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萍
我的红军爸爸
——张天武
苏萍
我的红军爸爸张天武已经95岁的高龄了。
他1934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3年3月入党。亲身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戎马倥偬,坚定不移跟随中国共产党转战南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不畏艰险、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离休后,他仍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每天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
如今,爸爸老了,是真的老了。岁月无情,渐渐地犁深了他满目的皱纹,由于常年随军作战,生活无规律,他患有许多慢性病,严重的风湿关节炎,时常发作,但他的脸上却永远充满笑容。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很想写点什么,把父亲的经历保留下来。但我所了解的并不多,只字片语几乎是用爸爸半生的回忆写成,因为,那段回忆太痛苦了,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那是父亲永远的痛……
参加红军
“我1921年出生在四川省荥经县一个贫苦家庭。”
四川,是军阀和地主勾结在一起压榨贫苦百姓最残酷的地域。因此也是中国发生动乱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当地几乎所有的贫苦农民都是地主的佃户,人人肩上都背负着地主发放的高利贷。“我四五岁那年家里因还不起高利贷,地主把家里洗劫一空,放火把房子烧了,又把父亲抓去活活打死。母亲带着我们兄妹沿街乞讨,实在养不起,就把我送给一家姓张的富人家,随着人家姓了张,做童工,放牛、种地,啥活都干。”
“1934年4月,家乡来了红军,那年我才13岁。四川军阀刘湘说:3个月内全部肃清入川的红军,川军对根据地封锁严密,地主土豪把粮食、衣物、药品、牛羊都藏起来了,把老百姓都赶到荒山丛林中,几天几夜没吃没喝,我饿的实在受不了,就偷偷跑回村子里,想找点吃的。刚进村子就被一个姓陈的红军一把拽住:‘小鬼,我们是红军,你帮我们找找本地的磨坊、碾坊,我们要磨面、磨米给红军的伤病员吃。’我毫不犹豫地帮助带路,跑前跑后,告诉红军谁家是地主,谁家有粮,谁家有磨坊,把地主藏起来的粮食找出来。陈红军很高兴,我就天天跟着陈红军。又过了几天陈红军又找到了我让我帮他找当地做担架的,做10副担架,再找30个男孩儿,把伤病员从荥经农村送到天全农村,我知道红军是好人,急忙跑回山里宣传‘红军来了,我们有饭吃了,帮红军送伤员,每人两块大圆。’立刻燃起那些贫苦的孩子摆脱苦难、挣上大洋、穿上衣服、填饱肚子的渴望。动员了32个穷小伙子,从山上砍来竹子,做好10副担架。陈红军组织我们每3人1副担架。天刚蒙蒙亮我们的担架队就出发啦!一路上在陡峭的山林中跋涉,天还下着雨,冒着生命危险,我们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就把伤病员送到了天全农村。陈红军发给我们每人两块白银大圆,让我们回家。我当时就想我没家,只有跟着红军才能活命。我跟陈红军悄悄地说:‘我没家,我不回去了,两块银圆我也不要了,就让我跟你们走吧。’陈红军说:‘你太小,不行!’第二天这些抬担架的都回家了,我就跟着陈红军他们后面走,走了很远了,他们发现我,也就不撵我了,我被留下。走了几天我们跟上了大部队。一天陈红军告诉我:‘小鬼,批准你参加红军了,我给你填的表,你也是红军啦!你要记住:你是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卫生部的战士,你的军长是罗炳辉,政委是何长工!’我记住了!记住了!后来才知道我一直称呼的这位陈红军是卫生部管理科的科长,福建人,遗憾的是没能记下他的名字,我很想念他,是他引导我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爬雪山
“百丈关战役后,红军逐步西撤,我们32军在侧翼单独行动,担负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任务”。
“夹金山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空气稀薄。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翻越夹金山大雪山比任何残酷的战斗更为艰难。大雪和严寒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里是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物产不丰,粮食、被服等无法解决。大量的伤病员由于缺少药品而死去。在恶劣的气候中生病的官兵急剧增加,我们卫生队积极抢救伤病员,昼夜不停地用雪水洗带血的绷带和伤员的军衣。在缓慢的行军中,极度的疲劳和困倦折磨着每一个人,红军官兵吃辣椒,咬手指,生怕自己一迷糊掉了队或者滑进山涧。更为严重的是饥饿,死亡最多的是担架员,担架员的负重太大,他们因为不愿丢下那些在作战中负了伤的红军战友而直至自己累死。我身瘦力薄连滚带爬,搀扶着伤病员,伤病员爬不动了,我就用绳子把伤员绑在我的腰上背着趴在雪地上往上爬,两只手都磨破了,多少次都险些掉到山沟里,战士们互相搀扶,‘胜利就在前面,我们一定要爬过山去’。走到夹金山的半山腰,下起了小雪,部队走不了,集体露营。半夜里寒气刺入肌骨,大雪仍不断地飞落,好多士兵都没穿棉衣,冻得嚼着牙齿咯咯响。雪山一座连着一座,已经没有了特别的动员和准备,队伍就低着头往上走,山上的风很猛烈,有的战士被风刮倒了,就再也没力气站起来。在雪山上,看见了一个个隆起的雪堆,雪堆下面都是前面的部队翻山越雪时牺牲的官兵。上山艰难,下山更险,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担架滚下去。部队日夜兼程地走,国民党的飞机来了就躲。我们翻过了连绵不断的雪山。国民党军企图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把红军困死在川西北的不毛之地。尽管如此,红军官兵们也不曾有过任何灰心与绝望,大家发扬阶级友爱精神,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红军胜利的明天定会到来”。
过草地
“1935年8月,红军北进。从毛儿盖出发,进入无边无际的位于今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松潘大草原。卫生部召开动员大会筹集粮食、草鞋、盐巴、大洋、药品。每人编10双草鞋;30斤干粮是把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自己背着,自己吃。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是第一个学会打草鞋的。卫生队把没腿没脚,行走困难的红军不得不交给当地老百姓,老百姓和红军每人发给两块大银圆。”
“我们护理班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主要负责伤病员的吃喝拉撒睡。一进入大草地,心情骤然紧张起来:大草地野草丛生,水流交错,水草上雾气缭绕,天地间苍茫无边,孤置其中无法辨认方向,没有树林,没有石头,几乎没有干燥坚硬的地面,到处是一丛丛几尺高的乱草,草丛下是无法预测的泥潭,脚踩在上面软软的,若是一不小心,人和骡子就会陷下去直至被淹没。草地天气多变,早上乌云滚滚,冷雨霏霏,中午突然晴朗起来,但顷刻间又是大雨滂沱。草地的夜晚,阴风萧瑟,根本没有可以睡觉的地方,寒冷和饥饿也令人无法入眠,大家只能互相用体温温暖着。进入草地三四天就有官兵倒下,他们都是在消耗了身体里的最后一点热量后一头栽倒在泥潭中的,长眠在这茫茫的草地上。”
“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但就自然环境之恶劣而言,以松潘大草地为最。部队到达哈达铺住下休整。出发时30万多人只剩下3万人,部队开展‘扩红’,扩大红军的队伍。各村各寨的贫苦农民,目不识丁的穷苦孩子向有红军的地方奔去,他们所熟悉的镰刀和锤头,突然出现在眼前,他们惊讶、欣喜,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向着国民党军土豪劣绅,冲锋陷阵、英勇不屈。我也动员了3名穷人家的孩子参军,得到了部队的奖励:一双鞋、一把牙刷、一包牙粉。我好久都没舍得用,后来却被土匪抢走了。这些刚刚参军的农民很快就跟随中央红军离开家乡,奔赴战场。”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红军在西北会宁大会师,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我们的部队到达陕甘苏区。‘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我又跟随贺龙师长,从陕西富平出征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跟着共产党走,才有饭吃!”我的爸爸年仅13岁时以淳朴的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红军的道路,始终坚定不移跟着党的队伍南征北战打天下。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不悲观、不动摇,始终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走在革命的道路上。全国解放以后,他按照组织要求到哈尔滨工作,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反复要求我们的一句话便是“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爸爸一生不渝的追求和实践,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责任编辑/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