘专业化教师。建立不同区域、层次、类型职业学校教师跨校兼课、挂职与进修培训制度,鼓励优秀职业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或兼职。要强化教师职业幸福感教育,现在职业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目前的绩效工资没有激发起教师更大的积极性,高级职称评定的终极化,导致教师没有更高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班主任工作难安排已经困扰了职业学校校长。建议给校长一定数量的奖励基金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探索生产性经营性实践基地

建立以实践为主体特征的做中学教育模式。依据相关政策为我们提供政策空间,我们要引厂进校、校产一体、借船出海、借力而行。要用好校内外资源,活化学生生产实践过程,开发生产性经营性基地,为理实一体提供可能,为社会服务提供空间。要将人才培养与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将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发挥教育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职业教育在育人的同时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11-14.

[2] 张颖.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抓紧抓好的几项工作[J].中国农村教育,2009(5):19-20.

[3]刁万祥.对影响基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5(2):4-5.

[4] 王世训.谈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6,(7):25-27.

猜你喜欢
推进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如何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探讨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