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六项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要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县级重点要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同时明确农产品综合检测职责,保证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乡镇监管站建设,关键要在强化监管站职能、配齐配强人员、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经费投入上下工夫,切实发挥其在农业标准推广、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速测服务、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的作用;村级监管员队伍建设,核心是把监管员的待遇问题解决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农业标准的推广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员。
二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所需经费各级财政必须优先予以安排。各地要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同时,要多渠道筹集整合资金,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快标准制修订与推广进程,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标准园、示范场建设和整乡镇、整县域标准化示范创建,完善“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补助机制,不断提升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
三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牛鼻子”,也是山东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大亮点。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六项制度”,细化和强化了监管措施。省农业厅随后印发了四个配套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农药经营告知制度落实达到100%、限制性区域实行高毒农药限制经营使用达到100%、高毒农药实名购买达到100%、农药经营店整治达标达到100%等“4个100%”的要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许多做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对山东探索创造、外地都来学习的好模式、好经验,要认真总结推广,及早在全省全面实施。
四要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建设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是做好安全县创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创新完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通过监管追溯平台建设,着力实现对内全程管控、对外信息服务两大功能,从而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各环节可追溯,倒逼责任落实,提高监管效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奖举报是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和严厉打击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手段。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特别是自媒体发展潮流,将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和方便检举揭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认真研究,改进手段,集成功能,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五要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各地要时刻绷紧应急处置这根弦,努力做到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健全完善各层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技能。要强化舆情监测,保持耳聪目明,对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控制、早做工作。
六要加强土壤修复治理。各地要按照《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项工程,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贴为引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耕地修复治理机制。要积极借鉴安丘等地的土传病害防治经验,在粮食、果品、蔬菜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土地消毒、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使用率。加大对采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补贴力度,不断扩大土壤培肥改良覆盖面。通过综合施策,努力改善耕地质量,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物质基础。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