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作用

2016-04-16 21:30张伟娟邓翠华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传统

张伟娟,邓翠华

(1.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政治·法律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作用

张伟娟1,邓翠华2

(1.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不同的文化负载着不同的价值观。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和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蕴育生长的,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应当充分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合理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价值观要求,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进一步正式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目前,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观反映,必然具有历史继承性。其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之一。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指出,“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因此,充分认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却相当复杂。理解“文化”与“价值观”的本质及其关系,是我们全面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作用的逻辑起点。

(一)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一般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化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人的需要等范畴有着本质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1]。还说过,人的需要“不是纯粹的自然需要,而是历史上随着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自然需要”[2]。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更高层次上,却反映为一种文化水平的发展。

一般说来,文化是一种人类学范畴,或者是民族学范畴。在西方学术界,第一次对文化的含义作系统表述的是英国学者泰勒,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3]这是一个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文化范畴定义。

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文化就是人类环境中那些人化的因素,所以文化也就是人化,或者说文化就是人类化。文化其实是指一个社会人群所具有的既相对稳定又不断演化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样态,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等,这就使文化的本质特征必然要通过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艺术活动、思想活动、宗教活动等表现出来。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文化与人是不可分割的,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就是客观世界的人类化。没有人就没有文化,而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唯一主体。

一般说来,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观念,或者说是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价值观决定了人化自然的方向、途径和手段。一定的文化可以说是人的价值观的对象化,即人的一定价值观经过社会实践而采取的表现形式,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符号化了的价值观。可见,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价值性,所以,现实的人的一定价值观,就是一定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的唯一主体是人,同样道理,人也是价值观的唯一主体。但是,对于人来说,价值观比一般文化是更重要、更核心的东西。价值观决定了人化自然的方向、途径和手段。所以,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传统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的表现。”[4]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内核,它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民族的思想进程,还体现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道德、风俗,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始终延续着的传统文化,由于孕育传统文化土壤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它独成一系,以其独特民族特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单单是经过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出来的,还要以历史实践形成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运动的过程,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时代的特征。所以,以历史作为逻辑的基础,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正确的理论才能产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融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不仅要准确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又要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特色,还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如果它在表述上严格使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内容和一些典故史实,就会比较抽象和概括。这对一般的人们来说,非常难理解,难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的规范和价值导向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既简明又容易被群众接受,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正是这种民族性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是历史的自然延续,具有继承性,其影响方式是间接和潜移默化的,具有隐蔽性。而且其影响的结果是多重的,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要辩证看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丰富成长,每个时代都会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留下自己的精华,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因此,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也不是单一的思想,而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思想要素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优秀部分,也有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糟粕。因此,其对现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对现今社会的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些内容对现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又是相互融通而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在对待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具有“中庸”“过犹不及”思想,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平和。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这些思想的共同点就是“和谐”,这于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都具有方法论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是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渊源。和谐,也称“和合”“中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为我国历代不同学派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孔子以“和”作为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老子认为“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墨子在《墨子·兼爱》中说:“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类似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这些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谐”的内涵一脉相承。

其次,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外族入侵和民族危亡,由此形成了浓厚的爱国传统和忧患意识。爱国主义这一深厚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而且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薪火未断,爱国主义民族传统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思想主流,而支撑中国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的深层观念,则是上下五千年、绵延而不断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有其思想基础。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源在于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一定的认识。”[5]不论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没有爱国主义的情怀,中华民族不可能生存发展几千年而不衰亡,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英勇事迹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光辉诗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妇孺皆知。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的历史渊源。

再次,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民族,无论是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在社会动荡、历史变革面前,都有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个中国人都具有这种精神基因,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也无论是在世界哪个角落,从事什么职业,中国人的勤劳、自强都表现的非常突出。这种精神延续到现今,表现为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社会的共识。“敬业”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目标。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道德价值至上和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无论是孔子主张的“见利思义”,还是孟子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用“义”来约束人的物欲,使之不致膨胀到损害他人和社会的程度,从而起到净化社会风气、防止良知泯灭、惩治贪官污吏,培养坚持正义、反对邪暴、刚正不阿的高洁之士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目标中“诚信、友善”就是这种精神的反映。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还有很多,对于形成当代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对于我国加强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作用

历史之河总有源头,文明之花皆有根脉。当下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着深厚而广博的历史渊源。它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社会主义中国多年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艰辛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都有它绵延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始终在影响着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7]可见,总书记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土壤之中的。

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看到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业已产生的影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在“八荣八耻”宣传的过程中,借助传统文化更能引发群众共鸣。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见义不为,非勇也”就是“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另一种很好的表述。由此可见,只有融入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具体规范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所接受和理解;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得到普遍的确立、巩固和提升。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讲,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观能动反映,因此其实质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理论系统。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现阶段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大共识,但不是终极共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并未完成,只能说构建的重心由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共识转移到对这个共识的实践之中。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和在认识基础上的实践,必然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在我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在发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和照搬的成功模式。当今社会两种制度的竞争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非常艰辛。坚持、继承、信仰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会让我们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应该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保持敬畏与信仰。站在中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起点上,我们应该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8]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且把文化自信作为前“三个自信”的基础提到更高地位,其深远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源动力,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动力。[9]

中华民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每一代人都在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中长大,无不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并且新的文化创造活动又是在继承这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的文化中,包含许多优良的传统。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将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所以,传统不是我们固守的堡垒,而是我们培养新文化的土壤,是我们创造新历史的催化剂,是我们建立全民族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三)被传统文化熏陶的民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群众基础

就像理论被人民掌握以后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一样,经过几千年浸润而植根于中华民族基因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对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将发挥其重要的促进功能和导向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漫长的文明中,有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以名言名句、典籍文章的形式传承在正规教育中;另一方面,以民间文化形式存在,并且深深地植根在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之中。“人怕没脸,树怕没皮”“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这些俗语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并认同的基本道理。而这些道理就是人民群众对“诚信”“敬业”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理解。虽然从表达形式上讲,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但从精神实质上讲,二者又有相通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在服务社会时,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良好群众基础来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10]。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7]。我们所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折射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踪影。

目前,社会上对于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存在模糊的认识,以至于在国人的心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武术、绘画、书法、汉服之类。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7]目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正处在古今、中西交汇融合的时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世界文化的先进价值观,更要致力于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因为,一个社会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民族的基本信念和深层次的价值观是这个社会的内在规定性,是不能改变的。

为此,需要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文化土壤。第一,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更为辩证、更具建设性地看待、对待中华文化传统的氛围,根本改变目前青年学生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漠视,甚至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态度;第二,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材编写与课程建设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充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切实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直接接触和系统了解;第三,采取有效形式,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贯彻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中,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老师、家长的率先垂范,使青年学生群体把体会和践履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生命力,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辉煌的成就和当代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半封闭的大陆地理环境、农业的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度,所以传统文化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欠缺。首先,缺乏实证科学。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使近代实证科学难以产生的因素,特别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文化政策扼杀了近代实证科学,这也是我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原因。其次,缺乏民主传统,严格的等级观念束缚了民族的产生和发展。再次,好古守旧思想严重,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致一些历史著名的政治制度改革都需要披上复古的外衣才可以进行。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不加批判地全盘继承也是不可取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就像对待一切事物一样,要采取“扬弃”的辩证态度。“扬弃”的过程既是研究的过程,也是弘扬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当前,借着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风,为研究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要高度重视这笔宝贵财富,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到历史的高度上来批判地继承。

(三)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毕竟是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在以“扬弃”的辩证态度重新认识的时候,应该结合现代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要注意把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念与当代的先进价值导向相结合,努力发展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方向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就是说,要把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的精华部分赋予时代特征和形式。在这一方面,党和政府已经做出了很多成功的努力。例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理念,就是把古代士大夫阶层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改造为对当代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的要求。又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价值观念整合起来,根据我国道德建设实际需求,采用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整合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征的新型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而这种现代化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纵深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华部分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因素。继承和弘扬它既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养分和动力,也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于其他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性,即中华民族的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发挥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

[3] 庄锡昌,顾晓鸣,顾云深.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0.

[4] 辞海(第1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42.

[5]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2):1-3.

[6] 戴有山.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升华[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7):39-40.

[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8] 薛秀军,赵栋.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J].理论探讨,2015,(6):37-41.

[9] 李宗桂.在弘扬优秀传统中坚定文化自信[J].学习月刊,2015,(12):24.

[10] 杜肖泽,郑红.习近平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N].人民日报,2014-03-30(01).

(责任编辑杜生权)

The Role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 Wei-juan1,DENG Cui-hua2
(1.2.College of Marx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117,China)

Culture and values are closely linked, and different culture load with different values. Culture has historical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value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row in the soil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therefore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n active and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We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reasonably in order that we can ser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tte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nherit and develop;socialist core values

D64

A

2095-2082(2016)03-0035-07

2016-04-2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BS1404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政专项课题(JA1449)

1.张伟娟(1976—),女,陕西咸阳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邓翠华(1956—),女,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传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