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卷(乙卷)文综政治试题评析及2017年备考建议

2016-04-17 04:23谢可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选择题试题考查

谢可奇

(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2016年高考全国卷(乙卷)文综政治试题评析及2017年备考建议

谢可奇

(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乙)文科综合政治试题风格稳健,过渡平稳,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和核心素养的能力立意,注重依纲据本,强化主干,注重以生为本,减轻负担,科学规范,公平严谨。2017年备考应遵循规律,合理安排进度,注重分析背景,探求轨迹,继续坚持一点四面,全面梳理三位一体,紧抓易错易混,点点过关,得法养习,历练生成。

高考;政治;试题评析;备考建议

一、2016年试题评析

(一)风格稳健,过渡平稳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乙)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命制,在稳定的前提下走向平易化、常规化;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保持了近几年的试题题型、结构、分数分配比例、试题难度和试题风格,既体现高考选拔要求,又兼顾了中学教学实际。

试题的结构呈现稳定性。试卷遵循“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难度略有下降。客观题的选肢在干扰性上较往年有所降低,一些错误选肢多为易错易混点的改头换面;客观题多为双项组合的选项。主观题在设问指向和知识范围的规定上较为明确,虽然材料阅读量大,但较容易提取有效信息;在客观题答案的生成性上,依然延续全国卷的传统:有思维高度,答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Z2期上发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文章指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重点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理念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2016年乃至今后几年,高考内容的改革重点是未来高中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也必须是思想政治教师关切的“敏感点”和“长效点”。2016年政治试题提现了这一方面。

1.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来考查学生,几乎所有试题的主题和材料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些试题包括答案都能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考依法治国理念。解第17题,需要快速找到题目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行使人大部分职权。特赦条件服刑罪犯,这不是人大的决定权吗?人大决定权不能交给常委会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享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构,故B适合题意。第18题,考察民族相关内容,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理解。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民族沟通和团结,②③适合题意;法院不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错误的;④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3.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39题要求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敬爱英雄的情感,批驳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弘扬时代主旋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了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彰显学科特色。第19题,“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排除④。

4.考创新能力。今年的部分试题情境材料或题肢出现考生不熟悉的名词、术语。如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立法权利边界、行业自律、组织部门利益法律化、应对第三方威胁等。39(3)是实践性、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情境材料和设问提建议。实践性、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要有文化生活或哲学生活知识支撑,以情境材料为依托,提出建议,才能与题意相吻合。

(三)核心素养,能力立意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乙卷)政治试题继续以“能力立意”为主线,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试题的素材选用上坚持时代性、全面性和现实性体现能力要求。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服务于考核目标,服务于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题干素材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重大时事,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既体现了政治学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又注重立足于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以能力立意为中心,力求全面考查考生的能力,突出考察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过程中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能够体现课程改革理念。试题强化能力立意,突出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方法,通过选取考生所熟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情景材料,设置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设问,符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实现对中学教与学的良好导向作用,引领高中新课程实践。考查了考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必须得到的全部12种学科能力,着重考查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解、分析说明、综合运用、评价能力。

(四)依纲据本,强化主干

试题大都围绕学科主体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不追求考点知识广度,注重考查对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知识对问题层层推进的深入分析,但2016年试卷覆盖的知识点比2015年明显增多。经济生活考查了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政治生活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文化生活涉及文化继承和发展。哲学中的“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在选择题中有所涉及,主观题考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当代国际社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知识点。其中涉及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主干知识,没有偏题怪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题目的情景创设都和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密切联系,答题要求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较好的考查出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也充分保证了试题效度、信度。情境材料时政性强,大量选用重大时政热点、党和国家层面现行路线、方针、政策(高大上)的新材料。美中不足的是文字量较大。

(五)减轻负担,以生为本

试题较好地贯彻了党和国家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精神,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以关系人民生活的持久热点话题展开命题,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记忆过多、过繁的时政材料,减轻学生负担。例如,选择题第13题的养老基金投资;第18题紧扣“依法治国”主题,与时事紧密结合;第19题发挥智库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第38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涉及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设问指向切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指向,明确题意。例如:第38题的(1)问“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第39题第(3)问“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一向枯燥的综合题设问中出现两个网络热词“正能量”“点赞”,符合年轻人的思维。这样接地气、生活化的设问能让学生明确指向,倍感亲切,有利于克服学生高考的紧张情绪,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六)科学规范,公平严谨

试题立意高远,材料新颖,富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关注青少年心灵的培育,反映时代发展的变迁、紧扣社会的脉搏,使试题呈现出规范、科学的鲜明风格,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当前的思想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今年试题素材选择有出处,知识限定指向明确,设问无晦涩难懂之处,在科学性上基本做到了无疑义。表述方式合理、有效,题干及设问大体上能够符合试题的要求。评分标准(答案)的制定依据答题时需要的学科思维方法、学生认知水平;参考答案科学、准确、没有争议;评分参考赋分合理,便于操作,有利于控制评分误差。

二、2017年备考建议

(一)遵循规律,合理进度

高三总复习要讲究教学方法和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建议如下。

第一轮复习(开学至上学期末)。复习目标: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完必修1和必修2,期中考试非选择题部分可以出2道与全国卷第38题类似的题目,上学期后半期复习必修3和必修4,期末考试非选择题部分可以出2道与全国卷第39题类似的题目,以增强学生的题型适应性。

第二轮复习(下学期初至省质检前)。复习目标:与第一轮复习相衔接,解决第一轮复习未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训练、讲评为主带动知识(专题或重难点)复习巩固和能力提高。

第三轮复习(省质检后—高考前)。强化训练,同时注重在试题训练中回到基础查漏补缺。

春节后至高考前最好要安排8—10次的文科综合考试训练。

当然有些学校也可以尝试跳出传统思维,不要严格地区分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也可以融入一些二轮、三轮复习的内容。形成“大一轮”或“泛一轮”的复习模式,构建高三一轮复习新常态。

(二)分析背景,探求轨迹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应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新形势,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高考命题也正经历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沿革,评价理念指向核心素养。

从2016年起,大部分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将使用全国卷,增加了高考对于全国考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近六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乙)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命制特点:从模块来看,只考必修模块,不考选修模块;从必修模块的具体考点看,与各省(市)一致;从时事政治范围看,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4月至考试当年3月)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从试题的选材背景看,反映重大时政,与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反映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单选题中的双项组合选择题比例高;计算题时有出现;题目所对应的知识点综合度高。主观题中材料信息丰富,阅读量大;材料设置、模块设问相对稳定。第38题材料偏重时政,由两则材料组成,或一则图表、一则材料组成,设问有两问,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第39题一般是人文、科学方面素材,有时反映隐性化热点,材料往往只有一则,设问有三问,分别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有一个“建议类”小设问。

高三教师如能运用图、表帮助同学们解读2011-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乙)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的高频考点、典型例题、做题技巧等,则能为2017届的考生展现出较为清晰的命题轨迹。

(三)一点四面,继续坚持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仍要坚定围绕“一点四面”的主题。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和评价相关问题的能力。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乙)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命制完美地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一点四面”的考查内容。试题素材的选取具有鲜明的政治学科特色,不仅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充分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战略,还涉及到传统文化、科技、体育、国际关系等众多领域,注重启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试题引入了大量传统文化的素材,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当然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这也启示教师教学要调动更多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尤其是要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和主动性,以学科知识传授为途径,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四)三位一体,全面梳理

高考复习要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原则,即以知识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注重解题方法训练。第一轮复习要避免搞成单纯的知识复习,而应联系重大时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在高三上学期还可以坚持学生的课前演讲,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新知而不是直接传授;适当关注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新知;在组织备考时要遴选或创编一定量的新知学习类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在第一轮基础理论知识复习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全面,更要着力搞好主干知识的复习。要全面复习近六年的高考试题,找出其中的高频考点及其高频要点,对思维含量大、易错的考点,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力求突破。落实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建议分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第一层次,强化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合理拓展知识层次;第二层次,训练对语言变式的识别,训练基于知识的推理与引申;第三层次,训练结合具体情境对知识的理解与推导。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制作“迷你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形成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大师级思维导图”,里面主要反映单元、课、框、目、题(考点,2016年共有250个考点)和有关这个题的方方面面。把每本书变成一张纸,把一本书一张纸一年时政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树”。

(五)易错易混,点点过关

政治选择题在高考中几乎要占到一半的分值,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地作好政治选择题是个要慎重对待的问题。针对高考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许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选择题如果用排除法应对,可以大大提高选择的准确率及解题速度,而排除法要应用好,需要掌握大量的易错易混知识点。

选择题主要考查:识记、理解、运用。全国卷试题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较少看到纯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到了理解和运用中。政治选择题大多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目提供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甄别、遴选。选择题也是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解答好选择题,提高答对率,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考察的主要内容。养成好的做题习惯,例如建立错题本,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出来起码要达到A4纸25—30页的容量。

(六)得法养习,历练生成

这主要是针对政治非选择题而提出的。非选择题也称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许多同学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学习政治,已经对课本知识能“倒背如流”,对于主观题却总是感觉无从下手,难以下笔,不是不知所措,回答得不够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据典型题的思路和方法照猫画虎,生搬硬套。那么,采取怎样的做法才能解答好政治非选择题,拿到笔尖上的高分呢?

1.打牢基础。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我常讲三句话:“不死不活”“死去活来”“要死”也“要活”。所谓“不死不活”“死去活来”,就是说我们先从抓基础开始,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生能力的提高;所谓“要死”也“要活”,指的是基础、能力一个不能少,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因此师生都必须做到两个务必:务必坚持把基础知识作为整个复习的第一要务;务必坚持把能力训练作为“谋分之基、创新之源”。熟悉课本知识点并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块的方式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对重要时政热点进行归纳总结,每个热点围绕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复习:①必要性(原因);②重要性(意义);③具体措施和方法。在掌握好原理和时政热点内容的基础上,对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明确问题的要求和答题方向,捕捉材料字里行间的信息点以及所体现的原理。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创新,不要盲目“押题”“猜题”,要善于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解答问题。

2.改变观念。许多学生在平常练习中追求自己所做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当不一致情形出现时,就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实际上,不一致是很常见的正常现象,就是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答案的多元化、弹性化是综合能力考试的基本特征。所以,要不断加强练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无限地接近标准答案。

3.学会包装。要想政治非选择题拿高分,还要学会“包装”,注意卷面的“版面设计”。答题时首先要注意“采点给分”,答案论点尽量全面、完整、简明扼要;其次是“多想少动”,主要考虑点到了没有,点齐了没有,每点答案点到为止,不要长篇大论;第三是答案必须写上序号,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要“杂烩汤”一锅;第四是作答应使用政治术语,切勿使用不规范的语言;第五是答案要求有理有据,将课本原理紧扣现实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时政热点问题,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

[5]〔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丁大刚,张斌,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章伟.高中政治知识图表[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1.

[7]刘曙光.图析考点——能力思维导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8]谢可奇.文综环境下政治解题技巧的养成训练——以2004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喜欢
选择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狂练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