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大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广东 顺德 5283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曹大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广东 顺德528300)
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思想理论创新,用“五大发展理念”武装全党;必须坚持政治标准和专业标准相结合,建设一支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能力;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全面提高依规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建设;发展理念;理论创新
“十三五”规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1]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保证。
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发展,党的思想理论也在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实现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有力武器。用“五大发展理念”武装全党,必须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党同志只有自觉学习“五大发展理念”,深入理解和接受“五大理念”,其指导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必须从准确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发展特征上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推动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探索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用“五大发展理念”武装全党,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善于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实践,解决实践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把“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奋斗。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包括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化整体功能,就是要充分实现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并将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首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任务是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基层党组织要明确这一政治任务,增强管党治党的“主业”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担负起政治职责。一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本单位、本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政治目标与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当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使群众紧紧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三是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构建严密组织体系,形成战斗堡垒。
其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为群众服务的直接责任,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强化服务功能。一是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树立新的服务理念。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克服传统的“被动服务”观念,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方式,真心诚意为民服务;要树立“服务基层”的理念,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基层、关心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从关心群众柴米油盐等微小的事情做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自己的服务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大服务格局。按照“大党建、大服务、大治理”的理念,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实现党建资源的“大融合”,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参与主体多元、服务多样、共驻共建共享的大服务格局。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能力。立足于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载体;加大对基层组织在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最后,把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内强堡垒,外优服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将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核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队伍是关键因素。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2]这就提出了干部的政治标准和专业标准,政治标准是政治强、敢担当和作风正;专业标准是懂专业、善治理。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既突出政治标准又突出专业标准。一是按照政治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新型干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要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的力度,全力塑造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强、作风正、敢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要加大选派干部力度,选派更多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乡镇、农村、企业等基层一线经受磨练,增长才干,使更多的“懂专业”、“善治理”干部脱颖而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任务积蓄力量。二是按照政治标准和专业标准,识准用好干部。要坚持良好的用人导向,对那些肯干事、能干事、干净干事的干部,要善于发现、大力提拔;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把关上从严、选拔程序从严、考察力度深度从严,确保那些敢于担当、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优化完善干部分析研判机制和办法,“主动上门”近距离观察了解干部,收集干部的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和个性特点等情况,形成干部信息“大数据”,注重研判结果的运用,将综合研判成果充分运用于优化班子结构功能、干部调整配备、培养教育、日常管理的各环节;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按照政治标准和专业标准,从严管理干部。要抓住当前干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定制度、立规矩,通过科学界定不作为标准、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问责等制度,大力倡导“为官有为”,着力整治“为官不为”现象,优化干部生态。
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工作方法,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人民群众奔小康中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增强动员群众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树立群众观,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这是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前提。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历史。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中说:“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不能疏忽,一点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动员、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的艰苦努力去完成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以及十年建设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是依靠群众得来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要落实“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的路上存在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环境污染问题严峻,解决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脱贫问题任务艰巨,等等,这都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去研究和解决。经验告诉我们,群众中蕴藏着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和智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然会创造出无限丰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只要我们相信和依靠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群策群力,同心攻坚,就没有过不去的河、闯不过的关。
其次,要注意工作方法,善于说服群众,善于引导群众。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中讲到:“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工作方法问题更显得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注意工作方法、不善于宣传和组织群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干部讲话不接地气,群众听不懂;有些干部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有些干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有些干部不愿意接触群众,脱离群众,等等。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说服群众,发挥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功能,反而造成群众的反感和抵触,影响工作开展,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强化宣传和组织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广大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集真理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于一体,深入群众,经常到群众家中访问,与群众谈心交心,善听群众的语言,会说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及时送上党组织的温暖,树立党的威信和形象,使群众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
最后,创新宣传组织群众的手段和路径。一要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确保联系群众最直接、全覆盖、常态化和制度化。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联系群众的路径创新,探索建立倾听群众呼声和了解群众需求的长效机制。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全省率先探索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制度(简称驻点直联制),搭建起“区驻点+镇驻班+村常驻”三级直联工作体系,推动干部下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谋划村(居)发展的新路子。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建立基层“问政”制度,由问需、问计、问责三部分程序组成,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宣传和组织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和便捷性。如今,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方式,“互联网+”的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这无疑为宣传和组织群众工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渠道,必须利用好这一渠道,开展网上新闻发布、网上调查、网上讨论、网上问政等活动,倾听群众的诉求,了解群众的呼声。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举措,回答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提出了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提高依规治党的水平的新要求。贯彻这一要求,一是完善党的纪律和规矩。完善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这已成为党的一大忧患,而一些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因此,不断完善党的纪律和规矩,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代替了现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中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为广大党员确立了思想和道德的高标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出“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这两项法规的出台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体制改革实践成果制度化,显示了我们党完善党内法规、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是新的历史时期完善党纪党规的里程碑和方向标。二是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要抓好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用《准则》和《条例》规范好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行为,把防治腐败关口前移,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及时发现和处理官员违反规定的苗头性问题;要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4];要明确工作重点,破除习惯力量和惯性思维,不折不扣把新要求贯彻落实到反腐败各项工作中去。三是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纳入了中国特色法治化轨道,是党的依法执政理念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贯彻这一要求,首先要以党章为遵循,维护党章权威。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要树立党的观念,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要坚持纪严于法。党纪党规是党员的行为底线,法律是普通公民的行为底线,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的行为底线必然高于普通公民的行为底线,党员必须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违法犯罪党员进行严厉的纪律处分,实现党纪和国法的有效衔接。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 2015-11-03.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6.
[4]孙志勇.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理论新趋向新发展[N].学习时报,2015-08-17.
责任编辑:陈振锟
D26
A
1674-1072(2016)01-017-04
2015-12-22
曹大(1969-),男,广东湛江人,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