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如火如荼推进时,自治区红十字会走进牧区、深入农户,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帮助。修建老牛桥、“光明行”社会公益行、博爱家园项目……一个个民生工程、民心项目紧锣密鼓进行着,在助力农村牧区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也为百姓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用一座老牛桥连接幸福
群山环抱,绿水环绕,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扎兰屯市蘑菇气镇三合村恬静美丽。正值10月,村庄周围成片的玉米地里传来轰隆隆的机械收割声,村口的水泥桥上,装载着丰收的农用车辆来往穿梭,络绎不绝。这座被命名为红十字老牛桥的桥涵,是2014年由自治区红十字会联合老牛基金会共同为贫困农牧区群众修建的便民桥。
2013年6月,呼伦贝尔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50座桥涵被冲毁。由自治区红十字会牵头,用募集的呼伦贝尔市水灾后重建资金与老牛基金会援助资金,共修建了20座红十字老牛桥,解决了4个旗市、10个镇、18个村、32993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扎兰屯市红十字会会长曲安红说:“通过红十字会援建桥涵,拉近了红十字会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让基层百姓更加了解、理解红十字会的工作,对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用明亮的眼睛看见幸福
76岁的乔有德是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星耀镇五支箭村的农民,一年前他的左眼患上白内障,看什么东西都是模糊一片,不能独自出门,生活十分不便。“我们老两口没什么收入,平时靠低保为生。这次红十字会提供的救助手术,一分钱都没让我掏,来回的车费也都给报销了。真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恢复视力!”老人激动地说。
作为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项目,内蒙古光彩事业促进会、自治区红十字会、老牛基金会、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自治区扶贫基金会联合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卫计委和朝聚眼科医院集团,决定从2015至2017年在全区范围开展“内蒙古‘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为万名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自2015年 6月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区共筛查眼疾患者11442人,累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884例。
用一笔生计基金创造幸福
家住丰镇市巨宝庄镇马家库村的茹红卫,最近对自己的养兔事业有了新规划。“你看,‘十个全覆盖把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红十字会还给提供了生计基金,这么好的机会还抓不住,就是自己没本事。”茹红卫有着10多年养兔经验,是村里有名的能人。“以前也就是刨闹自己的生活,没有专门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可不一样了。”2015年3月,经过当地红十字会的筛选、考察、公示等程序,不到一个月茹红卫就拿到了1万元生计基金。为了改良兔子的品种,茹红卫买了新的种兔,整修了兔舍,还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兔舍面积。
面向项目社区致富带头人、能人,发放小额无息借款,根据项目社区群众需求,组织开展生计发展知识培训,帮助社区群众生产致富,增强社区的生产发展能力。这就是茹红卫所说的生计基金。
雪中送炭情谊重,锦上添花意更浓。自治区红十字会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风雨兼程,为困难群众点燃一次次希望之火。作为“博爱家园”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计基金自实施以来,共投入103万元,受益97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