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第43期科(局)长进修班课题组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改善福清市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思考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第43期科(局)长进修班课题组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人就业观念变化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福清市劳动力的供给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改善用工环境,树立良好的用工理念;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福清市;人力资源;供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不确定性,传统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将减弱,结构性矛盾将贯穿整个新常态,公共就业服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福清市企业用工情况,近期中共福州市委党校课题组对福清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这一现状的措施。
据统计,福清市2014年底工业企业达345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2.73万人。福清市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登记8600人次,求职登记5300人次,供需比为1.62。今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福清调查队对福清市46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调查人数为28146人,主要涉及冷冻水产品、服装、家具、玻璃、电子等行业。调查显示,一是与2013年同期相比,有近30%的企业出现员工增加,主要集中在祥兴集团、明达公司等企业;有13%的企业出现员工减少。二是企业普工缺口较为严重,占缺工总数比达84.1%,如明达公司、茂山公司缺工人数都在百人以上。此外还有3家企业出现裁员情况,但裁员量不大。根据统计调查和走访企业了解的情况,福清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呈现特点为:从劳动力供应上,福清市潜在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足,主要有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职(技)校毕业生、城镇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人员等,但劳动力的供给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从劳动力需求上,福清市有较大用工需求依然是电子、塑胶、制鞋、食品等企业,这些企业的普工缺口大,甚至达30%以上,而且流失率高,缺工问题呈现季节性、结构性,并将长期存在。当前,总体上福清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稳,随着年关临近,外来务工人员逐步减少,但受节日影响,部分制造业季节性订单增多,用工需求强劲,拉动就业增长作用明显。
1. 企业用工需求日益增加,劳动力却逐渐减少
当前,福清市企业用工量日益增加与劳动力逐渐减少现象并存。一方面企业用工量增长较快。当前福清市重点老企业持续扩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以及服务与餐饮业的发展等造成用工量增加。2008年,福清市500万以上规模企业仅413家,2012年,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就发展到320家。另一方面劳动力供应减少,人力资源争夺强烈。一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周边省市经济的发展,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外来工自然也减少了。现在福清市企业出现招工难与近年来大量劳动力回流到内陆省份密切相关; 二是福清本市可供转移劳动力不多。福清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潜在资源较为充足,但是因为出国、外出经商,加上城区改造、建筑工地等临时性务工工价大幅度上涨,年轻人普遍不愿进厂当普工,即使做了也不长久。此外,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年纪偏大,无一技之长,无法再就业。
2. 薪酬、环境、企业文化等缺乏吸引力,企业留人难
福清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缺工的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员工有近一半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加大工作量获得。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 8个小时,周六基本没有休息。这样的待遇与厦门、广东等地超3500元的平均工资相比差距较大。缺工企业的工作技术含量普遍也不高,较单调无聊。加上有些企业对员工人文关怀不够,员工打工之外的业余生活平淡无聊,更谈不上对技能提升、职业前景的期待,缺乏安全感、稳定感,造成频繁跳槽。目前80后、90后的新生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市场上的求职主体,这些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及就业需求的多元化,与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通岗位上的用工条件,存在很大的落差。他们对企业良好的工资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人文关怀充满期待,他们不愿从事流水线的普工工作,就业流动性大,频频跳槽和外流到经济更为发达地区去谋生。
3. 企业用工成本、转型等自身发展原因,影响用工需求
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用工成本增加,这些人工成本不仅包括工资待遇,还包括企业为满足职工需求,不断增加的配套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如社会保险、职工体检、休假旅游等费用。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部分长期依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获取生产经营利润的工业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成为他们生产经营的主要压力。在不断提升的用工成本重压之下,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自身发展越来越困难。企业用工需求不仅少了,而且也无法保证现有员工队伍的稳定。如当前社会保险征缴比率偏高,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压力。以福清市某个制鞋企业为例,如果该企业实行全员参保,每位员工社会保险的月缴费工资按1350元计算,则企业全年就要为职工支付60万元的社会保险费,其产品成本提高了,企业利润减少了,而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利润本来就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大大减弱该企业在全国沙滩鞋行业市场的竞争力。此外,福清市少数企业已开始朝采取先进技术、机器换人方向转型发展,企业对员工的技术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如果员工自身不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就满足不了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可能面临着被裁员。
4. 社会环境、扶助政策等不尽人意,难以改变现状
据企业反映,福清市的开发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公交车班次少,交通不方便,周边超市日用品供应、休闲娱乐,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也差,难以吸引和留住员工。目前企业的劳动力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求职人群,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工作环境、业务生活等要求较高。宁可工资低些,也要在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打工。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缺工。同时这些年轻员工对自身的技能提升也充满期待,不愿从事流水线的普工工作,想要学习与培训,但是目前福建省、福州市已有的就业培训扶助政策吸引力不够,难以惠及他们。而且福清市职校开设的专业工种与企业脱节,适合福清市经济发展的紧缺工种如钳工、机械工、模具工等因学员少基本上开不了课,无法为企业员工提供需要的技能培训平台。加上企业管理人员意识不强,对提升技能培训不重视等原因,因此,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得不到拓展,流动性大,更期待到经济发达、社会环境好的地方就业。
1. 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
从根本上说,没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难以解决工资待遇低的问题,更难以解决将来企业缺工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小,提薪压力大、动力不足,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进而减少用工是解决企业缺工的途径。福清市出现缺工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生产不稳定。因此,政府要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引进;要落实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服务环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推行产学研合作项目,使企业真正走上依靠劳动者素质提升和企业科技创新的集约型发展之路。同时,企业及职业培训机构也要围绕企业转型需求,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提高培训实效,使企业员工技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保持员工队伍稳定
为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稳定就业,福清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服务,帮助引进劳动力,挖掘潜在的劳动力,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帮助企业保持员工队伍稳定,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要根据企业用工状况出台具有可执行性的引进劳动力优惠政策;要参照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提高福清市奖励补贴标准;加大奖励福清市户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以及职校学生的顶岗实习,避免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流失;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便利条件;要在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员工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外来员工的需求;要整合培训资源,扶持职业培训学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
3. 立足福清市实际,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
人社部门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让这个平台更好地服务福清市人力资源市场。一是与优质民办中介机构、职校等联合举办供需见面会。根据现有市场供需变化,引导职校、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多和省内外劳动力输出地联系,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开辟新的人力资源输入渠道。要加强与省外的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劳务信息交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引进企业急需的劳动力。对于帮助引进劳动力的组织输入者,从福清市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奖补措施。二是要将招聘活动进一步延伸到乡镇企业。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指导乡镇组织人力资源交流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招聘活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主动进位,发挥工作职能,积极向福清市就业中心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引导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三是要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实现求职、失业、缺工、裁员等信息的共享,确保可利用的劳动力得到及时安置,同时制定行业规则,避免同行业间挖工、相互拆台等现象的发生。四是要加强信息发布力度。福清市政府、福清电视台、福清侨乡报等部门要支持在全市明显位置、LED屏、广告栏、网络等媒介帮助宣传招聘信息。只有建设完善的劳动力有形市场,才能确保政府的导向、企业的需要和劳动者的所求有一个直接沟通的渠道。
4. 改善用工环境,树立良好的用工理念
企业要主动成为解决用工难的主体,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在引、育、用、留四个方面下功夫,应该千方百计创造和改善条件,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都有不断成长的空间。具体来说,第一,在员工待遇问题上,企业对员工的薪酬待遇要全面平衡,充分考虑,要在节约企业非生产性成本上多下功夫,不要克扣员工待遇,要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成长和发展带来的成果,让员工有长期在企业干下去的归宿感。尤其是难以招到人的企业更不能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薪资标准,应想办法通过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等方式来增产增效,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以稳定员工队伍。第二,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企业用工合法有序和保证员工生产安全,自觉主动地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人文关怀。第三,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尽量为员工提供“吃、住、行、乐”等方面的便利。企业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打消员工“跳槽”念头。
执 笔:翁焰春
课题组成员:陈 钊 温世荣 倪 云 林 捷马邵峰 卓 勋 秦赛红 郑金途金天基 谢珠容 黄发东
责任编辑:林淑周
F127
A
1674-1072(2016)01-078-03
2015-11-10
本文由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第43期科(局)长进修班第1课题小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