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羽 佳
社区基金会与社区多元共治
整理|羽 佳
01 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徐红发言
02 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副处长马国平发言
《小巷总理的一天》情景剧再现了一个普通居委会的日常—“居委会主任”“张爷爷”“孙奶奶”“吕伯伯”“单亲妈妈”生动地演绎了社区治理中的各种社区问题:小区环境问题、歧视残障人士、失独老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儿童托管服务缺乏、社区停车难等各种常见的社区问题。故事主角“居委会主任”虽然十分热心社区工作,但因经费有限、社区资源不足、人力匮乏等原因,虽“有情有意”,但却无法一一回应居民的各种需求。2016年10月30日在2016年第六届上海公益伙伴日上“社区基金会与社区多元共治论坛”就在这幕引人入胜的情景剧中开启 了。
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副处长马国平介绍了上海市社区基金会推进工作的情况。今年上海计划“多办、多推”社区基金会,计划至2016年年底在全市215个街镇成立50家社区基金会(新增14家)。
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徐红肯定了社区基金会在“探索解决社区多元需求”“推进政社合作”“构建社区参与解决社区问题平台”的重要作用。浦东新区正在积极推进社区基金会建设,今年至少有10个街道在筹备社区基金会,徐红特别感谢映绿与浦东新区民政局合作,为浦东社区基金会的培育发展、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 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社区治理的困境?现场招募的5位分别来自江浙沪的志愿者分享了各自的见 解。
1.缺乏社会“信任”,包括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缺乏信任,是导致社区共治困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对公共政策、社区服务、社会组织不了解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居民社区参与度的不足;3.由于社区成员之间缺乏联系的纽带,邻居之间形同陌路,居住十年不相往来,社区实质上是“居住区”,社区成员之间没有形成社会联系;4.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社区参与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因而社区治理无法实现。
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艳萍用生动的图片、简洁的语言、精准的数据和案例,介绍了上海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社区公募基金会3年来如何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探索连接居民激活社区共治机制的经验。通过开展“少年志”项目,运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服务学习理论,培养了社区未来的公益领袖(儿童和青少年)。基金会充分运用自己的公募资质,开展“联合一日捐”。同时邀请社区居民作为“大众评审”参与捐赠资金的项目评审,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
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焦兴旭,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80后,作为浦东首家非公募基金会秘书长,他和团队在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上做了很多突破性的探索。“青丝行动”看起来只是简单地捐头发给癌症患者,但是因为项目的人文关怀和公益情怀,具有很强的品牌识别度,将为社区基金会未来的筹款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此外,他们加入上海市城市设计联盟,根据上海整体城市规划,代表社会组织参与陆家嘴的社区营造。并以“东岸21公里的贯通工程”为契机,开展摄影展,积极参与政府大型的公共空间项目规划。此外,在组织架构上,他们采用倒金字塔模式,让理事会、专业委员会为基金会项目运作提供全面的支持而非“传统的管 理”。
来自公益组织的代表,特别关切社区基金会如何将优秀的项目引入社区,并表达了通过项目合作共同促进社区公益的强烈愿望。长期从事社区研究的上海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先生被主持人请上台做点评。他首先肯定了社区基金会在资源配置上用“社会化”而不是“行政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自下而上解决社区需求。他也指出,社区基金会要实现目标,需要发掘草根社群的活力,把广场舞大妈等组织起来,把他们从服务对象培育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庄爱玲博士最后总结道,源自于美国的社区基金会是立足于社区、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创新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是社区公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国与美国的国情、文化等不同,中国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探索中国社区基金会的模式。各社区也应该基于本社区的居民需求、社区拥有的资源、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等因素,理性地判断能否成立社区基金会。千万不要头脑发热,产生一批“有名无实”的休眠型基金会。社区基金会是老百姓身边和眼皮底下的基金会,对它的存在和活动十分敏感。映绿愿意尽自己的专业之力,与社会各界一道,理性、专业、有序地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嘉宾对话之一
倪杰是《新闻晨报》主任编辑,还担任包括陆家嘴、洋泾社区基金会在内的8家社区基金会的监事或顾问。他对社区事务十分熟悉,对社区基金会的运作也比较了解。他认为社区基金会需要专业运作,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街道。同时,单纯的资源“整合”没有意义,因为各个组织、各家机构的诉求和目标不一样。只有“用心”去设计项目,才能打动捐赠者投入资源。
洋泾街道维多利社区居委会主任、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李群担任居委会主任多年,由于居委会工作的性质“头上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长期面临人手不足、经费紧张、专业服务不足的困难,无法有效及时地回应居民的多元需求。在她看来,社区基金会的成立,有效地动员社区内部的资源和引进了外
部的资源、培育了社区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居委会服务不足的困难,密切了居民之间的联系,缓解了社区内部的矛盾,激发了社区的活力。
嘉宾对话之二
洋泾社区基金会和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在运营社区基金会过程中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1.社区资源动员能力不足;2.社区基金会人才匮乏;3.社区的参与和认同有待提升。因此如何提升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就这个问题,主持人与第二轮嘉宾分别进行了互动。来自凝心聚力社区发展基金会的曹秋璟介绍了该基金会通过在社区设立工作站,开展各类居民服务,服务和连接居民,资助居民开展的社区活动,探索培养社区精英(“站长”)的模式,促进社区治理。
正荣公益基金会是一家由房地产公司发起的基金会。社区项目主管周秋华分享了正荣基金会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在小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预留社区公共空间,并在建设完成之后引进社会组织参与运营。并计划依靠物业、居民众筹等方式确保社区公共空间运营的可持续性。
映绿副总干事王芳则从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支持性公益机构在提供以智力支持为主的培育服务时需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做好社区基金会筹备环节的咨询,从源头把好“可持续”关。决策即选择,有时选择“不做”更重要。二是培育关键点。要聚焦筹资,培育“策划力”和“倡导力”,才能提升社区基金会的影响力。三是从行业视角大力宣传倡导社区基金会的重要性,赢得政府、企业和社区的更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