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娟 邱晓明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
孙玉娟邱晓明
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两年时间里,中央红军艰难跋涉约25000里,共进行300余次战斗,最终胜利抵达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铸造了不朽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长征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长征精神正是在这些优良传统中孕育而生,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使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征。
(二)长征精神缘起于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开辟、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伟大开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在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同时不忘关心群众、依靠群众,这些重要经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为后来的长征精神奠定了基础。
(一)忠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前行,除了要面临给养不足的威胁,还要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可谓困难重重。然而,红军将士没有放弃,翻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啃树皮,英勇前进,坚持作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仍然保持着坚定乐观的革命心态,这种发自内心的乐观,源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事业光明前途的信心,鼓舞着全体战士在艰苦岁月里苦中作乐,顽强地同敌军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逐渐扭转不利局面,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根本要求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并被迫转移。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思想。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历史性决断的会议。……直接解决的是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这是当时具有决定意义而又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从僵化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避免党和红军遭受更大的损失。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革命形势向好发展,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直至到达陕北,顺利会师。
(三)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是长征精神的具体体现
面对山川险阻与强大追兵,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生死选择面前,为了革命甘于牺牲自己。红一团17名勇士乘木船战胜湍急河流,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殊死搏斗,在枪林弹雨下强行渡过了被国民党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杀出一条生路。红四团22名突击队员在连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攀踏着泸定桥上仅剩的13根悬空铁索,顽强拼搏,奋勇向前,一举歼灭敌军。正是这些革命英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才使长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四)团结统一、顾全大局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实行战略大转移中,除了行军还要随时准备应战,只有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团结统一、顾全大局,才能形成无比强大的战斗力量,打败敌人,从而保证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指出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导工作,只否定了军事路线,没有批评政治路线错误,反而对其持肯定的态度。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有必要的,既解决了首要的矛盾,又维护了党内的统一战线,是党内斗争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典范。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有了团结统一、顾全大局的精神,才能增强集体凝聚力,从而保证革命事业的胜利。
(五)心系百姓、依靠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
红军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始终不断突围,辗转数地。但无论走到哪里,红军都心系百姓并紧紧依靠群众,赢得了民心,获得了百姓的爱戴。一方面,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即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也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害群众利益,得到老百姓的信赖与支持;另一方面,红军沿途通过书写标语、张贴布告等形式,积极宣传党的宗旨、性质和政策,动员群众;通过打富济贫、分田分粮等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获得了百姓的拥护与支援。红军对群众路线的贯彻以及心系百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军民间保持了鱼水情深,最终顺利实现战略转移。
(一)长征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向导。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体现了新时期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长征精神在本质上相同。长征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长征精神追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一致;长征精神体现的遵守纪律、民主平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契合;长征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艰苦奋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统一。长征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二)长征精神是新型党群关系合理构建的灵魂旨归。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的真实写照。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与拥护,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来,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如何利用网络构建新型党群关系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释疑惑。”要让互联网成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新途径和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载体,通过互联网不仅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开辟群众工作的新阵地。
(三)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长征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长征精神的支撑。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凝结共识和力量、以长征的胜利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和毅力。如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开拓进取,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万众一心,以实际行动书写新篇章。实现“中国梦”是新时期的“长征”,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长征精神,锲而不舍、披荆斩棘,为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力量。
(本文由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推荐。作者孙玉娟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邱晓明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