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洁
共产党员的光芒
韩玉洁
马祖光是中国光学界著名专家、国际激光领域知名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首席教授,是我国从事激光研究从基础理论导出现实激光成果的少数先驱者之一。然而他更重要的身份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不仅在激光领域取得了至高的荣誉,更用一生的无私奉献散发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璀璨光芒。
马祖光在思想汇报上写到: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到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具体在每天怎样去做共产党员上。
1980年马祖光到德国汉诺威大学作访问学者,在德国工作两年,马祖光没有出去旅游过,连照片也没拍一张。1981年11月,马祖光谢绝了汉诺威大学的挽留,带着两年的研究成果满载而归。别人出国回来,都会想方设法带回来家用电器。而他带回来的,除了书就是为实验室买回来的小型仪器和设备。为了替国家节省外汇,马祖光在德国竟吃了150斤挂面,而节约的外汇1万多马克,归国后他全部上交给国家了。在德国期间,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推动了中国激光光谱、激光器动力学及非线性光学的发展。
马祖光曾在一份总结上写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贡献上是要区别于普通人的,要处处走在前面。在利益面前,更不能伸手。我有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为祖国的光学事业奋斗到底甚至贡献自己的生命。
马祖光一家三代“文革”期间曾住过大仓库,落实政策后搬到两家一厨的住房,后来又分配到一处条件不大好的住房,连个洗澡的地方也没有。学校多次提出要给他调换一个条件好一些的住房,他总是说:“我是党员,不需要照顾”“有床睡,有馒头吃,有几件衣服穿就行了。”他的同事们说,马祖光教授舍不得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享受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看书、钻研业务上了。一件洗的发白的中山装,里面的内衬补了又补,好几年都不换。一套早已塌陷的沙发,几把破旧的窄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马祖光说:“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顾大局,让荣誉,要具有无私、无畏精神。”
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想要为马祖光教授申报院士,他不但不参加申报,还反对别人替他填写申报材料。1999年,推荐院士不需要本人签字,学校领导知道这个规定后,决定瞒着他替他申报。马祖光知道后,竟然将申报材料追回。2001年,校党委书记李生以校党委的名义出面才做通了马祖光的工作,马祖光无奈地同意申报自己的材料。在院士评审时,中科院在审阅马祖光的评阅材料时却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位赫赫有名的教授,在光学领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都在后面。后来才发现,虽然在很多科研成果中从头到尾都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但到最后,马祖光都会在最后定稿阶段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在国外我争的是国家的名誉,在国内我让的是个人的名利。当选院士后,全校为他庆祝,马祖光再一次彰显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说自己远远不够,他总结了3条当选院士的原因,第一是党的教育,第二是依靠优秀的集体,第三是国内同行的厚爱。
2003年7月,连续十几天他参加了学生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老伴和秘书都劝他休息,可他仍然坚持着拟定一份哈工大光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后,打电话给老伙伴王雨三教授一再叮嘱:“老伙伴,咱们要在教学上辅佐一下年轻教师,把他们带上来……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对学科发展放不下心……”2003年7月15日,马祖光教授逝世。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和德才兼备的教育家,马祖光一生的卓越贡献、无私的献身精神、高尚的学术道德、对祖国对人民和党的深厚情感都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他那可与激光相媲美的可贵精神与品格、他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我们留了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