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朝武
(兵团第七师气象局,新疆奎屯833200)
七师垦区一次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任朝武
(兵团第七师气象局,新疆奎屯833200)
利用七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气象台地面观测资料对2015年7月2日七师垦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天气资料分析显示,当日该地区处于不稳定层结状态,为风向弱辐合区;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显示,初期对流单体为一南北带状体,左侧不断降水减弱,右侧合并发展加强,成为较强单体降水回波一次天气过程。
多普勒天气雷达;对流天气;强单体回波
2015年7月2日12:10至20:30七师垦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历时8小时20分钟。雹云先后影响七师一二四团、一二五团、一三团、一三一团,19时33分一二五团自动站资料显示本站瞬间风力达到14.6m/s,上述团场防雹作业点对雹云实施了早期超剂量催化作业,累计作业人雨弹1088发、火箭弹110枚。作业后,影响区普降短时暴雨,部分棉田有积水现象,一二四团247炮点周围降暴雨夹小冰粒和软雹,密度较小,无灾害。
图17 月2日20时高空图
图17 月2日20时高空图
7月2日20时500hPa高空图(图1a):低槽位于北疆中部,垦区受偏北气流控制。20时地面图:南疆东部为弱高压,北疆气压梯度较小。700hPa高度场(图1b):七师垦区为负值中心,为辐合,有利于对流发展。19时云图(图1c):垦区北部对流云团有所发展。20时K指数场(图1d),垦区为30,处于不稳定层结。20时850hPa流场(图1e):七师垦区上游低空有风切变。
2015年7月2日18:05时,在距七师雷达站北面60~100km处有强对流云体,云体为多单体的1条云带(见图2),宽约40km,移动速度10m/s左右,云体内自左向右有3个强中心。
图22015 年7月2日18:05时至20:16时PPI
从(图2a~2f)雹云PPI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强单体在东偏南移过程中,云体左侧降水在减弱,右侧发展在加强,具有传播雹云的特性。而右侧单体最终发展成为强对流单体并降冰粒夹软雹。
19:00时PPI回波资料显示(图3a),雹云东偏南移动至距雷达站北30~90km处,有3个强单体中心,沿云体移动方向做任意垂直剖面(图3b),有1个明显的弱回波区结构,形状似纺锤状,强度50dBz,强中心高度10km。19:11时,云体左侧的2个强中心逐渐合并,云体再次发展壮大(图3c)。
图22015 年7月2日18:05时至20:16时PPI
图32015 年7月2日19:00时至19:11时PPI、RHI
图4 不同仰角强中心仰角倾斜高度
从不同仰角看强中心仰角倾斜的高度发现,强区梯度较大(见图4a~4f)。
19:11时(图5a),与上面PPI图相对应的,在云体合并阶段,低层(2.7~3.5km)出现辐合型气旋,从辐合型气旋结构看,正速度区速度8.2m/s,负速度区速度14.6m/s,低层为辐合型气旋。左侧有1个气旋,旋转速度约为10m/s。长时间降水、充沛的水汽、底层辐合抬升机制等有利条件,使单体迅速加强,发展成为强对流单体回波。在气旋的左侧还有1个面积较小的逆风区,逆风区附近常常伴随有1个较微弱的扰动,逆风区往往是判别雹云天气的很好的指标。
图52015 年7月2日19:11时至19:22时速度场及RHI
从图5可以看出,对流云体在中层(4~7km)高度为1个较大的气旋(图5c),云体顶层对应的是1个强烈的辐散场(图5d)。云体结构与中气旋结构基本相似。19:22时(图5e),单体已发展至成熟阶段,此时,单体强度达60dBz,从PPI图中可以看出有1个“V”形缺口,RHI剖面图显示(图5b)单体有1个明显入流区,单体后面降水,前部在加强。与“V”形缺口相对应的速度场显示有1个速度较大的区域,速度为13.4m/s,判断应为强单体的入流区(图5f)。
19:49时(图6a),速度场呈现单体低层有1个较强的辐合,但相邻有1个相对较弱的反气旋运动,相对应的RHI剖面图显示(图6b),单体强中心回波底部变的更强,达到60dBz,可以判断单体已经发展成熟并开始产生降水。20:00时(图6c),速度场低层显示为较强反气旋旋转,气旋速度为12.8m/s,相对应的RHI剖面图显示(图6d),单体强中心已经开始坍塌,单体逐渐减弱,20:30时,单体减弱成为降水云系并逐渐移出七师防区。
在雹云发展初期阶段,调集影响区内的流动防雹火箭车,实施跨区、跨团防雹作业,可最大限度地集中防雹火力,形成局部火力优势,对云体进行早期大剂量催化作业,迫使云体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降水,从而达到消弱雹云内部能量的效果。如果雹云在东移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减弱或有继续增加强的趋势,则立即组织第2、第3道防线的流动火箭车和高炮,对雹云采取炮箭联合作业方式,促使雹云产生降水直至减弱或消亡。例:在这次防雹作业指挥过程中,七师联防指挥部办公室,果断下达作业指令,调一二四团3辆流动火箭车集中在雹云重点影响区内,与247防雹高炮联合作业,与此同时,又调集一二五团3辆火箭车和一三团3辆火箭车,前往影响区及下游区域进行增援作业,为预防雹云北挺,又通知一二三团、一二七团流动火箭车到车排子镇和石桥乡待命。雹云自西向东影响柳沟水库和一二五团南区,前来增援的一二五团和一三团流动火箭对雹云实施了连续作业,云体逐渐瓦解消散,此次防雹作业,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冰雹灾害。
(1)从不同仰角看强中心是否有倾斜现象,倾斜越大,云体发展越旺盛,水平梯度越大,云体发展越强,总之,云体强中心的倾斜程度、水平梯度大小可作为判断雹云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1]。(2)多单体在发展过程中,左侧云体不断降水减弱,其中有一个单体右侧不断加强或形成新的单体,具有传播特征。(3)在速度场中,强对流云单体中低层为辐合型气旋结构,中层为气旋结构,高层为辐散型结构,说明雹云具有加强趋势。(4)早期作业和连续不间断作业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1]王令,郑国光,康玉霞,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雹云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6(3):281-287.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