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斌,郭景丽,蔡艳霞,马瑞峰,张素贞,沈建昕,贾 倩,房胜春,周素涛,阎敏娜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省阳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阳原 076500)
原幼淋巴细胞表达髓系抗原形态学及流式特点分析
张 斌1,郭景丽2,蔡艳霞3,马瑞峰4,张素贞1,沈建昕1,贾 倩1,房胜春1,周素涛1,阎敏娜1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省阳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阳原 076500)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异常表达髓系抗原形态学及流式散点图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认识。方法 对确诊患者淋巴细胞异常表达髓系抗原形态学及流式散点图进行分析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特点。结果 原幼淋巴细胞伴异常表达髓系抗原形态学多数具有高度异质性与分化发育的不协调性,且此类细胞均高表达CD34。结论 形态学在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异常表达髓系抗原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确诊须依靠免疫学分型,该类原始淋巴细胞既有典型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又有髓系细胞的特有标志是该类细胞单纯细胞形态学无法或者难以明确诊断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态学误诊的最主要原因。
原幼淋巴细胞;髓系抗原;形态学;流式散点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急性白血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按照FAB分型标准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20%即可做出诊断,按照大小原始细胞的比例主要将其分成L1,L2,L3三型[1]。我们在近几年工作中发现几例形态学高度相似急性髓系白血病,结合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免疫表型分析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异常高表达CD13,其中1例天津某大型医院形态学诊断为M4(未做免疫分型),转我院经进一步行白血病免疫分型后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异常高表达CD13[2]。现将我们保存资料完整的病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9~46岁。主诉无力、气短、食欲不振就诊小儿内科及血液内科。体检:重度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全身皮肤可见出血点、斑。左锁骨上、双侧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均无肿大。
1.2 实验室检查
WBC 65.8~253.1×109/L,PLT 10~30×109/L,RBC 1.06~3.38×1012/L,Hb 36~95 g·L-1。骨髓细胞学:采用BISO公司瑞姬染液常温染色20 min,镜检分类: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细胞分类:幼稚细胞均占75%以上。此类细胞多数胞体不规则,胞体大小不等,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染色中等嗜碱,易见伪足样突起,细胞浆中多数可见可疑细小灰尘样物质,染色质疏松,核不规则有扭曲折叠,多数细胞可见明显核仁。细胞组织化学染色:POX阳性率2%~3%(见图1~2)。
图1 伴高表达髓系抗原CD13的急性B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瑞特×1 000)
图2 细胞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瑞特×1 000)
1.3 免疫表型检测
治疗前采集患者骨髓1.5~2.0 mL,EDTA抗凝,四色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型号BD FACSCalibur)检测,CELL quest软件分析不同抗原表达情况,实验所用试剂均购自美国BD公司,以上病例CD45percp荧光强度表达强度显示不均一性且SSC荧光强度均呈弱表达,患者均表达以下荧光强度CD19 PE,CD22 PE(强),CD20 FITC(弱),CD34 FITC,CD38 PE,CD10 FITC,TdT FITC,CD79a PE且有CD13 PE荧光强度强表达,同时测定CD33 PE,CD64 PE,CD14 FITC,MPO FITC荧光强度均为阴性表达(图3)。
1.4 转归
患者诱导化疗,诱导以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LP)为主,诱导化疗两个疗程后均未见完全缓解,从发病起生存期均未超过1.5年,与Amirghofran等[3]报道相符。
图3 流式细胞术检测伴高表达髓系抗原CD13的急性B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部分免疫表型图
通过对以上病例流式散点图结果分析,我们发现CD45percp荧光强度表达强度均显示不均一,且其荧光强度弱于典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荧光强度,证明该类病理细胞的成熟程度不统一,且病理细胞的本质也不尽相同,固而形态学有着髓系及淋系难以区别的特点;SSC荧光强度呈弱表达说明此类细胞胞质中颗粒细小而且较少,与形态学可见可疑细小灰尘样颗粒相对应;幼稚病理细胞CD34 FITC,CD38 PE,CD79a PE荧光强度均为强表达说明该类细胞为较早期原始细胞,与文献报道相似[4],同时高表达髓系免疫标志CD13,提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B淋巴细胞起源于比淋巴细胞定向干祖更原始的干细胞,由于白血病细胞的高度异质性与分化发育的不协调性,以及抗原表达的高度复杂性,也可能说明部分白血病细胞可能是从具有分化或表达两系以上特点的造血祖细胞恶变转化而来[5]。同时我们认为该类原始淋巴细胞既具有典型B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又有髓系细胞的特有标志,是该类细胞单纯细胞形态学无法或者难以明确诊断的主要原因,也是以上形态学误诊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在骨髓细胞学检查中可发现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此类细胞多数胞体不规则异形性明显,胞体大小不等,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染色中等嗜碱,易见伪足样突起,染色质疏松,核不规则有扭曲折叠,与文献报道相似[6],多数细胞可见明显核仁,结合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明显大于3%应该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而对于幼稚细胞胞浆中可见细小灰尘样物质,过氧化物酶染色计数在3%左右的病例,由于各实验室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不尽完全统一,分类计数的部位及计数细胞的数量的不同即缺乏统一可行的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标准造成做出诊断时存在较大差异,甚至于倾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例如以上2例误诊病例。通过病例对比,形态学在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异常表达髓系抗原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确诊须依靠免疫学分型,提供了有较强系列特异性及细胞发育阶段性的抗原表达,能够弥补形态学诊断的缺陷,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建议对于形态学发现或类似以上情况不要急于做出形态学方面的诊断,一定要参考免疫分型结果,既使没条件进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也应该建议进一步检查,不应该做出太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综上,我们认为明确诊断急性白血病至少应该是有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项检查相佐证,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形态学不典型,组织化学染色又没有明显提示诊断意义的病例,形态学工作者应该考虑变异表达的可能性,此时的形态学报告应该尽可能的对形态学特点加以详细描述,同时建议免疫分型。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6-117.
[2]王建中.临床流式细胞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300-301.
[3]Amirghofran Z,Daneshbod Y,Gholijanj N,et al.The influence of Bcl-2 and myeloid antigen expression on response to therapy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Arch Iran Med,2011,14(3):170-174.
[4]蔡月,孙晓菲,严苏丽,等.髓系抗原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癌症,2010,29(3):337-342.
[5]赖剑平,曾长英,黄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10-3412.
[6]吴伟林,梁建英,朱明清,等.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特征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11):754-755.
[责任编辑:李蓟龙]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No.20100482)
张斌(1976-),男,河北张北人,副主任技师,从事血液病形态学诊断及流式细胞术技术研究。
R 733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6.12.015
来稿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