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姿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黄燕姿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设职业指导课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缓解当前社会就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稳定发展。根据对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职业指导课程教学问题和课程建设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改进建议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转向“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统招统配”,转变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就业渠道变得灵活多样,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高校的扩招,逐年增加的毕业生带来社会就业问题。据教育部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2015年达到749万。十年时间毕业生人数增加两倍多,庞大的就业压力不解决好,势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隐患。
2007年教育部颁发文件,把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作为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招生计划的参考指数。在这种压力下,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率,纷纷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严峻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引起广泛关注。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个人,对高校和全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求职是人生道路上的关键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大学生在迈入社会前,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形势、职场需求,往往会走很多的弯路。职业指导课程是社会与高校的桥梁,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了就业的严峻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参与到求职中;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提供准备的社会需求信息及择业技巧,降低就业碰到的陷阱,增加自我的保护意识。
(二)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可以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这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估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学校的地位和发展。高职院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状态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问题,就业问题要放在首位。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受到社会的欢迎,教师不但要了解社会的需求,还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指导课程能够更好地为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进行更好配置,帮助大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高校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缓解当前社会就业矛盾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下就业矛盾的突出特点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的技能要求之间的不匹配;大学生追求去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不愿意去落后的中西部就业;大学生向往稳定高收入的工作,而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职业指导课程就是要纠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当前的就业结构性失调的矛盾。
(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愿望可以得到实现,但是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老百姓就觉得付出的巨额教育投资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对高等教育很失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利用职业指导课程帮助毕业生就业,这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校“扩招”政策的评价。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员工的现象的情况下,完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都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五)促进社会安定稳定发展
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高职生的理论基础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成为就业群体中的特殊对象。高职生群体人数众多,如果就业不理想,失业人口多,就会引起失业恐慌,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有意识地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职业。每个大学生就业稳定了,得到社会的认可了,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社会就会安定稳定,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国家就会富强进步。
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从1995年开始到至今多次下发文件,强调高校要重视就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建议把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全国各个高校陆续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随着职业指导的重视,课程建设也颇具规模。
(一)课程开设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选择泉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六所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4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 373份,回收率93%,回收有效教师问卷40份,回收率80%。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由于课程开展的时间比较晚,时间还不长,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职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还不够,在课程重视、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倡议高校把职业指导课以公共课的形式列入授课计划。福建省各高职院校都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此课程,但很多领导和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单纯的进行一些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的培训。有些高职院校没有配备职业指导教研室,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只是单纯的把课程安排给辅导员,使得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应该突出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指导课程可有可无。
职业指导课程应该重视帮助学生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前途。教育部通知明确指出:职业指导课应当重视在态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却盲目追求大学生就业率,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迷失方向。
2.课程内容安排随意性强。由于对课程的重视不足、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必然会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被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授课内容均偏向于理论知识,比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市场信息、求职技巧,而对学生很有帮助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却很少。
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安排随意性强,没有统一的授课计划,有些根据教师的理解随意安排,不够系统完整。有些教师夸大就业形势,给学生施加过大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学生无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联系起来。很多学生在面对就业的时候都呈现盲目的状态,导致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理解自己,缺乏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如果职业指导授课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课程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会导致教学效果低效或者负效。
3.课程安排与需求不匹配。导致职业指导课程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课程时间安排与学生需求不匹配。职业指导教育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的时期对自己、对职业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安排职业生涯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职业认知需求。有些学校只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安排一些关于求职准备、职场适应的课程,没有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分析。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应用型强的综合学科,教学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解说,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学生课堂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在实际应用发挥不了作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践参与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课程预期的实施效果。
4.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福建省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的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一般是由就业处教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大部是经过临时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后上岗,还有很多教师无证上岗,只能根据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去授课。由于兼职教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无法跟上学生需求。
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职,对企业、行业都不了解,不懂企业管理模式,更没有实践经验。教学过程理论化,对学生帮助不大。同时,职业指导教师没有得到学校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流动性大,对新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愿意去进行探索,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制约课程建设的因素
1.学生特殊性的制约。一是成长环境特殊。现在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大部分是90年代初出生的,这个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加上家人宠爱,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在成长经历中存在很多遗憾,期望子女能在专业方面成长成才,忽视公共课程。二是高职院校生源复杂。高职生有来自春季、夏季高考的,也有来自中专院校的。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在学习水平、职业目标、学习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这样给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增加了难度。三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不成熟性。文化课基础差,不够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独生子女的自我,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无法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容易做出自暴自弃的行为,都是普遍现象。社会及父母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害怕面对现实。当前就业严峻形势,使很多高职生对出路感到迷茫,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也影响了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
2.办学基础薄弱的制约。高职院校总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重在学生技能培养,忽视职业指导课程。由于高职院校建立时间短,职业指导起步晚,缺乏适合我国国情、当代高职生特点的职业指导理论,实践经验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国家对高职院校在物力、财力、精力等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资金投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忽视对职业指导课的关注。对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投入不足,师生比严重失调,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人数较少。
通过分析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情况,可以了解到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职业指导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与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课程教学与建设的建议。
(一)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环境
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力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增强职业意识。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有利于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完善。
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而产生的。课程开设的起步晚、时间短,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组建职业指导机构,给予那些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专业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提升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社会各界要创造就业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的积极性,正确看待就业压力。学校应该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职业等,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专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应该从校领导至普通的工作人员都积极主动的重视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职场氛围,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状态。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利用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网站等方式对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意识等进行宣传;建立职场工作室,让学生早日体验职业,明确职位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优秀校友做就业相关的讲座,能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后少走弯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更好的了解职场。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父母应该肯定儿女的长处,鼓励自信,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尊重子女的职业选择,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经验、阅历等给出合理建议,帮助子女做到最佳的入职匹配状态。
(二)完善职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政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职业不断更新换代。为了促进社会就业有序进行,国家的就业政策方针也在不断调整,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国家、省市的相关就业政策、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生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政策。首先,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设立职业指导课程的责任部门,各部门、系部应积极配合。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其次,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参军、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基层、服务欠发达地区,并给予这些学生物质或精神的奖励。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对有获奖的学生及指导老师给予嘉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校内创建创业园,提供免费的场地及基础设施,请专家给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全校师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出谋划策,对有效性意见并被采纳的同志予以嘉奖。
(三)建立职业指导课程的管理机构
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程的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机构不够完善。建立职业指导管理机构,各个分级组织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才能更好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首先,成立职业指导课程领导机构。负责人由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就业处等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的相关政策,布置本校课程的任务;分析就业形势,研究课程的工作要点;布置相关部门开展职业指导课程的具体职责。目的是希望各部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服务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其次,设立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配齐教研室主任及职业指导教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集体备课,定期开展听评课,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最后,成立系部职业指导领导小组。系部要配合教研室提供与职业指导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规划相关的赛事;定期向教研室反馈学生的意见建议。
(四)探索职业指导课程的具体内容
课程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职业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全面、丰富、具体,注重分专业分阶段分年龄分重点分层次。(1)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入学后应该对所学专业及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有全面的了解,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进行自我认知,扬长避短;根据自我认知确定的职业目标和市场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人物访谈、参观实践等方式,了解了自己和工作市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职业决策,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内容,绘制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蓝图。(2)职业意识和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或进行职场模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竞争意识、组织能力等。创业教育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意识、创业条件等理论知识的宣讲,也应该教育学生如何评估自己的创业能力,如何创业,如何克服创业障碍等问题进行分析。(3)就业形势和求职技巧。分析新时期的就业形势、政策,使学生加强对自我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氛围,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求职技巧的指导,能够帮助高职生转变角色,尽快找到合适的岗位。比如:向学生传授求职礼仪、制作简历、信息收集整理的策略;普及劳动合同法,让学生可以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会心理调适的方式,缓解就业压力。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要时刻关注就业动态,与时俱进,在掌握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开发有效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五)拓展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途径
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学生亲自体验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性学习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应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多样性、实践性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1)运用职业指导测评工具。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科学的运用心理测评工具,制作科学合理的心理量表,可以辅助学生分析自己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帮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提供一个建议。(2)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把职场生活搬到课堂,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分析职场环境,激发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收获新知识;创设案例情境,在课堂授课中引用成功人士、身边的优秀校友、经典影视片段等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真实性的案例来分析授课内容,能让学生乐于接受。(3)加强实践教学。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进企业实习,感受工作的氛围。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士进校交流或担任兼职教师。还有其他的途径,如:分组讨论、社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个别职业咨询等,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不同而灵活运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才能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顺利有效开展。
(六)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职业指导课程有效性开展的主导者,因此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1)配备充足的师资。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数量配齐专兼职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队伍。专职教师应该是由有多年就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而兼职老师可以由企业家、创业者、人事经理等组成,专兼职教师他们之间互相配合,扬长补短。(2)规范选拔制度。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通过聘任制度竞争上岗,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完善评聘制度,提升教师的积极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指导教师行列。(3)加强培训提高。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深入企业,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能力,了解最新的市场环境、就业形势、职业发展趋势等,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此外,还要注重教师相关专业学历的提升,加强学科的科研工作,提升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体系,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应该得到重视与支持。
[1]李婷.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实施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2]王云倩.职业生涯理论指导下吉林省高职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开发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3]杨智勇.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
G423
A
1673-9884(2016)07-0066-05
2016-06-05
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51027)
黄燕姿(1981-),女,福建福州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