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编辑部
菜农如何实现“丰产丰收”?
——聚焦首期“种得好”视频直播节目
《中国蔬菜》编辑部
要想“卖得好”,先得“种得好”,可是怎么才能种得好呢?还在靠“大药大水大肥”的旧法子已经行不通了,农业部提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重大举措,从而实现病虫害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
2016年11月24日,继“卖得好”节目连续播出4期,并屡屡刷新收视纪录后,由《中国蔬菜》编辑部主办、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支持的首期“种得好”系列公益视频直播节目,正是在顺应“转方式”的趋势下与广大菜农朋友见面,同时帮助大家运用省时又省力的“绿色防控”技术解决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实现“丰产丰收”。
本期节目以“蔬菜保健性防控栽培”为话题,特邀有近40年蔬菜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孙茜老师,携手河北菜农俱乐部的种植能手张振峰技术员,就各自的切身体会谈了“为何要进行‘蔬菜保健性防控栽培’”、“不同季节的蔬菜保健性防控‘大处方’技术具有哪些特点”,同时两位嘉宾还和观众朋友进行了多次精彩的互动。
孙茜老师:原来,农民发现病害才来找我。那时我每天都像“119灭火队员”一样,在田间地头“看病开方”。但是,蔬菜和大田作物不同,有小气候环境,病害也有潜伏期。那么,当看见病害时已经谈不上预防,只有救治了,但是真等到要救治时已经非常被动了,尤其当霜霉、晚疫等病害发生时,即使给作物打了药,产量损失也会在3~5成,甚至8成。例如黄瓜,每667 m2(1亩,下同)损失可能达到2万~3万元。不仅如此,在给蔬菜治病的过程中,农民还会将几种农药混在一起喷,这也大大增加了药害风险,导致植株叶片僵硬,同时影响开花结果的质量。所以,我不愿意再当“119灭火队员”了,希望在病害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季节进行预防,从而帮助农民减少损失,于是就有了“蔬菜保健性防控栽培”的想法。
那么,何时预防最合适?刚开始菜农说秧苗移栽后容易染病,我们就从移栽开始,在移栽期、花期、果期结合季节进行预防。但是方案出来后,农民又说在苗期3~5天就要打一次药,采收后也不敢保证农产品能否达到绿色标准。于是我们又不断地减量控害、延长药物的持效期,形成了一套蔬菜从种子到餐桌的整体保健性防控栽培技术,即“大处方”的雏形。
具体来讲:首先,我们尝试在施药技术上下功夫,将用药方法从喷施改到根施。根施的持效期经测试能达到75天,喷施仅为15天,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用工,还可以降低棚室湿度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规避了喷施用药混喷时所带来的药害风险。其次,原先蔬菜种子是按“克”来卖,现在是按“粒”,那么1粒种子育成秧苗后要0.7~0.8元,折合每亩要1 000~2 000元,这样农民在原先的苗期用药对秧苗的药害风险带来的损失非常大,于是我们又结合生物药剂的防治手段来保证苗期安全,减少农民的损失。例如,在育苗时用枯草芽孢杆菌;在秧苗移栽时,土壤中可能有猝倒、立枯和根腐等病菌,我们就用精甲霜灵锰锌(张振峰技术员:就是“金雷”)在土壤表面进行一遍封闭施药;在定植时沟施生物菌药,为秧苗创造健康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健壮生长,成活率高,降低了移栽时的死苗率。在减量控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病害的发生有规律可循,例如在播种、移栽、开花结果、盛果期等节点上,植株最容易生病。那么,通过控制好这几个节点,就形成了这套“大处方”的技术路线。
张振峰技术员:我就是孙老师在做“119灭火队员”时和她结识的。那时我5~6种药一起用,导致植株叶片僵硬,还产生了药害,后来按照“绿色防控”技术操作,植株表现就好了。
孙茜老师:形成这个技术的战略原则后,我们在推广时就让菜农俱乐部的种菜能手分别验证不同天数的持效期,例如有的菜农验证30天,有的验证40天、50天、60天、70天。通过俱乐部成员一起交流,具体天数就出来了,更好的环境管理措施也出来了,我们还对种植能手进行培训。同时在验证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我们的推广理念,即“四化”:图片对照形象化、救治技术“傻瓜”化、方案处方简约化、语言文字百姓化。例如,我们会告诉菜农有几个步骤、每步怎么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涵盖了这一阶段病害的防控目标。我们还将用药由喷施改为根施,用药次数也从10次减到7次、5次、3次,甚至2次,用药成本从700~800元降到了300~400元。
张振峰技术员:用200多元就够了!例如用嘧菌酯,每100 mL也就65元。第一灌用50 mL,用喷雾器一株一株地灌,能灌380株左右,5个喷雾器正好完成1亩地;第二灌用100~120 mL。整体下来200多元就够了。用这种灌根的方法不仅省钱,还不会妨碍熊蜂授粉。
孙茜老师:不仅如此,根施用药还避免了棚室和土壤的污染。根施用药是精准用药,针对每一株去施药,那么在土壤中只有50~100 mL,却有50~70天的持效期,这也规避了对土壤的污染。实际上,在完成第二灌70天后,也基本到了果实收获期。总体来讲,这个方案省药省水、省工省力又省钱。这样,我们完成了对14种蔬菜作物、33个方案的验证。2012~2014年,我们对所有的农产品进行了安全检测,均达到绿色标准。
孙茜老师:这套“大处方”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叫做“三灌两喷法”。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蔬菜的不同种类、不同栽培茬口、不同种植区域等进行微修改。
以番茄春季病害防控的“大处方”作为案例。第一步:沟施药土。移栽前每亩用枯草芽孢杆菌(含活芽孢10亿个·g-1)可湿性粉剂1 000 g,拌药土撒施于畦沟中。该步骤可强健番茄根系,提高根系活性。第二步:穴坑和地面进行杀菌封闭,即定植时用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6.25%亮盾悬浮剂20 mL兑1桶水(15 L,下同)喷淋地面,对土壤表面进行药剂封闭处理,注意穴坑或垄沟也要喷到。该步骤可防控番茄茎基腐病和立枯病。第三步(第一灌):根灌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每桶水加1袋(10 mL),每亩用药50~60 mL,35天灌1次。该步骤可加强保健性防控叶霉病和早期灰叶斑病,起到壮秧、保果的作用。第四步(第一喷):喷50%咯菌睛可湿性粉剂,或50%醚霉环胺 (瑞镇)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每袋药15 g兑1桶水,14天喷1次。该步骤可防控番茄灰霉病的发生。第五步(第二喷):喷“绿加组合”,即32%吡唑奈菌胺·嘧菌酯(绿妃)悬浮剂+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每10 mL吡唑奈菌胺·嘧菌酯+30 g春雷·王铜兑1桶水,15~20 天喷1次。该步骤针对番茄叶霉病和细菌性溃疡病进行防控。第六步(第二灌):根灌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每亩用药100~150 mL,即阿米西达悬浮剂12袋兑12桶水,淋灌植株或随小水冲灌,30~40天灌1次。这第二灌是保健性防病的关键用药时期,该步骤为盛果期保驾护航,壮秧强果。
因为春茬番茄从定植到5穗果实收获一般120天左右。保健性防控期在100多天的防护中,基本上两灌就能覆盖整个种植时期。如果是从冬早春开始定植或越冬一大茬,生长发育期较长的种植模式,则需要多一灌,用“三灌两喷法”防控。
在观众互动环节,来自山东费县、黑龙江牡丹江、辽宁凌源、河北永清等地的近20位菜农朋友向两位嘉宾进行了咨询,并得到解答。
问:山东费县的薄皮甜瓜在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开始嫁接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每年最愁的就是根结线虫的防治,其次是蔓枯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根结线虫一般用阿维菌素和噻唑膦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中后期用水剂随大水冲施。头两三年效果还可以,现在用量加大、效果下降。请问老师怎么办?
张振峰技术员:在休棚时,可以施有机肥、发酵菌,再撒上些尿素,然后深翻土壤,大水漫灌,之后用地膜覆盖土地,高温闷棚不少于20天。我们园区在去年也发现了根结线虫,后来采用高温闷棚35天,到现在一直没有再发现过线虫。
孙茜老师:这个方法治本。根结线虫是土壤病害,用药杀虫只是“蜻蜓点水”,实际上用最基本的高温闷棚法防治线虫必不可少。还可采用秸秆加农家有机肥、腐菌酵素,辅助施用一些尿素,深翻土壤、大水漫灌后覆膜,高温闷棚30天,防控线虫效果非常好。移栽时为防止秧苗带虫或人为带入,再穴施噻唑膦颗粒剂,防治线虫措施就非常主动,效果理想。
问:我们在黑龙江牡丹江种植番茄,从4月底至6月中旬都可以定植,产出的番茄大部分销往俄罗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可是产出的番茄很多有青皮病。这是为什么?这和种子有关吗?青皮病令我们束手无策!
孙茜老师:青皮病是果实的一个现象,有多种表现,不知道您说的是哪一种。例如靠近果柄处有青皮,是缺钾的表现;在果实旁边出现转色不均匀的青皮并伴有凹陷,是缺钙的表现;将转色不均匀的青皮切开,如果发现褐色环线,就是筋腐病。这位朋友说的青皮病,我认为可能是在施肥上出了问题,氮磷钾的比例不对。番茄是一种高钾作物,氮、钾需求比是1∶3,如果在施底肥时用了磷酸二铵、尿素,那么在氮肥施多的情况下追肥时就要用高钾肥,甚至用纯生物钾肥或海藻酸肥,让氮过剩尽快转化过来,不再影响钙肥吸收和钾肥移动。
问:辽宁凌源是全国越冬黄瓜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是近几年黄瓜流胶病比较严重,该如何防治?
孙茜老师:黄瓜流胶病是黄瓜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这一现象可能是真菌病害,也可能是细菌病害,还可能是生理性病害。例如黑心病,除了果实流胶外,叶片还会出现穿孔;瓜尖流胶,则会伴有菌核病、灰霉病,这跟叶片也有因果关系;黄瓜施肥时氮素超标,就会影响钾的移动和硼的吸收,会令瓜蔓变得特别脆,瓜容易崩裂,就是蔓枯病,实际上蔓枯病与施肥中的氮过剩引发钾移动和钙镁吸收障碍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导致黄瓜裂开后流胶;再有,流胶病也和老种植棚有关,有的老棚管理比较粗放,植株伤口多,污染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导致氮肥超标,钾肥、硼肥不足,黄瓜容易崩裂,尤其在黄瓜植株长得又高又快时;另外,昼夜温差大,黄瓜有伤口时,也会产生流胶。所以,预防流胶病首先要保证黄瓜有适当的种植密度;其次要降低棚室湿度,打掉老叶,喷施“阿加组合”(阿米西达+加瑞农:嘧菌酯+春雷·王铜),用嘧菌酯防治真菌病害,用春雷·王铜防控细菌污染。
问:早春甜瓜怎么少打药?
张振峰技术员:根据我们园区种植春季甜瓜的经验,只用“两灌”就可以了。第一灌在缓苗时,用50 mL阿米西达;第二灌在50天后甜瓜膨大期,用100 mL阿米西达和200 g春雷·王铜,这是最关键的一次灌药,灌完后一直到甜瓜拉秧都没有发现白粉、霜霉、角斑、根腐等病害,甜瓜长得还特别漂亮。另外的两喷就基本没有进行,甜瓜这一茬口就结束了。
问:河北永清苗场黄瓜越夏秋延后栽培,栽到棚里15~20天,一人高时(秧爬满架)就死了,原因是什么?
孙茜老师:从这个现象基本上可以看出是施用化肥过多造成土壤盐渍化,根系吸收传导功能障碍造成的死秧现象,救治应该从土壤改良开始,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和通透性才会有好的改变。
问:黄瓜靶斑病怎么防治?
孙茜老师:降低种植密度,打掉基部老叶。注意棚室通风和透光。摘除重病叶片后,可以喷施绿妃、露娜森、保健等药剂。一定注意喷药均匀和喷施质量。
问: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和其他杀菌剂同时用吗?
孙茜老师:最好单用。它一般都是用在第一步防控时土壤施药。
问:番茄苗用嘧菌酯灌根,1株用多少毫升?
孙茜老师:一般是1 500倍液,用100 mL。
……
本期视频直播节目在热烈的互动气氛中结束,录播视频已在优酷网、乐视网、《中国蔬菜》微信公众平台(zgsc9550)和蔬菜中国网(http://www. cnveg.com.cn)上线播放,欢迎大家收看。
微信收看方式:
扫二维码,关注《中国蔬菜》微信公众号,点击页面下方“种得好”菜单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